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眷恋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眷恋,世间最动人的情感,眷眷地留恋,所有的美好心绪都找到了依托。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眷恋的所在,在这繁碌的世间,那便是一片只供心灵徜徉的乐土,也是无边无际的奔走中难得的憩息之地。
  可是,许多人,都是在离开或者失去之后,才会眷恋。身处其中,却是茫然惘然,无知无觉,及至走过之后,回望,才会觉得有着当初没有感受到的美好,才会涌起怀念。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眷恋都是伴随着遗憾。时间久了,遗憾淡去,只留下最真诚的想念。可是不管怎样,只要心中还有眷恋的人,就没有在世事的风尘中完全麻木。
  一次在朋友聚会中,有人介绍一个女子,一看之下,居然很有些面熟。忽然想起,她曾经在公交车上当过售票员。那时候,还是那种不是投币的很小的公交车,每天每天,那些售票员都很辛苦地在车上拥挤着,其中就有她的身影。提起往事,问她那时是不是很累很烦,她却说,觉得那时特别充实,每天看着人来人往,或者看车窗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街景,心里却是满满的欢欣。最后她还说,那些都与累不累挣钱多少无关。
  也许,她的眷恋,更比我多了一份无悔,少了一份遗憾。想想我们自己,在身处某些境遇中时,可曾眷恋?我们更多的心情,却是烦恼、厌倦、疲惫、麻木,随波逐流,只是等着离开,或者是等着岁月把这一切变成美好的回忆。
  所眷恋的在别人眼中不一定是美好的。有人会对故地的一棵柳树悠然神飞,有人会对山谷中一株未名的花儿念念不忘,也有人会对一段黯淡的际遇而时时心动,那都是属于自己的心绪,所眷所恋着的,只要曾经生长过刻骨铭心的故事,只要曾经留下过真实的感动,只要曾经走进过我们的眼中心底,那么,那就是我们心中的胜境,就是最美好的生活。
  是啊,那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抱怨,抱怨自己的处境,抱怨自己的生活,似乎没有可以怡然的种种,哪能生起眷恋之心。然而就是这样的生活,却往往成为多年后时常梦回的记忆。那么缺少的,可能只是一颗感动的心,不管怎样的际遇,总会有让我们感动的点滴片段,如暗夜之星,闪烁着无尽的希冀。
  所眷恋的也不一定是我们心中所热爱的。轰轰烈烈的梦想中的生活,固然会让我们豪情万丈,可是更多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不会过上梦想中的生活,所遭遇的,都是不被预料的种种。就像当年的我一样,从大学中走出,也曾踌躇满志,却是一再地跌落。后来在电厂里开始无休止地倒班,黑夜和白昼交替着我的生活,每次上班,或清晨,或傍晚,或深夜,走在路上,心中都有着无奈与无力。这样的生活,会让我心生眷恋吗?
  忽然想起,那个当过公交车售票员的女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不热爱那份工作,可是我喜欢那份工作伴随过的生活。或许,我们常常混淆了生活与工作的概念,所以,觉得身畔没有可恋之事。其实,工作也只是生活的极小一部分,生活的广阔,总会有让我们流连之处。多年以后,我早已不在电厂里倒班,可是果然,心中竟生眷恋,非是为那份工作,而是为那段时光,那段生活。
  所眷恋的也不一定非要长久拥有。有一个朋友,从小就痴迷于下象棋,也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少年时有幸被明师看中,进了省棋院,成为专业棋手,她付出了那么多年的努力和汗水,也赢得了许多的荣誉。可是,正当别人都看好她,期望她创造更大的辉煌时,她却突然宣布退役,再也不会参加各种比赛。她说,我宁愿在以后一直一直地想念,也不要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比赛中,消磨掉那份热爱。
  也许,对于所钟爱的事物,戛然而止,却是更长久的眷恋。
  你可曾眷恋,对正在身畔消逝着的生活?
  所以,我们眷恋,眷恋着过去,也眷恋着现在。而当无数个现在成为过去,两种眷恋的叠加,就是生命中最怡然的回味。珍惜眼前当下,就是最美的眷恋。
  (编辑/杨逸 图选自刀刀漫画)
其他文献
人生,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极其复杂。做“人”容易,“生”也容易,但人生不容易。  人生就像在海上航行的船,而梦想就是引导人们驶向目的地的罗盘,若人生失去了梦想,就如航船没有了罗盘,只是在海上漫无边际地飘荡。  小时候,每个人都做着色彩斑斓的梦,因为单纯,即使那些梦遥不可及,他们也不觉得沮丧。然后在人生的历练中,我们看清了现实的残酷而不断改变自己,以至于忘了梦想最初的色彩。大多数人,最后实现的梦想都
1939年3月初,郭沫若回故乡乐山沙湾探亲。在县城里,当他打听到中学时期的老师帅平均还健在时,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内疚。当晚,他就去看望帅老师。当帅平均对郭沫若的到来正感愕然时,郭沫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诚恳地向老师请罪。  原来,帅平均从日本留学归来后,曾担任郭沫若的国文教员,并兼授东洋操。后来,郭沫若因参加学潮被开除,帅平均是力主开除郭沫若的关键人物。因此,郭沫若对帅老师极为不满。郭沫若在《我
著名电影演员刘劲是扮演周总理的特型演员,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影视剧中饰演了40余次周总理,对于一个特型演员来说,这是成功,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可有人不这样想,颇为惋惜地对刘劲说,成为一个扮演领袖人物的特型演员,看似引人注目,其实对一个专业演员来说是一种损失,因为被定型了,扮演其他角色的机会就少了,甚至是没有了,戏路太窄,一辈子只能演一个人,做一件事。  刘劲笑笑——周总理和蔼平静的标志性微笑,说
奥弗涅大区克莱蒙费朗医院,位于法国的中部,在医院上班的过程中,医生古阿斯塔拉发现,由于生活单调、治疗过程艰辛,以及其他原因,很多患重病的人,逐渐变得悲观失望,更加糟糕的是,有人选择极端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  发现问题之后,古阿斯塔拉找到院长萨洛杰克,并向他提出新颖的建议:“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适量饮用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有益身体健康。为了帮助病人缓解情绪,怀着愉快的心情积极接受治疗,在医治的过
一个名声不太好的官员,得知吴佩孚主政鲁豫,就托关系谋个更高的官职。当求官信呈送上来时,吴佩孚批示说:“豫民何辜?”意思说,俺河南老百姓有什么错,竟要这样的人来当官。吴佩孚不买推荐者的账,也不用官话套话挡驾,仅以老百姓的利益为由凛然拒绝,义正词严。  另有一个下岗的军佐,得知吴佩孚帐下有一个旅长空缺,就经过政要介绍写了封自荐信,在里面大谈抱负,然后轉入正题,信尾说:“愿为前驱功成解甲退居故里植树造林
在日本留学时,郁达夫就很佩服胡适。回国后,他参加外交官考试,结果败北;之后,意欲拜访胡适,又无果。心高气傲的郁达夫激发了献身新文学的雄心壯志。没多久,他发表《夕阳楼日记》,说胡适“跟了外国的新人物,跑来跑去跑几次,把他们几个外国人的粗浅的演说,糊糊涂涂地翻译,便算新思想家了”。这样,郁达夫将胡适引入笔战。过后,他又写了历史小说《采石矶》,以愤世嫉俗、郁郁不得志的清中叶诗人黄仲则寄托自己的郁愤,而那
刘德华做客央视《开讲啦》,一上场就顺着撒贝宁之说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就是那个传说中不吃饭、不睡觉,光呼吸就能活到52岁的刘德华!”一片笑声中,有观众问:“刚才主持人说你是一个‘神’,难道你就没有缺点吗?”“我有粗心啊,我结婚忘了告诉你们啊!”调皮的回答又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假痴不癫,戏耍老友——  2014年9月23日,应影坛大佬洪金宝的邀请,刘德华欣然前往俄罗斯海参崴,在洪金宝的新片《
1921年3月,李大钊来到长辛店邓中夏等人办的工人实习学校演讲。他用通俗易懂的话,向大家讲了许多道理,然后说道:“你们要好好学文化、学技术。你们工人可不矮啊!工人够得上天那么高啊!”  工人们对李大钊讲的话都能听懂,可是对这句话却不太懂。那时,工人总是被有钱人瞧不起,可是李大钊怎么说“工人够得上天那么高”呢?  李大钊似乎看出了大家的心思,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工”字;紧接着,又在“工”
〈1〉  我叫风,出生在一个燥热的季节。当我缓缓睁开双眼,看见那毒辣的太阳,灼热的光芒铺天盖地,我感到一股绝望的炎热,几乎窒息。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在阳光的曝晒下无处可逃,我感觉到自己慢慢升腾而起,身体在一点一点消散。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墙。那时的他,还没有完全垒成,大概只有旁边那棵树的一半高。我连忙向墙根的阴影聚拢而去。等我渐沉墙根,再扬起脸的时候,那堵墙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它已经睁开眼
涅克拉索夫是俄国杂志《现代人》的主编,也是一位大诗人。有一次,涅克拉索夫出国,就把主编的重任委托给了年轻的编辑车尔尼雪夫斯基。  涅克拉索夫出国后不久,他的《诗集》问世,并在书店里出售。车尔尼雪夫斯基想写一篇文章评论并推介这部作品,但又觉得在自己的刊物《现代人》上发表似乎有吹捧之嫌,于是只刊登了一则诗集出版的简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部诗集的喜爱,他又在杂志上转载了《诗集》中几首革命倾向性很强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