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寻驼记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e87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多年前,人们认为野骆驼早已消亡,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家在新疆的罗布泊发现了野骆驼的踪迹,后来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调查,才摸清了野骆驼的生存情况。野骆驼的学名叫野生双峰驼,现存种群数量不足1000峰,其中中国大约600峰,蒙古国大约有350峰,数量比大熊猫还要稀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经把野骆驼列为极度濒危物种。野骆驼在损失占体重30%水分的情况下仍然能存活,被认为是适应沙漠环境最为成功的有蹄类动物。
  2014年12月,中国林科院的科考专家和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队员进入库姆塔格沙漠寻找野骆驼的踪迹。库姆塔格沙漠位于中国西北新疆和甘肃两省境内、罗布泊东南,东西长约380公里,要想在如此广阔的沙漠中寻找野骆驼的踪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不冷不热就刮风沙。”林科院科考队通过分析近几年收集的野骆驼粪便、红外线拍摄,掌握了大量的野骆驼数据。
  备足沙漠用的汽油、淡水、食物、帐篷和睡袋,考察专家和志愿者从敦煌市区出发,开一百多公里进入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从这里,正式进入了沙漠野骆驼保护的禁地。冬日的沙漠下起了雪,平均气温能达到零下16度。对于经验丰富、常出入沙漠的科考队员来说,方向不是问题,但也难免几次车陷沙中。黑色的沙滩不能走,太软;颜色太暗的黄沙也不能走,湿度很大,也会陷车;有些浅沙地沙上布满了尖利的碎石,必须低速直线行驶,避免轮胎划伤而爆胎。
  进入发现骆驼脚印的核心区,队员开始安营扎寨,在天黑之前安顿下来,生火做饭。沙漠中用水洗脸刷牙是大家默认的忌讳。夜晚大家不分男女、不分教授和队员,围着火炉,钻进睡袋席地而睡。“人多的时候还是轻松一些,很多时候出来考察都只有两辆车,带的补给也不多,帐篷也是小帐篷,风大的时候,我们的考察队员经常追着被风吹走的帐篷跑。”参加此次考察的林科院女专家刘芳博士介绍说。
  穿过下雪的沙漠,在离驻地三十余公里的一处开阔沙地,寻找骆驼的车队沿着更深的库姆塔格沙漠前行,领头车的老段发现了一只站在高处的野骆驼,开阔的沙地是追逐骆驼的好时机,不到10分钟,坐在头车的老段和其他4名队员利用绳索、以车为墙将这峰约有两岁的野骆驼逼入死角,顺利抓捕到这峰公野骆驼,逼其卧倒在地,科研团队迅速上前为其戴上GPS项圈和取样,不到20分钟结束战斗,放归沙漠。老段说,今天真是运气,一早就碰到一峰,而且性情温顺。要是碰上成年野骆驼估计要费点劲,冬季的成年野骆驼是发情期。下个目标是找到不同群的下一峰骆驼。冬季是野骆驼集群活动的时期,一个群落能有一个GPS项圈跟踪效果最佳。通过为骆驼戴GPS项圈的方式记录骆驼的迁徙规律,能为更好地保护野生骆驼提供科学依据。
  老段全名段海林,家中排行老二,外人称段老二。80年代初,听人说沙漠中有宝贝疙瘩——水晶矿石、金疙瘩,在沙漠中穿行数年,一无所获,却对当地沙漠状况摸了个熟。2002年至2006年,随着各科学部门专家对沙漠的科考增多,熟悉沙漠地形的老段成了专家们的向导,经常出没沙漠中协助科考。一次,科考人员在取样返回的途中,发现一峰小骆驼独自躺在沙地上,无母骆驼陪伴,队员接近观察时,没想到这峰小骆驼直接跑了过来,一头扎在了老段的怀里。事后西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局长吴三雄说,这骆驼和老段有缘。
  2012年9月,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准备在库姆塔格沙漠东缘、新疆与甘肃交界处建立三垄沙保护站。管理局领导多方打听之后找到老段,希望请他来做站长。可是一没资金,二没人员,在条件极端艰苦的无人区想建立起一座保护站,谈何容易!老段便招募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硬是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现在保护站有4名工作人员,实际上还缺差不多一半的人手,另外,资金也是个大问题。能在这里坚守下来,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人与骆驼的感情,但是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老段不喜欢过多谈论自己遇到的困难,但是一提到野骆驼,他便会一下子精神焕发。
  18岁的小胖是这个考察队伍里最小的向导,原名朱嘉玉,之前卖过自行车也修过汽车。他说,在家是个调皮的孩子,父母管不住他。2012年,他跟随老段第一次进入沙漠,夜里就露天席地而眠。“睁开眼,满天都是星星,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深入了解保护区工作后,他决定跟着老段做保护骆驼的工作,“有意义。”和他同龄的朋友在一起玩,他也不愿意多提起,他认为那些孩子太幼稚,只知道打游戏,“说了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小胖跟着老段在保护区工作,从搭帐篷、寻找骆驼行踪到为科研红外相机换电池,他认为学到了不少。他希望一直跟着老段干在沙漠中保护动物的工作,谈及梦想,他说自己以后想成为一个像老段一样的护驼人。
车队沿着河流冲刷的河沟行驶,经常需要一边人工开道,一边慢速找道行驶,车速通常为20公里/小时
队员在烤红薯当早饭。做饭的淡水已经耗尽,只剩下从峡谷取水点运回的咸味水
上午8时,参加考察的队员在帐篷里吃早饭。沙漠里一般吃两顿饭,一早一晚。中午饭一般吃点冷馒头加矿泉水
一名队员将没有用完的煤藏于沙坑,以便过几日补充了汽油和水再次进入沙漠寻骆驼
工作人员在一片开阔地抓到一峰约两岁大的野骆驼,一名工作人员蒙住骆驼的眼睛避免其受惊吓。林科院刘芳博士剪下驼耳尖,用于取样化验分析。取样后会为其消毒包扎
回到敦煌市区的宾馆内,参加此次考察的林科院刘芳博士开始利用GPS项圈跟踪骆驼的行踪。被戴项圈的野骆驼当天在沙漠中行走了三十余公里
东湖自然保护区的老段在敦煌郊区一农家院子里喂一峰小骆驼吃苜蓿草。这是他2014年4月在沙漠里救的一峰与母骆驼走散的刚出生的小骆驼。这峰小骆驼现在一点也不怕人
途经彭加木墓地纪念碑处,协助此次科考的西湖自然保护区的队员向墓碑磕头致敬。彭加木1979年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他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罗布泊进行探险,1980年6月17日在罗布泊不幸遇难
早上8时许,沙漠中还未天亮,气温达到零下16度。一名考察队员打着手电筒在一沙堆后快速解手方便
林科院博士后薛亚东驱车往返120公里,耗时6个多小时从沙漠大峡谷地段的一个饮水点取回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骆驼照片,用于分析和跟踪骆驼
司机从峡谷地重新回到沙滩地,一脸的疲惫,作暂短休息,等待另一辆车,一同再夜行沙漠4个小时到达驻地。此地也是狼频繁出没的地方
其他文献
旷日持久的美国大选进入到了最后阶段。8月17日开始,民主党举行为期4天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77岁的拜登和55岁的哈里斯作为本党的正副总统候选人,参加11月3日举行的美国大选,和共和党的特朗普/彭斯组合进行对决,决定2021年1月20日之后白宫的主人到底会是谁?而共和党代表大会紧随其后,将于8月24日至27日举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两党代表大会都将在线上举行。  4年一次的美国大选先要经历
新垣结衣太可爱了。  “可爱”和任何赞美女性的词都不同。假设,一个“漂亮”的人做了件不“优雅”的事,你马上就会觉得她不“美”了。但如果她很“可爱”,那无论做什么都会显得可爱,你会选择原谅。可爱是无数女性特质中最没有侵略性的,这也让没有恋爱经验、甚至根本不想恋爱的宅男,一起对着新垣结衣高呼“老婆”。  2016年我才接触到新垣结衣的作品,彼时刚走出象牙塔,而且从事的是以忙碌著称的媒体工作。那时,我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流动的特征发生了显著转变,从单一流动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以及多元化的流动。”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学者段成荣、谢东虹、吕利丹在《中国人口流动的若干趋势》一文中总结新中国70年的人口流动特征。  “中国人口流动呈现出持续、大规模、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城市乡村、不管东西南北、不论民族身份、不论学历构成的全民流动状态。”段成荣在一次相关报告中说,“我们几千年
熟悉现代雕塑的人们,都不会对瑞士雕塑家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1901-1966)的名字陌生。他是二战后最具声名的现代艺术家之一,用作品捕捉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绝灵魂;他的雕塑在本世纪多次刷新艺术品拍卖价纪录,其中有三件的成交价超过一亿美元。  他的代表作以人像铜雕为主,风格极具辨识度:与环境剥离的单独个体,被强行拉长的火柴棒身形,薄如刀刃的窄小头颅,崎岖斑驳的皮肤表面,以
美軍F-22“猛禽”战斗机  近日以色列一家媒体报道称,美国在宣布计划向阿联酋出售F-35战斗机后,同意对以色列出售更为先进的F-22猛禽隐形战机,以保持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优势。  此前,以色列曾表示有兴趣购买F-22,但因为这款战机的技术过于先进,美国认为出口会威胁国家安全,拒绝了。事实上,美国政府在完成本国空军订单后,在2011年就关闭了猛禽战机的生产线。美国空军也只装备了180架左右的猛
保罗·罗西(1956-2020)意大利,足球运动员  球迷们爱上保罗·罗西多是因为1982年西班牙绿荫场上的临门三脚。“当比赛结束的时候,有这么两种清晰的感觉涌上心头,一方面,我真的相当满足,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从儿时到比赛结束这一瞬间的所有重要时刻,另一方面,我却有点失落,因为这所有的一切就这么结束了。”2015年,两鬓斑白的保罗·罗西再次回忆起那场令全球球迷疯狂的比赛,略感落寞。2020年12月,
关凯元在西乡塘的一个“鸳鸯楼”小区  2021年2月4日,一名学生告母校中国政法大学(以下简称“法大”)的官司一审开庭,超过20万人在线观看了直播。  在这之前,原告关凯元曾多次站上法庭。他告孔庆东,还告诺基亚、腾讯、百度,等等,以争取合法权益之名,游走于纷繁诉讼之间。争议声不绝于耳,有人觉得他为了出名、“碰瓷式打官司”,也有人认为他是抗争者。  2月4日的官司围绕法大取消关凯元入学资格是否合法展
83岁的廖正炎是整日摆弄烂木头的“怪老头”。  在根雕根书艺术上,他已经摸爬滚打六十多年了,当地人习惯以土话叫他“痴根佬”。“痴”是痴迷,“根”是根书,“佬”是前辈。  83岁的廖正炎,被称为整日摆弄烂木头的“怪老头”、“痴根佬”。  1991年的中华百绝博览会上,他送去32幅根书作品,日本有一位买家出价100万美元想要收购,他拒绝了。因为这些根书都不可复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廖正炎的根
克丽缇娜集团“燃灯基金”发起人苏钰珊女士1  “许多向乡村孩子伸出手的机构仅注重于捐助文具和书本,但‘燃灯基金’公益项目的重点在于授人以渔,我们希望帮助这些孩子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苏钰珊女士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乍看卻是一张青春娃娃脸,她穿素白雅致的短袖衬衫,话语轻柔,气质温婉。这位曾经修习德语的台湾姑娘,多年前随着先生赵承佑来到大陆,开始慢慢接手克丽缇娜集团的公益项目管理。  1997年,台
夜晚,弟弟怎么也不肯睡觉,王倩只好抱着弟弟窝在沙发上休息王倩的父亲在吃饭。父亲在腰椎手术后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弟弟撒娇或生气时,将头埋在沙发里,谁都不理王倩在给弟弟洗澡  25岁的王倩笑着说自己有一双大脚,比21岁的弟弟还大三个码。每天她都要背着120斤的弟弟哄,晚上要将他搂在怀里睡觉。有人说她比电影《我的姐姐》中的安然更可怜,她说如果有下辈子,还会来这个家,因为患病的母亲和弟弟需要她。在很多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