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K1基因过表达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zi168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是第二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病死率却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宫颈癌的侵袭性很强,常向周边组织器官侵袭性转移蔓延,且手术切除后盆腔内复发的概率高达70%[1].因此,宫颈癌对女性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目前,宫颈癌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研究发现,激活的蛋白激酶C受体1(receptor for activated C-kinase 1,RACK1)在血管新生过程中表达上调,而在肿瘤病灶中新生血管增多,以供应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所需要的营养[2-3]。

其他文献
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肺癌筛查研究需要在薄层CT图像上进行观察,以最大限度提高肺结节的检出率和显示肺结节的细节.但由于薄层CT数倍于常规层厚CT的图像数量显著增加了影像医师的工作负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性[1].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系统肺结节自动识别软件可以作为影像医师的“第二双眼睛”,有助于
期刊
新的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医学的每一个领域[1].在2000年以前的研究中,医学影像学几乎没有考虑到受试者的遗传学背景,而遗传学研究也仅仅局限在行为层面.随着遗传学及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功能MRI技术的兴起,通过统计学方法,将这两个领域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即影像遗传学(imaging genetics)[2].近10余年来,影像遗传学有了快速发展[3].笔者从遗传学基本
期刊
目的 探讨3.0T MR相位对比法成像(PC-MRI)测定正常成年人下腔静脉(IVC)血流的可行性,并评价IVC管腔面积与血流流量、流速的关系.方法 收集5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行IVCPC-MRI检查,所有志愿者均为行胸部或腹部常规健康体检者,临床及常规腹部影像检查无异常,并经超声检查排除IVC病变.观察1个心动周期IVC上段与中段血管面积、平均流速、平均血流量、反流分数及其时间-流量曲线,对不同性
MR动态增强成像在临床肿瘤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规的MR动态增强成像主要侧重形态学方面的观察,了解肿瘤病灶的强化特点,勾勒病灶的边界以及确定病灶内部成分(如囊变、坏死)等;然而这种方法主观性强,观察者间不容易对肿瘤的MR增强特点达成共识.半定量MR动态增强成像主要是通过观察肿瘤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其特点,在肿瘤定性或分级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乳腺癌[1]、前列腺癌等[2]肿瘤的诊断及鉴
期刊
目的 探讨孕妇外周血、脐血和胎盘组织中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及内皮素1(ET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90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为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健康妊娠晚期孕妇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中AT1-AA及ET1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盆腔粘连的相关因素及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对输卵管再通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因不孕症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检查和治疗的5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探查结果进行评价,根据盆腔粘连程度、范围、输卵管伞端粘连、闭锁及手术情况分为两组,盆腔粘连者377例,按粘连程度分为Ⅰ~Ⅳ度,其中Ⅰ度73例,Ⅱ度221例,Ⅲ度75例,Ⅴ度8例.排除无法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信号通路与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的关系.方法 对卵巢癌细胞株0V2008及OVCAR-3用人重组Cyr61( rhCyr61)预处理,并分组:阴性对照组(不进行rhCyr61预处理)、rhCyr61预处理组(100 ng/mlrhCyr61预处理24h),分别再用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20
缩略语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对于放射学专业领域为大家熟知的部分专业名词缩略语可以直接使用,本刊2014年可以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如下(按照英文首字母顺序排列)。
期刊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2、细胞凋亡促进因子bax、ER蛋白在子宫肌层不同浸润深度的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病灶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手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肌病的患者36例(合并盆腔内异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除外)为腺肌病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子宫浅肌层(肌层浸润深度< 1/2)和深肌层(肌层浸润深度≥1/2)
患者 男,49岁.右上腹胀痛2个月,加重伴发热半个月.体检:右上腹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3.9×109/L(正常参考值4×109~10×109/L),中性细胞数9.1×109/L(正常参考值2.0×109~7.7×109/L);谷氨酰转肽酶72 U/L(正常参考值5~50 U/L);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均阳性,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均无异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