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语言艺术制约着教学效果,是优化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语言“蜜”的作用,就要做语言的有心人,善于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震撼学生心灵,把语文知识及抽象道理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地传授给学生,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在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方面,许多语文名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上海的于漪老师语言生动,词采丰富,感染力极强;辽宁的魏书生老师,语言自然流畅,幽默生动,富于哲理;北京的宁鸿彬老师,语言亲切自然,层次清楚;上海的钱梦龙老师,引章摘句妙语连珠,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人们都想掌握和使用好语言这个工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掌握好这个工具,提高课堂的语言素质,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具体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课堂教学语言应规范化,富有感染力
  教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同时也是语言上的模仿榜样。因此,教师在传播知识,介绍事物,描述场面等方面的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确实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学生看来,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课堂语言的规范化主要包括:第一,教师必须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如果一位教师只会用方言土语教学,那么即使他妙语连珠,也算不得规范化语言。以我所在的明光市为例,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在语音方面就普遍存在着问题。比如“老师”这个词,很多学生会把“师”读成(sǐ),也有把“药”错读为(yuě)的,把“脚”错读为(juě)的。如果教师不注意去纠正这些方言字词,甚至在教学中使用这些方言土语,无形之中,就给学生起到强化作用,这对我们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不要有错误,如果教学语言用词不当、不合语法、有歧义或费解,便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有的老师这样点评学生的回答:“这个同学的解释,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究竟是这个同学的话有人认为是错的,而我认为是对的;还是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因为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就有歧义,令人费解。模糊不清的表述,只能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注意语调变化,提高课堂语言的表现力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善于语言表达的人,当别人对他的讲话不理解时,他并不是将刚才说过的句子反复讲,而是变换为另一个句子,另一种语调,从另一种方式再加以进一步的阐述,直至听者满意。这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一个教师“不能运用声调是困难的。”声调是我们进行工作的一个工具。一个能够动听地、清晰地教学的老师,他的声音就该像雨水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而在现实中,有人就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我们的老师都是音乐家,都用一个调,都弹同一个曲子——催眠曲……”评价是褒是贬,不言而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忽视了语调。相反,记得以前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个意大利演员登台表演,从一数到百,这么简单的数字被这位艺术家表演得有声有色,因为他运用了非同寻常的多变的语调,结果观众听着这些数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同样的道理,声调的高低,语调的变化,语速的快慢,停顿适当等,这无疑都是教学语言所必须注意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结构安排,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学语言的节奏,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意味隽永的内容,表达宜缓,以便学生接受,消化,但也要缓而不松;对内容浅显和次要的,表达宜快,甚至不妨跳跃;在教学的高潮处,表达宜强;而在教学的起始和各环节的承转衔接处,表达可较平缓些。总之,教师要根据讲述内容的需要,处理好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变化,使自己的语言同讲述内容协调,并把感情倾注在声音之中,这样说出的话富有音乐性,就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语气委婉,循循善诱
  在教学中,使用委婉含蓄的语气说话,采用循循善诱的指导方式,能鼓励学生克服种种心理上的障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答问完了,最关心的是教师的表情。教师听学生答问时应该面带笑容,认真耐心地听下去,听完后说话力求委婉,有分寸。学生答错了,教师的脸色不应当给学生难堪,应当和颜悦色,婉言指出毛病的所在。例如学生答案笼统,教师就可以说:“哪个同学能把问题的范围再缩小些?”学生的答案含混,教师就提出:“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再说得具体些?”等等。总之,教师尽可能的不要用命令等生硬口气说话,以保持语言的弹性、柔性,这对于处理好师生的关系也是有好处的。
  四、教学语言应注意随机应变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适应千变万化的形势,灵活及时地用合适的语言来驾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迹,找出症结所在。要尊重学生,因势利导,言语要温和,更不能因一时难堪而指责学生。同样,教师在上课时,常会遇到学生对自己的讲解有不同意见,这时不要忙于解释,应该心平气和地让学生发表意见,互相讨论。这时,学生间互相辩论,教师仔细听取双方的意见,取长补短,等同学再也提不出新的看法时作出小结。这样做,使学生得到满意的答复,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随机应变,妥善处理好意想不到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想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语言的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揣摩运用,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锤炼和规范教学用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使课堂教学语言日趋规范、纯洁,这是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条件。当然这么做,需要老师课下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准备,更需要老师有足够多的耐力和毅力,但为了满足自己对高效语文课堂的追求,我们要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安徽明光中学。
其他文献
现有碳纤维加固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技术不能有效发挥碳纤维的作用,也无法有效地抑制PCCP的变形和裂缝的扩展。为此,提出了PCCP内壁复式碳纤维加固技术,即在碳纤维与PCCP
由于骨髓细胞形态学中多项检查的偏差大,加之专业技术性强,同样一份标本可在不同的实验室或不同专业人员之间有不同的结论.
报道了以酵母多糖血凝法检测不同良恶性疾病血沉升高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结果,并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1)肿瘤病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其血沉升高的程度与
我在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历程之中,遇到学者型编辑不少。老一辈学者型编辑如中华书局的傅璇琮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赵昌平先生,中年学者如《文学遗产》主编刘跃进先生、中华
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其价值追求具有时空限定性和人群差异性。因此,教育公平不仅取决于资源绝对值的拥有情况,更取决于时代背景下资源拥有的相对值情况以及在此基础上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为国家经济腾飞贡献了力量。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同时也具有不少优势。本文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语文属于初中阶段学习中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其在中考中所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受到我们的重视。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教学模式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目标。类似于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这些学科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很多,因此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学生难以产生兴
阅读与上课本非可并举的概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课”则涉及语文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阅读是上课教学的主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不是上课的全部。“上课”阅读什么,如何阅读等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又可呈现教师上课的亮点与美点。因此,语文人必须明白——  首先,“上课”中要有“阅读”的地位  毋庸置疑,语文上课中阅读的缺位现象是一定程度存在着的。但不可否认,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使用康宁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时,我们遇见三例较为特殊的故障,它们使仪器无法正常运行或日常测定无法顺利进行.现将三例故障具体表现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 Water Bath Low(
新课标中多次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针对和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专家对语文素养一词给出的解释是,语文素养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可以满足基础的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文学方面的学识修养和语言风格,欣赏水平等人格修养。语文素养最核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既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包括文章写作,美文赏析等能力。当然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