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观看了北京市北京小学特级教师吉春亚的四年级作文教学《魔术表演》,我感觉学生在吉老师的引导下作文是无比快乐的,又是特别有长进的。可以说:快乐,伴着学生与习作一同成长。
片段一:快乐起点,让学生明确魔术规则
师:孩子们喜欢玩魔术吗?
生:喜欢!
师:今天的课我就带大家玩魔术,好吗?
生:好!
师:玩魔术前,我有三点规则要大家记住,好好听,记住了就拍拍耳朵。(1)我这儿四个纸杯,分别标上“1、2、3、4”四个序号,还有一枚硬币。(2)魔术时,一位助手首先蒙上老师的眼睛,任意一位同学将硬币投入纸杯,另一位助手把四个纸杯倒扣起来。老师能准确判断出硬币投在哪个杯子里。(3)不能泄漏秘密,不然就会被罚出场外。
师:记住了吗?能叙述出来吗?
(三位同学各叙述一条)
【评析:学生对魔术很感兴趣,一听说玩魔术,兴致很高。此时吉老师明确规则,让学生记住并复述,加深记忆,以便规范操作。俗话说:“先断而后不乱”,教师在此向学生传递的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本堂课的目标并非定格在“玩”上,而是“快乐”玩之后“写”,训练写作,提升写作水平。四年级的孩子往往表达不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一般也还没有训练文章的谋篇布局。吉老师在玩魔术前,向学生明确三点规则,让学生听并记住,再复述强化,以便写作时清楚地写出这次魔术的规则,读者读了也能按此规则玩此魔术。】
(魔术开始,同学们全神贯注。魔术结束,几位同学踊跃叙述了玩魔术的经过。)
片段二:快乐驿站,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
师:这位同学把魔术过程中看到的和听到的说得多清楚啊!每个同学都说一说(学生都很认真投入的说起来)。
师:孩子们说得多认真啊!能猜猜吗?我怎么能准确判断出硬币投在哪一个杯子里?
生2:也许老师敲杯子敲出来的。
生3:可能是老师与助手陈新益勾通好了暗号,让陈新益不要泄漏秘密,陈新益倒扣完四个杯子,以暗号告诉老师的。
生4:大概是老师从杯子缝里看到的。
师:同学们用了“也许”“可能”“大概”这些词,很好!我认为还可以用“兴许”;同学们有的说我听出来的,有的说我敲杯子敲出来的,有的说我从杯子缝看到的,还有的说助手陈新益用暗号告诉我的。那我们再来玩一次,你们让我站在哪儿我就站在哪儿,好不好?
生:好!
(第二次魔术开始,仍是那两位助手,吉老师被学生指定站在黑板后面。)
【评析:学生在乐中看(仔细观察魔术过程),说(把魔术过程中看到的和听到的说清楚),想(猜猜老师为什么能准确地说出硬币在哪个杯子里)。学生看,说,想,不是吉老师硬性要求的,而是在吉老师的巧妙地引领下,学生很自然地乐意这么做的。尤其是“想”这一环节,其实学生早想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了,老师这么一提,学生把自己的猜想清楚地表达出来,在快乐中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表达过程中,吉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运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予以表扬,让学生明白说话写文章要准确用词,同时体验了被老师肯定的喜悦,可以相信学生在今后的说话和写作中会自觉思考词语的准确运用。】
片段三:快乐园地,让学生实施写作行为
生1:老师从我们的表情看出来的。
生2:也许是老师胡乱猜的。
生3:也许是灯光太强,老师看到了杯子的阴影。
师:想知道谜底吗?
生:想!
师:不过有个条件,你们得把刚才两次魔术的经过写出来,写得清楚具体,老师才告诉你们谜底。写得快,谜底就知道得快!
(孩子们都认真地写起来。)
师:孩子们,你们写得太投入了!我有点迫不及待了,想把谜底告诉你们,就写到这儿,好吗?把你们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或一段念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1:魔术开始了,老师把嘴巴凑近陈新益的耳朵嘀咕了几句,不知她打的什么鬼主意……
(掌声响起来)
生2:因为他的“嘀咕”一词用得好。
生3:魔术开始了,吉老师闪亮登场,陈新益充当领头羊……
(掌声)
师:为什么给掌声啊?
生:因为“闪亮登场”“领头羊”两个词用得不错。
师:很多精彩的语句都没时间欣赏,因为老师告诉过大家,写好了,就给你们谜底。请助手陈新益同学上来,告诉大家,老师到底给你说了什么。
助手陈新益:老师悄悄跟我说,硬币放在1号杯子就说“好”,放在2号杯子就说“好了”,放在3号杯子就说“太好了”,放在4号杯子就说“已经好了”。
(孩子们乐得哈哈大笑)
师:为什么那么乐啊?
生:因为我们一些同学猜准了,是老师跟陈新益商量好了,陈新益用暗号告诉老师的。
师:乐过之余,有什么启发吗?
生:有!
师: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评析:孩子们又一次大胆猜想之后,吉老师抓住孩子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提出“苛刻”条件,要孩子们写好魔术的经过才告知他们谜底。孩子们多么想知道谜底啊!没办法,只得写,并且写清楚、写具体才能得到谜底。关于魔术的过程,孩子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吉老师“苛刻”的条件实则是鼓励学生书面表达。从几位孩子所念的语句,能看出他们写得很不错。这一片段的教学,孩子们写出了本次作文的主体部分,再加上魔术规则和魔术后的启示,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作文。吉老师在此让学生明白作文要有头有尾,重点部分要具体清楚,无形地渗透了“篇”的概念,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吉老师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表演,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开心,快乐的课堂一定会生成意想不到的收获。古人云:“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学生在吉老师营造的快乐氛围中,在吉老师不断激发之下,大胆猜想,积极叙述,认真写作。他们在快乐中成长,作文也在快乐中提高。
片段一:快乐起点,让学生明确魔术规则
师:孩子们喜欢玩魔术吗?
生:喜欢!
师:今天的课我就带大家玩魔术,好吗?
生:好!
师:玩魔术前,我有三点规则要大家记住,好好听,记住了就拍拍耳朵。(1)我这儿四个纸杯,分别标上“1、2、3、4”四个序号,还有一枚硬币。(2)魔术时,一位助手首先蒙上老师的眼睛,任意一位同学将硬币投入纸杯,另一位助手把四个纸杯倒扣起来。老师能准确判断出硬币投在哪个杯子里。(3)不能泄漏秘密,不然就会被罚出场外。
师:记住了吗?能叙述出来吗?
(三位同学各叙述一条)
【评析:学生对魔术很感兴趣,一听说玩魔术,兴致很高。此时吉老师明确规则,让学生记住并复述,加深记忆,以便规范操作。俗话说:“先断而后不乱”,教师在此向学生传递的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本堂课的目标并非定格在“玩”上,而是“快乐”玩之后“写”,训练写作,提升写作水平。四年级的孩子往往表达不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一般也还没有训练文章的谋篇布局。吉老师在玩魔术前,向学生明确三点规则,让学生听并记住,再复述强化,以便写作时清楚地写出这次魔术的规则,读者读了也能按此规则玩此魔术。】
(魔术开始,同学们全神贯注。魔术结束,几位同学踊跃叙述了玩魔术的经过。)
片段二:快乐驿站,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
师:这位同学把魔术过程中看到的和听到的说得多清楚啊!每个同学都说一说(学生都很认真投入的说起来)。
师:孩子们说得多认真啊!能猜猜吗?我怎么能准确判断出硬币投在哪一个杯子里?
生2:也许老师敲杯子敲出来的。
生3:可能是老师与助手陈新益勾通好了暗号,让陈新益不要泄漏秘密,陈新益倒扣完四个杯子,以暗号告诉老师的。
生4:大概是老师从杯子缝里看到的。
师:同学们用了“也许”“可能”“大概”这些词,很好!我认为还可以用“兴许”;同学们有的说我听出来的,有的说我敲杯子敲出来的,有的说我从杯子缝看到的,还有的说助手陈新益用暗号告诉我的。那我们再来玩一次,你们让我站在哪儿我就站在哪儿,好不好?
生:好!
(第二次魔术开始,仍是那两位助手,吉老师被学生指定站在黑板后面。)
【评析:学生在乐中看(仔细观察魔术过程),说(把魔术过程中看到的和听到的说清楚),想(猜猜老师为什么能准确地说出硬币在哪个杯子里)。学生看,说,想,不是吉老师硬性要求的,而是在吉老师的巧妙地引领下,学生很自然地乐意这么做的。尤其是“想”这一环节,其实学生早想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了,老师这么一提,学生把自己的猜想清楚地表达出来,在快乐中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表达过程中,吉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运用“大概”“也许”“可能”等词予以表扬,让学生明白说话写文章要准确用词,同时体验了被老师肯定的喜悦,可以相信学生在今后的说话和写作中会自觉思考词语的准确运用。】
片段三:快乐园地,让学生实施写作行为
生1:老师从我们的表情看出来的。
生2:也许是老师胡乱猜的。
生3:也许是灯光太强,老师看到了杯子的阴影。
师:想知道谜底吗?
生:想!
师:不过有个条件,你们得把刚才两次魔术的经过写出来,写得清楚具体,老师才告诉你们谜底。写得快,谜底就知道得快!
(孩子们都认真地写起来。)
师:孩子们,你们写得太投入了!我有点迫不及待了,想把谜底告诉你们,就写到这儿,好吗?把你们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或一段念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1:魔术开始了,老师把嘴巴凑近陈新益的耳朵嘀咕了几句,不知她打的什么鬼主意……
(掌声响起来)
生2:因为他的“嘀咕”一词用得好。
生3:魔术开始了,吉老师闪亮登场,陈新益充当领头羊……
(掌声)
师:为什么给掌声啊?
生:因为“闪亮登场”“领头羊”两个词用得不错。
师:很多精彩的语句都没时间欣赏,因为老师告诉过大家,写好了,就给你们谜底。请助手陈新益同学上来,告诉大家,老师到底给你说了什么。
助手陈新益:老师悄悄跟我说,硬币放在1号杯子就说“好”,放在2号杯子就说“好了”,放在3号杯子就说“太好了”,放在4号杯子就说“已经好了”。
(孩子们乐得哈哈大笑)
师:为什么那么乐啊?
生:因为我们一些同学猜准了,是老师跟陈新益商量好了,陈新益用暗号告诉老师的。
师:乐过之余,有什么启发吗?
生:有!
师: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评析:孩子们又一次大胆猜想之后,吉老师抓住孩子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提出“苛刻”条件,要孩子们写好魔术的经过才告知他们谜底。孩子们多么想知道谜底啊!没办法,只得写,并且写清楚、写具体才能得到谜底。关于魔术的过程,孩子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吉老师“苛刻”的条件实则是鼓励学生书面表达。从几位孩子所念的语句,能看出他们写得很不错。这一片段的教学,孩子们写出了本次作文的主体部分,再加上魔术规则和魔术后的启示,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作文。吉老师在此让学生明白作文要有头有尾,重点部分要具体清楚,无形地渗透了“篇”的概念,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吉老师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表演,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开心,快乐的课堂一定会生成意想不到的收获。古人云:“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学生在吉老师营造的快乐氛围中,在吉老师不断激发之下,大胆猜想,积极叙述,认真写作。他们在快乐中成长,作文也在快乐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