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声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an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属于心中有爱的人的。”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爱的声音:妈妈的唠叨,爸爸的鼓励,爷爷奶奶的叮咛,老师的谆谆教导……然而,我的身边却有一种爱默默无闻、无私而伟大。
  难忘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多少同胞痛失亲人,多少同龄人无家可归。学校组织全体师生捐款,我思索再三最终狠狠心把我仅有的30.50元零花钱拿了出来,为灾区捐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那是在捐款现场印象最深的一刻——班长正在收捐款,袁乐同学一声不吭地走上讲台,拿出了一张红红的100元人民币递给了班长,班长惊讶地看着乐乐。“别问了!”乐乐说,“这是我爸爸同意了的,捐100元也是他的意思。”我们全班同学都吃惊地看着乐乐。用为我们知道,乐乐是从农村来的,一家三口租住在一间不到16平方米的瓦房里,全家仅靠爸爸打零工养活。一个学期了,从没见过东东穿过一件新衣服。今天怎么?
  下课后,我凑近乐乐,准备进一步追问。没想到乐乐却先开口了:“我爸爸说‘别人的家长都有单位组织捐款,你就算是替我捐了。咱家再难也比灾区难民们强些!’”多么简单的理由,多么朴素的话语!
  这次捐款活动,我们班在乐乐的影响下全班同学捐款踊跃,捐款总数达到了同级最高金额。班主任表扬了乐乐,可是乐乐却说:“与灾区小朋友们相比我们幸福多了,捐些钱是应该的。”
  多么有爱心的乐乐呀!他和他爸爸都是心中有爱的人,是这个社会中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一员,就是这群人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大爱无声”。我决心加入这个群体,因为我知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本文作者系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城关第一小学学生)
其他文献
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从山顶向下蜿蜒迂回,低吟浅唱,一路穿抚松、过桦甸,去寻找奔向大海的方向。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后,看中松花江丰盛的水利资源。在美丽江城吉林市南30公里处,将流经这里的松花江拦腰截断,筑起一道大坝建起丰满水电站。从此,东北第一大人工湖——松花湖,便与丰满水电站的名字像孪生姐妹连在了一起。说起我与这个大湖的初缘,那还要追溯到四十多年前。因执行一项重要战备施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指出,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中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要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调整优化,使其更加精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在贯彻《慈善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在“精准扶贫”的重要使命中发挥慈善会的积极作用。  致力于大病救助,开展患者援助项
美国富豪卡耐基有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让我国众多的企业家感到这是对财富认识的真谛。而我国“饮水思源”这一古老的成语,更习惯于普通人的道德良知,当然也是众多知名企业家和慈善家对社会反哺时奉献的底蕴。  对于我区企业家和先富起来的群体来说,这两句内涵丰富的语句,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回报他人与社会,不仅是精神美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从现代慈善角度看,这种回报早已超越感恩戴
无锡滨湖,地处江南,背依青山,三面临水,人之居住福地。滨湖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许多多积德行善、扶危济困的传统佳话。据《滨湖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每当出现天灾人祸时,“红色资本家”荣氏家族都会开仓放粮,救济黎民百姓度过难关。时光荏苒,岁月如梭。3年前,在这块孕育慈善文化的土地上,开启了“携手慈善,共创和谐”慈善事业的新局面,新诞生的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开始架起了一座好心人与困难群体之间的“连心桥”。
慈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传扬人类大爱的“种子工程”、“基因工程”。 2012年11月,在漳州市慈善总会的指导下,我县选定在漳浦一中、达志中学、实验小学、石斋小学等4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中开展慈善教育活动。经过一年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出现了试点学校的慈善效应向各中小学校延伸、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三个延伸”的喜
王玉辉,男,现年68 岁,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主席,2010 年7 月30 日至今,连续两届任通州区慈善协会会长。任职以来,他以慈善事业为己任,为协会定制度,拟方案,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他多方募集善款,为捐赠企业做好服務工作;亲自抓可行性、有效救助项目,到救助对象家中走访慰问,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经常深入基层开展慈善宣传,为推动通州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慈善分会的建立数次深入基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慈善”概念含义,深刻理解“慈善就是爱”。   2.关注“另一个世界”,呼吁这个世界需要慈善、需要爱。   3.学习“日行一善”,让中学生的我们先行动起来。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新闻报纸及身边的需要关心的弱势群体。  2.探究学习,组成小组,制定“日行一善”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弘扬新时代的慈善精神,呼吁这个世界需要慈善,让你和我
在“慈善文化进校园”温馨的氛围中,我愈发感受到同学、老师、学校领导和来自社会的温暖、感受到爱的力量。我深切感受到爱在校园,情暖人间,感受到一条条爱的溪流,流淌在我们塘沽十一中每一个人的心中……  从进入十一中的那天起,学校的领导、班主任就一直非常关心我、帮助我,学校的同学们就一直爱护我、体贴我,使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动之中、温暖之中。从学校领导、老师那里知道我家的困难后,塘沽军休所决定每月资助我200
1.向学生传递真善美。  2.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3.引导学生学会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传递真善美,培养学生一颗爱心。  一、封面介绍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慈善读本》,这里面讲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拿起手中的书,看看封面上画着什么?  生:两个小朋友手拉着手,坐在一颗心上。  师:从他们手拉着手这个动作,你知道了什么?(他们很友好)谁能从人物的神态
3月7日,福州市慈善总会召开全市慈善工作会议。各县(市)区慈善总会“331”项目负责人及市慈善总会全体工作人员参加。  会议着重对做好2014年“331”项目救助工作做了布置,进一步明确了摸底排查出来的需要救助的类似孤儿采取上下联动方式给予救助,其中市慈善总会救助名额不少于900名。3月底前做好救助对象审核工作, 5月上旬全面发放完成。  会议研究了慈善“复明工程”救助工作,每年300名。符合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