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历年中考古诗文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luj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考古诗文部分试题分析
  1.古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4个小题,分值为10分。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语句的翻译,对文章和人物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及对关键问题的看法和评价。词语解释的题型由表述题变为选择题,题型的变化加大考查的内容,增加考试的难度。 课外文言文阅读3个小题,分值为6分,除了2005年的词语解释是选择题外,其余都是表述题,是对学过知识的迁移,大都没超出课文范围。如2011年、2012年第17小题解释的“焉”“念”分别来自课文《愚公移山》《记承天寺夜游》。也有出自课外的,如2011年的“王引弓欲射”的“引”。内容理解题有两类:(1)概括人物性格品质或对人物进行评价;(2)读后启示。
  2.默写。默写赋分由8分增加到10分,其中古诗词占大部分,古文只占1~2分。从题型看,直接型默写题占8分,理解型默写题占2分。直接型默写题有的默写一首完整的绝句诗,2012年默写七年级下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2013年默写九年级上册刘方平的《月夜》,还有的出上句对下句,或出下句对上句,后者默写难度最大。默写难度大的还有理解型默写题,主要默写古文的重点句子。
  3.诗词赏析 。南宁市从2010年开始对诗歌赏析进行考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主要考查对诗词的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前两年考查范围较广,每个选项就是考查一首诗词,2012年、2013年的考查则只针对某一首诗词,四个选项覆盖全诗内容。
  二、复习应考策略
  (一)词语解释
  1.夯实基础 ,积累文言文词汇。每天以分散记忆的方法掌握两三个词语,同时增加课外文言文阅读,最好每天选读一个熟悉的成语故事。
  2.归类复习。文言词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按异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归类。此外,还可以从横向(有相同义项的文言实词)对文言实词进行双向归纳和总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印象。复习虚词,可根据历年考过的18个虚词的义项和用法,在课文中找相应的例子。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的难以掌握的用法上。
  3.教给学生解释词语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迁移法,二是推断法。迁移法就是联系课内文言文词义;推断法则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推断词义。
  (二)文言句子翻译
  文言句子翻译主要是翻译重点句子,要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基础上进行,需掌握关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依据各类句式的特点,正确把握文句的意思。翻译文中的句子,一般用直译法。直译不通时辅以意译。要抓住重点字词,做到字字有着落,因为这是得分点。对于特殊文言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的翻译,要换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另外,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词类活用;(2)古今同形异义词;(3)多音多义词;(4)通假字;(5)古今异义词。
  (三)内容理解
  理解课内文言文,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深入理解文段内容,根据选项提供的内容综合分析判断,筛选正确答案。近年来未考过的课文是复习的重点。这些课文有11篇:七年级的《伤仲永》,八年级的《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九年级的《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在复习时不但要理解内容,还要把握主题,同时掌握人物性格特点、写作方法等。另外,要认真反复做好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
  理解课外文言文要结合现代文进行。解答概括人物性格品质,或对人物进行评价的问题,要结合现代文塑造人物的手法来分析,也就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总结。至于启示题,从人物形象中得出。在谈启示时,要先简述短文内容,再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加以概括。
  (四)默写
  复习重点: 1.默写一首完整的绝句诗;2.古文的重点句子或出下句对上句;3.加强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加深字形认识,防止写错别字。
  在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时,要有意识地进行这几个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一些下联的形成性训练。另外,可以把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整理出来,平时坚持认真背诵,准确默写,达到不写错别字,不添字、漏字、倒字,也可以采取抽背与小测验的形式来检查掌握情况,还可以在考前一个星期进行集中强化默写训练,并针对默写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五)诗词赏析
  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诗词内容,并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
  总之,只要准确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与特点,按照考点归类复习备考, 就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以地理时事入手,从世界形势、国情和国策、地理新知识等方面,联系课本知识,渗透到地理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掌握地理知识之目的。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核心是塑造人物形象。  学习鉴赏小说就要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环境描写反映人物的活动背景  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环境中活动的人。小说的环境还包括与人物及其行动有关的特定的环境氛围。环境对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