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盐碱地盐分空间分布精准识别及形成机理解析对盐碱地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点状采样监测方法工作量大、代表性差和检测费用高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磁感应仪精准调查技术对上海崇明某滩涂农场进行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评估,全面快速获得盐分空间分布信息,解析土壤盐分形成机理,进而分类分区分级指导农业生产和科学精准改良.结果表明:土壤表观电导率(ECa)和土壤盐分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P<0.05),土壤表观电导率的变化可以用来表征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通过克里金插值研究区内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分布状况发现
【机 构】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2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碱地盐分空间分布精准识别及形成机理解析对盐碱地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点状采样监测方法工作量大、代表性差和检测费用高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磁感应仪精准调查技术对上海崇明某滩涂农场进行土壤盐分空间分布评估,全面快速获得盐分空间分布信息,解析土壤盐分形成机理,进而分类分区分级指导农业生产和科学精准改良.结果表明:土壤表观电导率(ECa)和土壤盐分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2>0.9,P<0.05),土壤表观电导率的变化可以用来表征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通过克里金插值研究区内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分布状况发现,研究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不均匀,有近80%区域存在轻中度盐碱化问题;通过定点取样土壤盐碱剖面评价,发现研究区土壤盐分具有较强的表聚性和变异强度,且变异系数随土壤深度增加不断减小;将表观电导率解译出的土壤盐分和土壤pH、有机质含量及主要组成离子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剖析出该区域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型为主,海水浸渍侧渗和地下水返盐影响是该区域盐渍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实现了对土壤盐碱化快速、大范围、科学且动态的监测,对于全面提升盐碱地农业利用技术能力,实现盐碱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试验采用不同青贮剂对新鲜甘蔗梢进行青贮,旨在分析不同青贮剂对甘蔗梢青贮常规营养成分、有机酸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影响.试验共设12组,对照组为CK组,其他组为A1、A2、B、C、D、E、F、G、H1、H2以及H3组,各自添加不同浓度和营养组分.除青贮剂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青贮时间为120 d.结果 显示:与CK组和A2组相比,A1组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CK组和A1组相比,A2组粗蛋白质(CP)、磷(P)、酸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ADICP)和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NDICP)含量
饲料可在益生菌菌体的繁殖和代谢作用下改善营养特征,降低饲料原料中部分抗营养因子含量.母猪采食益生菌发酵饲料可提高其采食量及饲料消化率,改善泌乳母猪乳品质,提高繁殖性能,缓解妊娠母猪便秘等.文章综述了益生菌发酵饲料的相关概念、理化特性及益生菌发酵饲料对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益生菌发酵饲料应用于繁殖母猪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天然多糖(NPs)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和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功能,可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文章综述了天然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研究及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为天然多糖的后续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评价和筛选优异野生大豆农艺性状可为大豆育种提供种质资源.本研究对204份寒地野生大豆资源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幅为14.0% ~71.4%,多样性指数的变幅为1.46~2.06;筛选出27份特异材料,有8份材料聚集了2个以上特异性状;单株粒重与其它的性状(无效荚数除外)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百粒重和其它的性状(节间距除外)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有效荚数和其它的性状(分枝数除外)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单株粒数和其它的性状(分枝数和无效荚数除外)之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