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高校学分制选修课教学方法研析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分制与选修课
  学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它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我院目前开展的学分制教学,每学期有一半的时间,是专门开设多层次的选修课。这些选修课,打破了专业、年级和班级的限制,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课程跨度、专业理论深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兴趣爱好、专业辅修发展等情况,选择课程和老师。
  二、目前开展的选修课现状
  (一)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上同一门课,它包括:1. 基础课(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思维训练);2. 素养课、技能课(如:纸艺设计、模型制作);3. 专业类别明显的课程(如:家具设计、数码产品设计)。
  (二)不同年级的学生选修同一门课。
  (三)选修课中学生具备“先修课程”的情况各异,如:家具设计的先修课程有,图案基础,设计基础I、II,产品设计原理,模型制作,设计思维训练,表现技法,产品语意等,学生中有些之前上过有些没上过这些课,但现又都选择了家具设计。
  总的来说,目前的这些现状是在多数选修课中都有存在,如何去面对这样的现状问题,是我们教师和同学需共同探讨解决的,我想,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教学方法”,这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具体表现,下面将以我在产品设计选修课教学为例,来谈谈我的理解与感受。
  三、对教师的三个要求
  (一)课前充分准备,了解各专业情况
  毋庸置疑,这是每个教师上好课的前提。由于选修课是跨年级跨专业,在课前就应该拿到一份印有学生基本信息的名单,它包括:姓名、性别、年级、专业等,根据名单,分类罗列做好标注;又在第一节课中花一些时间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如先修课程与个人技能所长,做到心中有数为后面的课程开展做好铺垫。
  (二)理论知识部分要兼顾各专业
  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基础支撑,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在一些大跨度的课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如数码产品设计,该课设计定型部分的理论知识有些偏向工科,需要认识材料、加工工艺、理解人机工程学,假如有部分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选上该课,他们之前没怎么接触与此方面相关的知识与信息,那么在听课过程中可能会吃不消。这时老师就要根据情况(该专业的同学在全班占有比率)调整该课程理论难度,或单独进行辅导,多通过易懂的实例分析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先让他们懂,再让他们做。
  (三)按学生的专业安排作业
  学生上选修课,个人目的各异,有的为了专业辅修发展,有的是想拓展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那么在课程作业方面,就依实际情况来安排。以我上过的“家具设计”为例,选该课的学生来自于多个专业,我依据他们的自身专业特点设置了三类主题设计作业。1. 躺椅设计方案一套,设计难度较大,适合产品专业的学生完成;2. 室内专业为“10平米的儿童房套系家具设计与陈设”,在注重单件家具设计的同时又兼顾室内陈设布局;3. “校园创意公共设施设计(具有坐功能)”,由景观设计、设计教育、动画专业的同学来完成,作业要求在造型上重创意,设计难度较小较轻松。以上作业,学生既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来做设计,又可把跨专业的选修课与自身专业结合在一起,对他们今后走复合型的设计道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三种教学方法
  (一)“以专带辅”教学方法
  是以与该课程关联专业的学生为主,其他专业同学为辅,组合小团队完成选修课程及其作业。继续以“家具设计”为例,在具体执行方面为:理论部分按照大纲执行,兼顾各专业,深化理论知识与拓展家具文化;实践部分,课堂上各小组开展方案讨论、绘制草图,课余各小组也集中在图书馆等场所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在作业细化过程中,发挥产品专业、室内专业同学的专长,绘制设计图纸,小组内其他专业同学辅助完成整个设计方案。
  该教学方法有优有劣,优势在于,不同专业组合的团队,同学间彼此专业交融,可发挥各自特长;不足之处在于,在短的阶段性课程中,由于团队磨合时间较少,成员在分工协作上难于达到默契和谐。有鉴于此,该方法主要适合:时间较长、理性设计要求为主、专业性强的选修课,如:家具设计、玩具设计、数码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
  (二)“以专就专”教学方法
  是指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他们自身的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和作业。以 “产品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它的内容包括:了解产品设计概论,认识产品功能、产品造型、产品设计程序与产品市场调研等,是一门理论知识涵盖面较广的产品基础课程,但这些内容都容易理解与掌握。根据这些内容,在实践课中先安排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并进行市场调研,然后各自选定方向完成作业。课中商广、平面专业的同学,重点放在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定位分析,外观设计改进的方法,作业以调研报告和产品策划方案为主;雕塑、动画专业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强,可选择动漫衍生产品作为对象,作业以动漫产品模型为主;室内、景观、产品设计专业的同学,由于在设计方案的系统化表达上较有优势,所以他们的作业以设计图纸表现为主。
  该方法适合的课程:对先修课程要求不高,以基础专业课程为主的选修课。
  (三)“表现手法扬长避短”教学方法
  是指在课程作业阶段,不限定设计的表现手法与技巧,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选择最擅长的方式完成设计。以“旅游紀念品设计”课程为例,旅游纪念品设计相对来是说一门范围较广的“实体设计课程”,如果没有限定材料和形态,学生的设计方案可从平面到立体,从纯手工到机械加工,都可用来表达他的设计用意。那么我在作业上就放宽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手绘、电脑制图建模,或直接制作出实物模型。总之,只要能完成设计,并达到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将按自己的方式完成作业。
  综上几种教学要求与方法,都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时更新升级教学理念与方法,是每个一线教师必做的功课。学分制下的选修课,我们的教学方法更是要调整转变,做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培养复合优质性的艺术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推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构建“三单导学”下“三阶·六学”深度学习模式,通过“学前诊学、学中导学、学后拓学”三个学习时段,利用设计的“诊学单、导学单、拓学单”三单,“自学——问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互学——辩学”突破教学的关键问题,“思学——研学”促进学生反思与创新,从而构筑理想课堂。  【关键词】三阶;六学;三单导学;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针对中职学生《人际沟通与礼仪》知识迁移度不高,教学中忽略了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基于职业形象塑造的教学研究,采用“知识—能力—素质—职业形象”递进教学,设计并实践《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形象 人际沟通与礼仪 教学模式  一、基于电子商务类专业职业形象的塑造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服务于金融业、旅游服务业、商业贸易等行业的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
集体舞这一各国大众都喜爱的群众文化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娱乐性、群众性、参与性,使得人们在简单的动作练习,丰富的队形变化中享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体态的,非语言的交流。在幼儿园的韵律活动中,集体舞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难组织的一种形式。与一般音乐教育活动相比较,集体舞教学活动在组织过程中有它独特的教学特点。  在我们实践的集体舞教学中如何让幼儿更好的理解的音乐、记忆舞蹈动作、掌握动作顺序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多重压力,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远远超过其他学生类人群,此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 重塑自信心  高校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基地。作为培养肩负未来建设使命的大学生摇篮,高校的教育工作尤显重要。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其了解最深,因此肩负着高校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及重塑自信心等此类重中之重的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课堂评价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给予学生启发性、引导性及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进而让学生可以积极投入課堂学习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本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艺术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阳光评价;评价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6-017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促使学生由自我学习转变为小组学习,既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也促进了良好数学学习思维的传递,因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展开探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从小学数学中选取一些教学内容,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谈一谈如何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以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为视角,探讨我国普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的体育教学改革思路,为构建针对我国普通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体育 改革  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体育课程的共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体育课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促进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大学体
【摘 要】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苏教版第一学段数学教材为例,通过探究问题意识的理论内涵,分析核心素养和问题意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数学问题缺失的主要原因,以此提出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核心素养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问题意识;核心素养;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5-0031-02  【Abstract】P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实验教学。生物实验教学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在发现实验结果、概括结论中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本文就实验教学中的“学”与“悟”,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与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有效课堂;科学思维;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2-0064-0
【摘 要】教学海报作为教学工具,运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既能直观呈现儿童科学研究思维历程,又能用于科学数据整合,发展儿童科学研究思维。本文探索教学海报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运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教学海报;课堂预热;教学助力;交流展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8-0074-02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