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y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在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也逐步出现:中小学的校本教研定位在哪里?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让教研效果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校本教研工作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能让教研回归教学,服务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居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我认为校本教研应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目标明确是校本教研的前提
  客观地说,做任何一件事情、一项工作、开展一项活动,都应该有一个目标,不管目标用多长时间来完成,不然达不到工作的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教研活动,活动的项目也安排得满满的,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几乎每一周都有教研活动,作为学校骨干教师的一员,参加教研活动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每次都有活动的主题参加讨论,时间久了,我总觉得有一种“被忽悠”、“被主动”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觉得学校搞这样的教研活动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对教学工作指导性不强,服务教学的思想性没有落到实际当中,归根到底,就是没有目标性,或者目标性不强,通过调查了解,这种情况存在比较普遍,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也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一个较为长远的目标或阶段性目标,教研工作只是一种应付式或“随机”开展的情况,对教研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校本教研没有实际的现实指导意义,教研的理论得不到提升,经验没能很好地总结和推广。这样下去,更有甚者,会滋生一些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对学校的教学工作造成被动。于此,我认为,在当前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搞教科研是为了更新教学观念,更好地促进教学,我们不能让教学工作与教研工作存在着“两张皮”现象,要结合各校实际,明确各个时期的校本教研目标。目标明确后,才能认真围绕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二、内容充实是校本教研的载体
  校本教研是以学生为本的一项基础教学活动,追求的是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和谐统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作为教研的参与者,确定充实的教研活动内容是校本教研工作实施的载体。我认为可通过如下途径实施:
  1.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反映某个地方、学校教育教学重视程度的方向,是以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学实例的教学研究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提高课堂反映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载体。所以选择正确的课例作为研究的课题,在课例当中善于发现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挖掘其中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中发现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生发新的疑问和困惑,然后再总结工作经验,从而促使更多的教师有效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专家引领。为了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专业发展,我们可定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省、市有关教学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探讨,通过向专家、学者提问,解惑,加深对最新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消化,从而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充实与更新教师的理念,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课改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3.个人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下转第40页)(上接第12页)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我们知道,教学是双边互动的一个过程,是灵魂与灵魂的触动,是心与心的交融,不能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知识全部灌输到学生身上,教师要想把知识最大限度传授给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教学技能外,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当前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下,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认真完成备课、上课、辅导、考试、评价等教学过程外,平时养成个人撰写教学反思已经是当前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略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有在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课后认真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善于思考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更加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方法,促进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专业化成长。
  三、制度创新是校本教研的保障
  校本教研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整套对科学、有序运行起到规范、保证作用的制度,有了制度,校本教研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首先,建立新型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要围绕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地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和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如学习制度、外出培训制度、课题研究制度、中心发言人制度、活动总结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通过相关配套措施加以落实。
  其次,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实际活动中,校本教研与其他活动一样,会碰到“疲倦期”,当这种情况一出现,自然而然会影响教研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定期奖励研究成果,尊重和保护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凝聚整合校内外有利的教研力量,形成开展校本教研的整体力量,促进校本教研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与脑卒中(脑出血或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12月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339例急性脑卒中患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rn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初步实现了总体小康的奋斗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面貌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由于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布局灵活多样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企必须严格把关钢筋混凝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多年来,本园将幼儿德育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本着“以德立园、依法治园、科研兴园、优质强园”的管理宗旨,“育心育德、养品养行”的教育理念,并以德育教育为核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通过游戏、故事、表演、主题等活动结合日常生活向幼儿渗透德育教育,把“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建立一种工业醋酸仲丁酯常量组分的气相色谱仪定量测定方法,工业醋酸仲丁酯样品经过简单处理直接进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标准加入法定量.结果表明:该定量分析方法对仪器要求简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相互融合、文化相互渗透。要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学好英语是非常必要的。英语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英语语法作
400年前黎族青年男女纹身、对歌和婚嫁等风俗,在《黎女歌》中,描写得惟妙惟肖,以致令今人不禁想象,当年黎族人的勇敢、美丽、勤劳、淳朴和友善等诸多美好品德.《黎女歌》是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