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心态,借助各种形象化手段,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情感主要源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源于教师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情境教学法是情感教育的反映。老师应该懂得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学生受好奇心驱动而努力探索;或描绘图像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或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感的涌动下努力学习。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现在不少学生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令学生入迷入痴的情境,营造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氛围,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或如泣如慕或如怨如诉情绪的感情流动,“于不疑处激疑”所激起的使学生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趣和竞争意识。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才能自觉地去钻研、去探索,才能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呢?
  一、运用画面,优化教学情境
  在教学《绝句》这首古诗时,可以画出鲜艳的图画创设情境,用以展示古诗的内容。老师一边绘画,一边描述两只黄鹂鸟在柳树上唱歌,水田中惊起一群白鹭,它们排成一行飞往天边。远望,千年积雪的西岭就像含在窗口里;近瞧,门前码头边上停着去东吴的万里航船……老师作画,并生动描述,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美丽的图景,进一步理解诗的含义。
  二、挖掘教材内涵,优化教学情境
  对学生进行情境教育,是老师本身的任务。情感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老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异体,是火种,老师应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感受及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引起情感共鸣,以情动人。情境教学情真意切,促使学生的情感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情感进入课堂。
  三、运用音乐渲染,优化教学情境
  运用音乐渲染优化教学情境能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现在咱们一起坐上小船,摇荡在漓江上,大家都眯着眼睛,同时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同学们一起跟着唱,同学们仿佛真的到了漓江,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诱发学生的想象,学生一定会产生身临其境而流连忘返的感觉,对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起到了极其有效的作用。
  四、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掌握方法。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预习应抓好三个环节:教给方法;提出要求;检查效果。如《范进中举》一课,主要是以人物分析为重点,而这一课的背景——“封建科举制度”支配着人物的命运,这是学生不熟悉的一段历史。所以在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字词预习外,还要提出以下要求:
  ①请查阅资料,说说封建科举制度的利弊是什么?
  ②请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弄清他们的身份。
  ③请精读课文,思考这些人对范进的态度如何?请划出关键语句。
  如此预习既提供了预习方法,又做到了要求明确具体。学生预习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以读为本,讲练结合。课文必须以读为主,在读好的基础上把讲练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①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保证课堂上有充分时间来朗读,而且朗读前对学生提出要求或讲明目的。初读前,常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課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我会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如果是个别朗读,则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②讲读要紧密结合。讲解须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通常可把分析文章结构作为教学重点。文章结构其实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讲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文章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具体说来,要让学生懂得什么先写,什么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段与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各段内容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
  ③讲和练要相结合。知识是懂不懂的问题,技能是会不会的问题。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实行讲练结合。在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练习。在练习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如辨析字音、字义、选词填空等形式),加强字词句练习。在课上有意识地让学生回答问题、复述课文等,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说的能力。随之,写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总而言之,乐教是最高的教学艺术。两千年前孔子就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乐教,才能“情动而辞发”,学生才会“乐学”,“披文以入情”。优化教学情境,老师应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入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让“情”与“境”在相互作用中进一步得到优化,让教与学双边活动获得较佳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不论是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涉及朗读。“语文是让人哭让人笑的真诚的心灵之声;是一个人一生中人文底蕴积累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一个人诗性存在的精神家园”。回归朗读就是回归汉语言教学即母语教学的起点,就是回归充满激情、充满感染力的课堂,就是回归从容、恬淡、真诚的精神家园,就是回归满溢着智慧、力量和丰富底蕴的文学世界。  语文,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自觉把教书和育人当做自己的职责,把握时代脉搏,深钻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德育渗透 突破口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可见,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走向是高效课堂,这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反映,高效课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完成学习,强化学习效果。文章以小学语文为对象,探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落实学生“学”的认识上,语文教师需就高效课堂构建进行深入思考。什么样的课堂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仍有高中课堂严重缺乏生机,在诸多的学科中,语文课堂尤显突出。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为了迎合应试教育,把本来富有深厚人文内涵的、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搞得单调乏味、枯燥无趣。这样时间一长,学生难免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甚至是讨厌语文、害怕语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与语文渐行渐远,我们也会失去语文课堂战斗的主阵地。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语文课堂的现状呢?究其原因,不是学生的问题,问题恰恰出在
摘 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而组织的教育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须了解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其次必须积极有效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正确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中学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生理上、
摘 要: 情感是活跃语文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在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和谐关系  情感活跃是语文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上好语文课,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