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伴着学生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t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观看了北京市北京小学特级教师吉春亚的四年级作文教学《魔术表演》,我感觉学生在吉老师的引导下作文是无比快乐的,又是特别有长进的。可以说:快乐,伴着学生与习作一同成长。
  
  片段一:快乐起点,让学生明确魔术规则
  师:孩子们喜欢玩魔术吗?
  生:喜欢!
  师:今天的课我就带大家玩魔术,好吗?
  生:好!
  师:玩魔术前,我有三点规则要大家记住,好好听,记住了就拍拍耳朵。(1)我这儿四个纸杯,分别标上“1、2、3、4”四个序号,还有一枚硬币。(2)魔术时,一位助手首先蒙上老师的眼睛,任意一位同学将硬币投入纸杯,另一位助手把四个纸杯倒扣起来。老师能准确判断出硬币投在哪个杯子里。(3)不能泄漏秘密,不然就会被罚出场外。
  师:记住了吗?能叙述出来吗?
  (三位同学各叙述一条)
  【评析:学生对魔术很感兴趣,一听说玩魔术,兴致很高。此时吉老师明确规则,让学生记住并复述,加深记忆,以便规范操作。俗话说:“先断而后不乱”,教师在此向学生传递的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本堂课的目标并非定格在“玩”上,而是“快乐”玩之后“写”,训练写作,提升写作水平。四年级的孩子往往表达不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一般也还没有训练文章的谋篇布局。吉老师在玩魔术前,向学生明确三点规则,让学生听并记住,再复述强化,以便写作时清楚地写出这次魔术的规则,读者读了也能按此规则玩此魔术。】
  (魔术开始,同学们全神贯注。魔术结束,几位同学踊跃叙述了玩魔术的经过。)
  
  片段二:快乐驿站,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
  师:这位同学把魔术过程中看到的和听到的说得多清楚啊!每个同学都说一说(学生都很认真投入的说起来)。
  师:孩子们说得多认真啊!能猜猜吗?我怎么能准确判断出硬币投在哪一个杯子里?
  生2:也许老师敲杯子敲出来的。
  生3:可能是老师与助手陈新益勾通好了暗号,让陈新益不要泄漏秘密,陈新益倒扣完四个杯子,以暗号告诉老师的。
  生4:大概是老师从杯子缝里看到的。
  师:同学们用了“也许”“可能”“大概”这些词,很好!我认为还可以用“兴许”;同学们有的说我听出来的,有的说我敲杯子敲出来的,有的说我从杯子缝看到的,还有的说助手陈新益用暗号告诉我的。那我们再来玩一次,你们让我站在哪儿我就站在哪儿,好不好?
  生:好!
  (第二次魔术开始,仍是那两位助手,吉老师被学生指定站在黑板后面。)
  【评析:学生在乐中看(仔细观察魔术过程),说(把魔术过程中看到的和听到的说清楚),想(猜猜老师为什么能准确地说出硬币在哪个杯子里)。学生看,说,想,不是吉老师硬性要求的,而是在吉老师的巧妙地引领下,学生很自然地乐意这么做的。尤其是“想”这一环节,其实学生早想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了,老师这么一提,学生把自己的猜想清楚地表达出来,在快乐中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表达过程中,吉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运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予以表扬,让学生明白说话写文章要准确用词,同时体验了被老师肯定的喜悦,可以相信学生在今后的说话和写作中会自觉思考词语的准确运用。】
  
  片段三:快乐园地,让学生实施写作行为
  生1:老师从我们的表情看出来的。
  生2:也许是老师胡乱猜的。
  生3:也许是灯光太强,老师看到了杯子的阴影。
  师:想知道谜底吗?
  生:想!
  师:不过有个条件,你们得把刚才两次魔术的经过写出来,写得清楚具体,老师才告诉你们谜底。写得快,谜底就知道得快!
  (孩子们都认真地写起来。)
  师:孩子们,你们写得太投入了!我有点迫不及待了,想把谜底告诉你们,就写到这儿,好吗?把你们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或一段念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1:魔术开始了,老师把嘴巴凑近陈新益的耳朵嘀咕了几句,不知她打的什么鬼主意……
  (掌声响起来)
  生2:因为他的“嘀咕”一词用得好。
  生3:魔术开始了,吉老师闪亮登场,陈新益充当领头羊……
  (掌声)
  师:为什么给掌声啊?
  生:因为“闪亮登场”“领头羊”两个词用得不错。
  师:很多精彩的语句都没时间欣赏,因为老师告诉过大家,写好了,就给你们谜底。请助手陈新益同学上来,告诉大家,老师到底给你说了什么。
  助手陈新益:老师悄悄跟我说,硬币放在1号杯子就说“好”,放在2号杯子就说“好了”,放在3号杯子就说“太好了”,放在4号杯子就说“已经好了”。
  (孩子们乐得哈哈大笑)
  师:为什么那么乐啊?
  生:因为我们一些同学猜准了,是老师跟陈新益商量好了,陈新益用暗号告诉老师的。
  师:乐过之余,有什么启发吗?
  生:有!
  师: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评析:孩子们又一次大胆猜想之后,吉老师抓住孩子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提出“苛刻”条件,要孩子们写好魔术的经过才告知他们谜底。孩子们多么想知道谜底啊!没办法,只得写,并且写清楚、写具体才能得到谜底。关于魔术的过程,孩子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吉老师“苛刻”的条件实则是鼓励学生书面表达。从几位孩子所念的语句,能看出他们写得很不错。这一片段的教学,孩子们写出了本次作文的主体部分,再加上魔术规则和魔术后的启示,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作文。吉老师在此让学生明白作文要有头有尾,重点部分要具体清楚,无形地渗透了“篇”的概念,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吉老师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表演,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开心,快乐的课堂一定会生成意想不到的收获。古人云:“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学生在吉老师营造的快乐氛围中,在吉老师不断激发之下,大胆猜想,积极叙述,认真写作。他们在快乐中成长,作文也在快乐中提高。
其他文献
阅读原本就处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灵魂位置,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的培养。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与深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凸顯。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设计、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构建高效的课堂,从而更好地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北京市十一学校开展的语文走班选课尝试为学生构建选择性
书名:汉语文化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作者:张文平  出版单位: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  ISBN:9787558046841  定价:35元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更是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当前,语文教育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到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实践的研究和探索之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张文平著、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汉
此起彼伏的“汉语热”为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开辟了发展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对外汉语中的“对外”意味着国际化、全球化,仅凭中国汉语师资力量是难以满足教育需求的,这就迫切地需要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模式。语言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无疑是语音,一种语言的语音既包含了物理声音的音色、音调、音长等要素,也包含了本族语言使用者独特的心理、思维、情感表达范式,能否化解语音障碍,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成
文学作品是一个和谐统一的白足整体,但是这种和谐统一并不是编程式的排列,也可能是在反常的艺术表达中形成辩证的和谐统一。在文学作品中,作家根据情感、主旨的表达需要,往往采用背离常规的陌生化表达方式,形成文本的特殊的“吁请”结构,引起读者的审美期待,诱导读者发现文本的言外之意,这就是所谓“反常合道”。简要地说,“反常”,就是打破常规的表达方式,用“陌生化”的表达方式给读者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合道”,
我曾有机会赴美研修,在拜访一些美国英语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时,我把中国关于语文教学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来,询问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比如“人文论”“工具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这些我们讨论得很热烈的话题。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对这些话题兴趣不大,甚至颇为奇怪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当我问“那英语教学到底要干什么”时,一位语言学教授用一句颇为简明扼要的话作答:“按照
随着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使用,“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回顾我国百余年语文教育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从1897年的《蒙学课本》到今天的统编本,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一直走的是文选型路线,其主体是一篇篇供学生阅读、学习的文章;与此同时,语文课程知识建设此起彼伏,先后有“文法知识”“语法修辞知识”“逻辑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读写知识”等,唯独没有过独立的“阅读知识”。曾经有过的“读写知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2017年秋季在全国投入使用以来,因其超前的编写理念、课程思想和选文思路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惊喜。同时,统编教材崭新的编排体例和单元整体教学思想,特别是“活动·探究”单元的首次出现,让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师一时无所适从,变得束手无策。如何正确理解统编教材编者意图,突破“活动·探究”单元实施困境,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一线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中亟待破解的问题。笔者以项目式学习理念,对“
书名:汉语言文字应用基础知识  作者:唐生周 瞿继勇 瞿建慧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64361211  定价:44元  汉语言文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用的语言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掌握语文知识,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和文学素养。汉语言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是一种功能性更强的学科,特别是文字的准确应用,对于学生日常
最近,笔者有幸随县教研室的几位同志到某校进行课堂教学调研,其间听了近10节作文课。发现不少作文课仍走着传统教学的“老路子”。对学生束缚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新课改理念倡导的个性化作文大相径庭。  下面,本人结合听课中的一节典型课例,谈谈对作文教学的粗浅认识,以求为众同仁抛砖引玉。    一、“小村庄”——禁锢学生心灵的牢笼  问题案例:(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师:
这段时间在准备《水》的公开课。过去执教时,主要抓住“雨天狂欢”和“勺水冲凉”两个画面,让学生体会水给人带来的真切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比这两个画面,感受它们一个是从“动作”来写“乐”,一个是从“感受”来写“乐”,学习不一样的表达方法。当时,这个教学设计得到不少老师的肯定,我也不免有些沾沾自喜。再次解读文本时,我却发现过去的设计是一厢情愿的,看似独到的见解,实际上是以教师的理解左右学生的理解,并没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