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顶风扩张”戴国芳
戴国芳今年41岁。由于家中贫困,他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做了一个泥瓦匠,后来和父亲一起靠收破铜烂铁为生。在这个过程中,戴国芳发现炼铁能赚大钱,于是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就买了3台30吨的小电炉,开始炼钢。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后,戴国芳马不停蹄地承包租赁了江苏6家濒临倒闭的钢铁厂。1996年,戴国芳在常州创建了铁本钢铁有限公司。戴国芳之所以取”铁本”这个名字,就是想要以“铁”起家,慢慢发展壮大。
虽然,铁本钢铁有限公司的自有资金只有3个亿,却计划要建一个总投资近106亿元的特大型钢铁厂。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责令铁本的这个项目立即停工。 从200年年初开始,铁本筹划在常州市等地建设新的大型钢铁联合项目。该项目设计能力840万吨,概算总投资105.9亿元。为实施这一项目,戴国芳先后成立七家合资独资公司,把项目化整为零,拆分为22个项目向有关部门报批,也就是戴国芳所说的“边设计、边施工、边报批”的“三边”方式。
2003年6月,这个项目开始施工。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铁本公司占有土地6000多亩,其中60%是耕地,导致1400多户,4000多农民8个月来无家可归,无地可种。而这个钢铁联合项目的许多工程也变成进退两难的“半拉子”工程。
因铁本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并且有大量的偷税漏税行为,涉嫌经济犯罪,作为铁本公司的法人代表,戴国芳被公安机关送进了看守所。
当初雄心勃勃的铁本项目落到今天这种境地,是企业违法违规操作、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严重失职违规种下的苦果。在江苏常州,老百姓说,铁本这个项目,最后是让大家都贴上了老本。
金融大盗国洪起
国洪起1958年出生,初中文化。有资料显示,国洪起在香港和内地共有51家公司,其掌控的资产达80亿元以上。
国洪起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一跃成为“富豪”的?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洪起开始从事股票和期货交易。随后,他逐渐进入金融领域,长期在证券和投融资领域进行非法活动,并且精心打造了自己的颇具威力的人脉关系。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对他来说却是举手之劳。国洪起非常善于和官场打交道,也善于利用官场的各种关系。他为人行事比较低调,很多事情自己不直接出面,而是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国洪起一帮人操纵金融手段之高明,组织之严密,已形成了一个金融界的“白领”黑势力。今年3月23曰,江苏省公安厅将国洪起捉拿归案,原因是诈骗江苏南京禄口机场3亿元资金。另外,2002年,仅仅是在广东证券,国洪起就涉嫌侵吞、盗用20亿元之巨。而2002年广东证券的总资产约为89.4亿元人民币,国洪起掠走的相当于广东证券总资产的四分之
金融大鳄冯明昌
冯明昌卖鱼出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沙头镇人,当地大型板材企业华光装饰板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大股东。作为南海最为显赫的民营企业之一,华光板材曾拥有员工过万,年产值达20亿元。2003年冯明昌连获广东省和佛山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
冯明昌利用其控制的13家关联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员工串通,累计从工商银行南海支行取得贷款74.21亿元,至审计时尚有余额19.29亿元。这些巨额贷款用到哪里去了?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2003年度审计报告中对此做出了披露“这些贷款大量转入个人储蓄账户或直接提取现金,有些甚至通过非法渠道汇往境外。”由此导致的银行贷款损失经初步核查,已超过10亿元。2003年8月冯明昌因涉嫌巨额骗贷被司法机关收审。该案导致企业万人失业,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百人丢官,十多亿国有资产流失。冯氏经营的亚洲大型胶合板生产企业——华光帝国在2003年8月虽然沉没了,但问题仍远未结束,现在华光案仍在调查中。
以上三大民企老板从创业开始,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又从顶峰到低谷,经历了人生的三步曲。我们为这些民企的老板曾取得的辉煌而高兴,更为他们的失足而悲哀。有人说民营企业先天不足,长不成大树,还有人甚至说:民营老板成不了常胜将军。这些话虽然有失偏颇,但近年来不断有民企老板折翅断足却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调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症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不按规章办事。从以上三位民企老板的落马可以看出,法制对他们来讲只停留在文件上,官场上,对自己有利的就贯彻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绕道前行,任何难办的事,都可以通过私下通融。戴国芳为了绕开大项目需要报国务院审批的途径,就将大项目化小,分多个小项目报当地有关部门审批,结果顺利过关。国洪起更是官场上的老手,他利用多方的人际关系,内外勾结,狼狈为奸,利用债券回购等套取了大量银行信用,非法进行了大量融资,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冯明昌则利用旗下的企业,隐瞒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多头向银行申请借贷,给银行造成大量呆账。这些违法行为都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一些民企老板的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把违法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到头来,往往是作茧自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是盲目扩张投资,高负债无力自救。民营企业大多数底子薄,资金少,都想把企业做强做大,在投资上具有很强的冲动性和不可预测性,铁本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国洪起、冯明昌事件也都有大肆盲目投资扩张的背景。常言道,“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话虽然有些保守,不符合现代风险投资的要求,但在防范风险上却有积极稳妥的一面。企业高额举债投资,会带来高风险,这就要求投资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一旦投资失误,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直至企业破产倒闭。
三是文化水平低下,管理企业能力差。这三家民企的老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化水平低。在创业初期,老板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者小聪明可以支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但随着企业经营发展的日益扩大和技术进步,如果不注重文化“充电”、观念更新、思想进步,就很难适应大企业集团的管理要求。对企业的发展缺乏前瞻性,在高端策划和决策上就会出现大量失误,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 甚至破坏性的恶果。现在许多现代企业都在重用大量高学历、高智能的管理人才,就是看重他们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发展潜力,这符合企业发展人才为本的现代理念。
造成一些民企老板的陨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愿民企的老板都能吸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不重蹈覆辙。
戴国芳今年41岁。由于家中贫困,他初中二年级就辍学了,做了一个泥瓦匠,后来和父亲一起靠收破铜烂铁为生。在这个过程中,戴国芳发现炼铁能赚大钱,于是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就买了3台30吨的小电炉,开始炼钢。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后,戴国芳马不停蹄地承包租赁了江苏6家濒临倒闭的钢铁厂。1996年,戴国芳在常州创建了铁本钢铁有限公司。戴国芳之所以取”铁本”这个名字,就是想要以“铁”起家,慢慢发展壮大。
虽然,铁本钢铁有限公司的自有资金只有3个亿,却计划要建一个总投资近106亿元的特大型钢铁厂。4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责令铁本的这个项目立即停工。 从200年年初开始,铁本筹划在常州市等地建设新的大型钢铁联合项目。该项目设计能力840万吨,概算总投资105.9亿元。为实施这一项目,戴国芳先后成立七家合资独资公司,把项目化整为零,拆分为22个项目向有关部门报批,也就是戴国芳所说的“边设计、边施工、边报批”的“三边”方式。
2003年6月,这个项目开始施工。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铁本公司占有土地6000多亩,其中60%是耕地,导致1400多户,4000多农民8个月来无家可归,无地可种。而这个钢铁联合项目的许多工程也变成进退两难的“半拉子”工程。
因铁本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并且有大量的偷税漏税行为,涉嫌经济犯罪,作为铁本公司的法人代表,戴国芳被公安机关送进了看守所。
当初雄心勃勃的铁本项目落到今天这种境地,是企业违法违规操作、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严重失职违规种下的苦果。在江苏常州,老百姓说,铁本这个项目,最后是让大家都贴上了老本。
金融大盗国洪起
国洪起1958年出生,初中文化。有资料显示,国洪起在香港和内地共有51家公司,其掌控的资产达80亿元以上。
国洪起是怎样从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一跃成为“富豪”的?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洪起开始从事股票和期货交易。随后,他逐渐进入金融领域,长期在证券和投融资领域进行非法活动,并且精心打造了自己的颇具威力的人脉关系。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对他来说却是举手之劳。国洪起非常善于和官场打交道,也善于利用官场的各种关系。他为人行事比较低调,很多事情自己不直接出面,而是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国洪起一帮人操纵金融手段之高明,组织之严密,已形成了一个金融界的“白领”黑势力。今年3月23曰,江苏省公安厅将国洪起捉拿归案,原因是诈骗江苏南京禄口机场3亿元资金。另外,2002年,仅仅是在广东证券,国洪起就涉嫌侵吞、盗用20亿元之巨。而2002年广东证券的总资产约为89.4亿元人民币,国洪起掠走的相当于广东证券总资产的四分之
金融大鳄冯明昌
冯明昌卖鱼出身,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沙头镇人,当地大型板材企业华光装饰板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大股东。作为南海最为显赫的民营企业之一,华光板材曾拥有员工过万,年产值达20亿元。2003年冯明昌连获广东省和佛山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
冯明昌利用其控制的13家关联企业,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与银行内部员工串通,累计从工商银行南海支行取得贷款74.21亿元,至审计时尚有余额19.29亿元。这些巨额贷款用到哪里去了?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2003年度审计报告中对此做出了披露“这些贷款大量转入个人储蓄账户或直接提取现金,有些甚至通过非法渠道汇往境外。”由此导致的银行贷款损失经初步核查,已超过10亿元。2003年8月冯明昌因涉嫌巨额骗贷被司法机关收审。该案导致企业万人失业,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百人丢官,十多亿国有资产流失。冯氏经营的亚洲大型胶合板生产企业——华光帝国在2003年8月虽然沉没了,但问题仍远未结束,现在华光案仍在调查中。
以上三大民企老板从创业开始,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又从顶峰到低谷,经历了人生的三步曲。我们为这些民企的老板曾取得的辉煌而高兴,更为他们的失足而悲哀。有人说民营企业先天不足,长不成大树,还有人甚至说:民营老板成不了常胜将军。这些话虽然有失偏颇,但近年来不断有民企老板折翅断足却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调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症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不按规章办事。从以上三位民企老板的落马可以看出,法制对他们来讲只停留在文件上,官场上,对自己有利的就贯彻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绕道前行,任何难办的事,都可以通过私下通融。戴国芳为了绕开大项目需要报国务院审批的途径,就将大项目化小,分多个小项目报当地有关部门审批,结果顺利过关。国洪起更是官场上的老手,他利用多方的人际关系,内外勾结,狼狈为奸,利用债券回购等套取了大量银行信用,非法进行了大量融资,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冯明昌则利用旗下的企业,隐瞒企业财务的真实情况,多头向银行申请借贷,给银行造成大量呆账。这些违法行为都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一些民企老板的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把违法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到头来,往往是作茧自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是盲目扩张投资,高负债无力自救。民营企业大多数底子薄,资金少,都想把企业做强做大,在投资上具有很强的冲动性和不可预测性,铁本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国洪起、冯明昌事件也都有大肆盲目投资扩张的背景。常言道,“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话虽然有些保守,不符合现代风险投资的要求,但在防范风险上却有积极稳妥的一面。企业高额举债投资,会带来高风险,这就要求投资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一旦投资失误,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直至企业破产倒闭。
三是文化水平低下,管理企业能力差。这三家民企的老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化水平低。在创业初期,老板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者小聪明可以支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但随着企业经营发展的日益扩大和技术进步,如果不注重文化“充电”、观念更新、思想进步,就很难适应大企业集团的管理要求。对企业的发展缺乏前瞻性,在高端策划和决策上就会出现大量失误,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 甚至破坏性的恶果。现在许多现代企业都在重用大量高学历、高智能的管理人才,就是看重他们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发展潜力,这符合企业发展人才为本的现代理念。
造成一些民企老板的陨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愿民企的老板都能吸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