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份好的学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下面我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学案使用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
一份好的学案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给出恰当的学习提示。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
例如,“年、月、日”一课的学案设计,在“快记各月的天数”这一环节的设计时我认为可以给出这样的学案设计:
1.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或上网查找快记各月天数的方法。
2.看课本,了解书中介绍两种记各月天数的方法。不理解的可以问问家长、同学,或看课本第48页最下面的解释。
3.读读老师的方法:
(1)只记忆小月——4月、6月、9月、11月。
(2)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用1分钟时间记忆各月天数。
5.练习:猜生日。
小兰说:“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前1天。”小兰的生日是( )。
李平说:“我的生日是8月份的最后一天。”李平的生日是()。
陈静说:“我前天刚过生日。”陈静的生日是( )。
在这样的学案引导下,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尝试记忆,还要学以致用,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灵活确定学案的使用时机
学案是否都是在课前发给学生呢?其实不然。我认为学案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既可以在课前下发,也可以当堂发,贯穿在教学中使用,甚至可以在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中应用。
例如,刚才讲的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而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我们设计的学案也可以从课堂引入开始,让学生在困惑中激起疑问,进而进行探究猜想,然后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最后通过练习活学活用并进行自我检测。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我们可以在建立了面积概念,认识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并完成自学提纲。这样使用片断式的学案,使得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动静结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单一“课前学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较为沉闷的现象。
(三)、精心选择适合使用学案的教学内容
我想不必每堂课都采用三案的教学模式。而且对一些适合讲述的课例,采用非学案的教学方式应该更有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进行分析,不能盲目为了学案而设计无效的学案。以我现教的四年级为例,我认为以下几种课程内容更适合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第一类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别“角”“平行和相交”和“观察物体”。第二类是统计与概率。主要教学分段整理数据,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第三类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结合相关内容。分别是“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和“一亿有多大”。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从选材出发,结合学情,精心设计学案问题就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
(一)、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
一份好的学案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首先,问题的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给出恰当的学习提示。其次,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也不行。
例如,“年、月、日”一课的学案设计,在“快记各月的天数”这一环节的设计时我认为可以给出这样的学案设计:
1.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好方法或上网查找快记各月天数的方法。
2.看课本,了解书中介绍两种记各月天数的方法。不理解的可以问问家长、同学,或看课本第48页最下面的解释。
3.读读老师的方法:
(1)只记忆小月——4月、6月、9月、11月。
(2)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用1分钟时间记忆各月天数。
5.练习:猜生日。
小兰说:“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前1天。”小兰的生日是( )。
李平说:“我的生日是8月份的最后一天。”李平的生日是()。
陈静说:“我前天刚过生日。”陈静的生日是( )。
在这样的学案引导下,学生不仅要查找资料、自学课本、尝试记忆,还要学以致用,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灵活确定学案的使用时机
学案是否都是在课前发给学生呢?其实不然。我认为学案的使用可以更加灵活,既可以在课前下发,也可以当堂发,贯穿在教学中使用,甚至可以在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中应用。
例如,刚才讲的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而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我们设计的学案也可以从课堂引入开始,让学生在困惑中激起疑问,进而进行探究猜想,然后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最后通过练习活学活用并进行自我检测。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我们可以在建立了面积概念,认识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并完成自学提纲。这样使用片断式的学案,使得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动静结合,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单一“课前学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较为沉闷的现象。
(三)、精心选择适合使用学案的教学内容
我想不必每堂课都采用三案的教学模式。而且对一些适合讲述的课例,采用非学案的教学方式应该更有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进行分析,不能盲目为了学案而设计无效的学案。以我现教的四年级为例,我认为以下几种课程内容更适合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第一类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别“角”“平行和相交”和“观察物体”。第二类是统计与概率。主要教学分段整理数据,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第三类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结合相关内容。分别是“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和“一亿有多大”。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设计学案时从选材出发,结合学情,精心设计学案问题就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