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和谐发展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clea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才友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是黄石的教育大区。近几年,西塞山区教育局重视区域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应,根据区域教育的实际状况,积极推动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发展,坚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活动。在2006年,还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变革》子课题《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制度的研究》实验和研究工作,区各中小学校都建立了本校的校本研究网,并实现了区、校的大联动,形成了“以校为本、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专业引领、思想互动”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各校集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与教学资源建设于一体,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教学研究来实现教师研修。同时还将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实施和研究情况,纳入教师的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通过制度化敦促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西塞山医教育局从NOC活动的起始年开始,在每届NOC活动中,都组织了大批教师积极参与,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更令人惊喜的是,2009年,西塞山区教育局从区属中小学中,挑选了十所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校,进行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验基地”的申报。教育局局长金柏林表示,申请基地旨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实现西塞山区的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使各学校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鉴于此,我们特派出记者,对西塞山区教育局的金柏林局长和袁辉副局长进行了专访。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金局长,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师。你们是如何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队伍成长的呢?
  金柏林局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深刻影响着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教师专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网络技术为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合怍学习创造了条件。
  为构建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一是积极打造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建立了全区教育教学研究网,完成了和学校校本研究网的链接;鼓励教师建博,引导教师在博客中进行“教学反思”,写“教育叙事”,建立了“西塞山区教师博客群”;以学科为单位,组建教师QQ群,定期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二是积极开展教师网络研修有效方式的研究与试验。利用网络在教师个体研修、同伴合作和专业引领三个方面,拓宽教师的研修发展途径。三是在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方面,为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保障。当前,我区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基本形成,网络研修已成为我区教师专业研修的主流方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关键是教研,西塞山区开展了哪些基于网络共同体的课题研究?收获如何?
  袁辉副局长:当网络研修方式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纳时,丰富和规范教师网络研修路径,规避网络本身的干扰,提高教师网络研修的效率,就成为了网络研修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了。
  2006年我们开展了基于网络的校本研究实验。在网络上开展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案例分析、专题研讨,成为了我区教师自主研修的主要方式。
  2007年,我们在“西塞山区教育教学研究网”上开设“首席教师工作室”,组建了首席教师团队。每月就全区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话题引领教师研究;每月上传一个教学案例,引领教师分析;设立首席教师言箱,随时与教师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交流。通过网络实现了骨干教师对全区教师的引领。
  2008年,我们探索了网上集体备课模式的建设,初步确立了“教师网上教学设计”一“同伴网上互助评价”一“同伴网上协作反思”的基本流程,实现了教师备课的开放,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
  2008年,我们利用QQ群实施了学科联片教研。将体、音、美、信息技术等教师较少的学科,按学科进行全区整合;其他学科按优质学校与薄弱或相对薄弱学校进行组合联片,由教研员、首席教师和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主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这样既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又方便了教研活动的管理,形成了网络联片教研的长效机制。
  2008年,我们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远程视频教研系统,开展了远程视频条件下的教师联片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论坛研讨三种模式的研修实验。
  为鼓励教师积极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研究,并实现自我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巩固我区教育信息化成果,规范我区网络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建设。2008年,我们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科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下,开展了“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制度的研究”。研究从学校推进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的制度建设和县级政府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变革两方面人手,初步形成了从过程管理到成果激励的制度框架。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共同体与传统的研修形式相比,您认为有何优势?这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了哪些提升?
  金柏林局长: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打破了教师间合作研究学习的时空界限,为教师广泛的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时时处处开展学习研修成为了现实;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改变了教师的话语方式,扩大了教师的话语权,使“深度汇谈”这一激发教师深层智慧的高效方式,成为教师合作学习研修的一种常态,更能激发教师开展深层次教学研究的热情。
  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使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快的内化成教师的能力。网络技术不仅是教师学习研修手段和技术上的革命,也必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西塞山区教育局组织学校参与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并且有十所学校已经申报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验基地。对此,您有何评价?您认为NOC活动所设置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是否与你们设定的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发展战略契合?
  袁辉副局长:参与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是我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抓手。从2006年以来,我区组织学校连续参加了四届活动,从中收获颇多。在参加活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推动了我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课堂教学,逐步延伸到教师教研领域;培训了一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教师骨干队伍。目前,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区学校实现快速发展的行动策略。
  NOC活动所设置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实际上是在探索和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共同体的一种有效模式,其重要环节中的“教师利用网络充分发掘资源”、“利用网络深入合作研讨”是构建网络的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关键要素。我们在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探索中,深受其启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区域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在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您有何前瞻性的规划?
  金柏林局长:明确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加强学校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要强化校长教育信息化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目标和愿景的确立;提高校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学校发展资源和分配资源的能力;提高校长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提高校长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能力。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的建设,探索和规范教师网络研修方式,并加强制度建设的探索,让全体教师在教师网络研修共同体中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阳台上有两株栀子花,是我从花市买来的:一株的花几乎全开了,粉粉白白的,香气袭人;一株半开,枝头上结满了尖尖花苞,绿萼包裹着,探出白头。清晨,推开窗,香气丝丝缕缕地飘进,盈满我的小屋,捧一本书静读,真乃惬意之事也!  我每天浇水,细心地呵护着,像呵护两个小小的生灵。可是,半开的那株叶子还是渐渐地泛黄。先是一片,后来两片、三片地往下落,我奇怪了,三五日过去,叶子又落了好几片,且连花都不再开了,半张香口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颁布的《深圳市龙岗区A-STEM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A-STEM课程是由人文精神指引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草木染”A-STEM课程注重开放性的课程框架,紧扣学生兴趣和研究进展而不断变化,是以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核心内容的跨学科实践课程。[1]  ● 着眼学生兴趣,课程动态生成  笔者所在学校小课题“凤仙花对毛线的染色研究”[2]结题
寺院新来了两个小和尚,一高一矮。高个儿小和尚憨厚、木讷、不善言辞,矮个儿小和尚精明、善变、伶牙俐齿。  一日,老和尚担出两副水桶,让两个人各担一副去浇灌新修整好的两个花圃。  两副木质水桶一新一旧,旧的一副可见几处裂缝。  两块花圃一大一小,东边的面积大,西边的面积小。  矮个儿小和尚眼疾手快,挑选了一副新水桶,眉梢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喜悦,不一会儿就将汲满水的两只桶担在肩上,悠哉游哉地直奔西边的花
1  我总觉得,古人很会造字,“蚕”字拆开便是“天虫”,意喻上天赐予人类的神虫。蚕,无疑是从高高云端悄悄降临到人间的最纯洁的精灵、最美丽的天使。有了它,才有了精美的丝绸,装扮了精美的中国。  在古人眼中,古老的太阳是从一棵巨大的桑树上升起的。桑树是蚕的故乡,由此有了种桑树的地———桑田,有了农桑、桑农、沧桑、沧海桑田等,桑梓又成为人的故乡。连接中西方经济文化的長达七千公里的丝绸古道,其实是从一条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都给予了相当的关注。精彩的导入,环环相扣的过程,教学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证明,一个好的结尾不仅能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意味,正所谓“课已尽而意无穷”。    ●收——归纳小结巩同提升    前苏联教育家叶尼洛夫·叶
因终末期视网膜变性而失明的人数正在稳步上升。虽然视网膜外层的变性无法逆转,但有一个可能最终有助于恢复视力的策略,即细胞替代。细胞替代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大有希望  来自日本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的科学家深入参与了这一创新性研究领域。在早期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干细胞源性的视网膜组织移植入终末期視网膜变性的动物眼内。 测试结果超过预期,该研究使得近一半终末期视网膜变性的小鼠恢复了视力。这标志着
1  班里有两个这样的学生:一个浮躁得不得了,一个安静得不得了。无论课上课下,前者都一样的顽皮、好动、聒噪,而后者却都一样的安静、寡言、喜欢思考。  浮躁的,人见人烦;安静的,人见人喜。  浮躁的,从来都没考过安静的。准确地说,浮躁的,几乎都是榜尾;安静的,几乎都是榜首。真正的天壤之别。  浮躁最终败给了安静。  2  办公室里几个同事,多数都喜欢热闹,他们除了完成工作任务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
明朝开国的时候,出了一个“神童”,名叫解缙。据说这解缙7岁时就已经能够吟诗作联,妙语连珠,出口惊人。  解缙家斜对面是宰相府第。人们对小解缙的赞语传到相爷的耳朵里,他有点不大相信,便命家人把小解缙叫来当面一试。  相爷一连出了好几个上联,小解缙一一对答如流,这使相爷大为吃惊。正找不到好的课题,忽见壁上有一幅《月夜杜鹃图》,也来不及细想,就信口出了一联道:  月下子规喉舌冷;  小解缙见他行文已乱,
菜园里有一棵丝瓜和一棵银杏树苗。  银杏树苗有两米多高,主干呈青白色,腰杆挺得笔直;而丝瓜的秧子才有一尺长,匍匐在地上,仿佛一条长着绿耳朵的青蛇。看到银杏树苗比自己高出那么多,尽情享受着阳光的抚摸和春光的按摩,丝瓜蔫蔫的,打不起一点精神。  菜园的主人在丝瓜秧的身旁插了一根长长的竹竿,青蛇一样的丝瓜秧顺势攀援而上,阳光也照在了她的身上,手掌大的棣叶开始在风中翩翩起舞,几周后,她就爬到了竹竿的顶端,
作为教师的我天天与孩子接触,对合理引导好动的孩子深有体会。我以为,引导好动的孩子,关键是家长要摸索到让孩子静下来的办法。  静下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很多家庭有让好动的孩子静下来的条件,只是需要家长配合。  班上有一对孪生兄弟,非常聪明。但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都静不下来。一次,我了解到,他们喜欢下象棋,在征得家长同意后,我陪他们下棋。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明显由动到静,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