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文化”它是发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规范、数学价值观念、数学思想观念和数学行为方式的整合体,它对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着不可估量的效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文化顾名思义是数学这一学科的历代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小学数学的文化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内涵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负起责任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为中华文化的前进式发展奠定基础。
  一、把数学应用引入生活,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中蕴含的美学
  虽然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一直与数字打交道,数字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且不像颜色有冷暖色之分,不像语言文字有中性词、褒义词、贬义词之分,其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但其实数字中是有一定的美学蕴含在其中的。生活中就有许多美的设计是来源于数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数学之美的应用,首先是对称之美。中国自古以来一直讲究对称之美,例如小到老北京的四合院,大到清朝皇帝的居所紫禁城,都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左右对称来建造的,而大自然同样也遵循对称之美的法则,例如人体结构中眼睛、耳朵、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对称的物体在日常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中国对称建筑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发现对称之美,感受数学中独特的精准之美.其次是黄金分割比例之美,黄金分割比例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一个可以作为美的标准的比例,即0.618,经研究发现这个比例在人的审美中是最为恰当的对于美的诠释,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比例这一节课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这个理论。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应用黄金分割比例的图片,如古希腊的雕塑美神维纳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著名画作《蒙娜丽莎》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独特之处,用数字来诠释美。
  二、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总体来说,数学和其他学科都存在着一定的聯系,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数学知识,那么也会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融合的背景下,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入语文知识,如成语“三庭五眼”,教师就可以教会学生学习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一。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数学的文化魅力,也能够让数学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对分数的认知。
  三、设计数学活动,营造数学课堂文化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说过:“从教学生学会数学转向让学生做数学。”这里的“教”是指简单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自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的时间和自主探索的空间。
  如在“4的乘法口诀”新知的探索和讨论中:
  师:现在,我们用圆片代替青蛙的腿,那么1只青蛙有几条腿,怎样用圆片表示?
  生:1只青蛙有4条腿,用4个圆片来表示。
  师:2只、3只、4只青蛙的腿又怎样表示呢?
  生:动手操作……
  师:你能看图写乘法算式吗?请你任选1道写一写,快的小朋友可以多写几道。(学生板书,其余独立写乘法算式。)
  生:4×1=4 1×4=4 2×4=8 4×2=8……
  师:说说这几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4×1=4 1×4=4表示1个4是多少?……
  师:根据乘法算式,能不能编乘法口诀?
  生:同桌说一说。
  师:你会编哪一句口诀了?
  生:根据2×4=8 4×2=8我会编“二四得八”。……
  当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摆一只、三只、二只、四只青蛙腿的只数;看着自己所摆的图片,根据已学的“2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与口诀,进而归纳整理“4的乘法口诀”,整个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可见,启发、引导学生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亲身实践,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中进行数学精神教育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组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更侧重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充满理性的数学精神有助于学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数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含着追求真理、简洁严谨、批判创新、团队协作等内容,其核心是数学的理性精神。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仅仅依靠生硬的数学知识是无法解决的,唯有掌握数学精神,学生才能以更加灵活而深邃的目光来研究问题,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
  比如三年级课堂上有一个数学游戏——摸球游戏,要求学生发挥触觉、视觉、思维等多元化的机制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我们之所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过程进行体验,对数学知识进行感悟,就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培养自身严谨而理性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强调生动形象、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可以寓教于乐,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事半功倍。
  当然,整合数学文化,建构高效数学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将数学文化的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习惯,让学生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这样他们将对数学学习形成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也将逐渐把数学视为一种文化和艺术。
  【作者单位: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特殊单立管排系统,认为补气阀单立管排水系统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
我校积极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同时结合桂五镇实际情况,将课程建设与桂五文化底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的韵美课程特色文化。桂五具有两张名片,一张为红色桂五,一张为绿色家园,结合我校开展的音乐学科基地建设以及七彩少年宫建设,推出我校的核心办学理念:美丽教育,着力建设美丽课程、美丽课堂、美丽教师、美丽学生,重点建设好美丽课程。在建设美丽课程的过程中,重点打造好我校的韵美文化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阅读教学认识的更高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变化革新,但是朗读永远是我们语文课的主旋律,也一直是语文课的本色。  一、咬定朗读不放松——本色的根本  周一贯老师说: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攻读,反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他认为,诵读到位则学生自然涵泳于课文的示范语言之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直面语言文字,读响语言文字,以“带问而读”“自主选读”“潜心默读
例,探讨伪生活化教学产生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从伪生活化的表现以及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入手,探讨伪生活化教学的应对措施,希望对教学生活化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的表现  1.伪生活化的内涵  探讨伪生活化,首先必须对教学生活化的内涵进行进一步解剖。生活化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场景,模拟现实情形,以生活唤醒学生的认知,从而增强课堂的有效性。伪生活化的出现是由于对生活化
在信息化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小学科学教学变得简单明了、生動形象、信息量扩大,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为了用而用,而是为教学所服务的,应当在必要的时候才用恰当的形式,不可滥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小学科学的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