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民营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g198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营企业慈善公益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均衡收入分配格局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市场调节和政府管制所无法替代的。而要推动民营企业慈善公益责任的发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来共同完成,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绩效和社会公益和谐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社会责任 慈善公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它不仅帮助亿万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步入了富裕阶层。然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一些旧的社会问题得以化解的同时,新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却也在不断的出现,民营企业过于注重盈利而导致对其社会责任的漠视,一些企业大规模的经济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并且回报社会的意愿差,捐赠水平很低,这都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一、企业慈善公益的理论发展
  1.企业慈善公益的理论分析
  企业慈善公益,是Carroll定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之一。Godfrey曾将西方针对企业慈善公益的研究成果根据立场差异分为坚决反对慈善公益的股东资本主义观、折中的战略慈善观和极力倡导慈善公益的企业公民观三类。
  (1)股东资本主义观
  这一理论认为在法律法规许可的制度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便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和唯一责任,认为企业的慈善公益是与企业的本质属性相背离且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不会带来任何价值的行为。波特认为,企业不能独立于社会而生存,其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所在的社会环境,像社区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条件、社区的经济规模和活力以及政府效率等,而企业的慈善公益往往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这种社会环境。
  (2)战略慈善观
  战略慈善观认为企业的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应该是相互兼容而不冲突的,应该以一种能增加企业资源和利润的方式来实践社会责任。因为慈善有利于形成独特且有价值的企业资源,甚至可能从利益相关者处获取重要资源,从而使企业增加收入或降低成本。换句话来说,战略慈善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企业慈善可以吸引客户、员工、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此来巩固企业自身的资源基础或者减轻资源约束。
  (3)企业公民观
  它认为公民义务是企业慈善行为的基础,是不需要考虑任何经济收益的企业行为,是与股东资本主义观针锋相对的观点。该理论认为企业是社会的成员之一,也应该属于国家公民,所以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任何企业,作为一名企业公民,就应该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以及所在的社区承担责任。它反映了一种强烈的社会期望,人们期望企业能像公民一样,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2.我国民营企业的公益社会责任
  “经济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公益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动态发展过程,是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不断延展的过程。在社会道德对企业期望越来越高的今天,特别是对社会责任还不够重视的民营企业,所承担的公益责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监督。慈善是企业承担公益责任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可以提升社会福利,还能改善民营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协调。在我国,慈善公益是一种最直接的企业责任行为,解决了许多政府“没想到”或“还没做到”的好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慈善行为专家罗伯特•培顿曾把慈善行为定义为三种相互关联的活动,即为了公共目的的自愿服务、自愿联合和自愿捐助。并指出慈善行为还包括了“提高生活质量和保证将来更好的社区行为”。公益行为与经济、道德和法律责任不同,它是一种企业的自律的非义务行为,正因为慈善是自发自愿的,对社会才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如果民营企业能够很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还能充分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将慈善公益与自身经营活动相结合,将赢得社会的赞誉与支持,增强企业的责任竞争力。
  二、我国民营企业慈善公益的现状与问题
  1.民营企业慈善公益的现状
  如今,我国的贫富差距正在不断的拉大,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推动力,而企业的慈善公益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民营企业致力于慈善事业,既是回报社会的基本方式,也是弥合和减小贫富差距的有效措施。我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2006年,民营企业的慈善公益比例为19.9%,其中,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的民营企业慈善公益相对较多(见表)。
  表 民营企业慈善公益情况
  2.民营企业慈善公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企业慈善公益行为蓬勃发展,但自主性和积极性还不够高,公益行为的程度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民营企业员工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目前,民营企业慈善公益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益摊派扭曲了民营企业的慈善行为
  公益摊派是指政府直接进入劝募市场,向民营企业发出对口扶贫、赈灾捐款、捐建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等一些带有强迫性和指令性的劝募,民营企业不论自身发展好坏,迫于政府的压力,不得不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去。此举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劝募行为对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影响各不相同,自然采取的应对策略也千差万别。
  (2)税收减免政策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国际惯例,企业捐赠可以免税,我国也不例外,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企业慈善公益免税的条款以激励和促进企业的慈善行为。但由于我国制度设计还尚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再加上普法和执行上的诸多问题,我国税收减免制度并未能达到预测的效果。目前,税收环境的问题,除了免税比例外,,更关键的是程序上的衔接如何制度化和公平化。
  (3)社会公益组织发展落后
  目前,我国法定承认的慈善组织形式主要有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三大类,由于我国公益事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公益机构的数量十分有限,相关配套制度也严重滞后,公益财产管理、机构分类分级监管、行业评估以及信息统计等制度都尚未建立健全,使公益事业的进入与运行大多处于无法可依的混乱状态,这些都是公益组织自身发展的不足,再加上慈善组织的多头劝募行为,极大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慈善公益行为的实际效果,甚至打击了许多民营企业慈善的热情与积极性。
  (4)社会慈善文化的氛围急需改善
  要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社会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认可慈善、赞许慈善的社会慈善文化环境,如果善行未必得到人们和社会的认可肯定,甚至出现“好心不得好报”的结果,那么,企业的公益行为很难继续下去。此外,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社会对民营企业慈善公益有着相当大的期望,新浪网曾对民众“如何看待企业慈善对贫富差距的影响”做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59.09%的民众认为企业慈善可以改善贫富差距。虽然当前民营企业的公益行为总体评价还可以,但仍有许多民众觉得企业“为富不仁”。由于民营企业的财产形成有一定的社会性,原始资源的获取和财富的分配都未必绝对公平,甚至不一定是完全合法的,所以,民众认为民营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是作秀,它不可能为企业不顾一切谋求自身发展和追求经济利益的掠夺行径“赎罪”。
  3.我国民营企业慈善公益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1)将资助社区作为慈善公益的持续重点领域
  社区是企业顾客、员工、潜在应聘者和供应商等与企业成长有直接关系的要素市场,把社区作为企业慈善选择的重点目标和长期领域,不仅可以改善企业和社区的关系,改善企业的要素市场,还能提升企业的社区形象,进而增加慈善公益行为的收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2)选择与自身核心产品及核心市场相关的主题
  战略慈善观认为,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应该支持经营目标,把选定的主题融合到经营、企业传播、人力资源、社区关系以及运营中去,与一个或多个外部的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例如: 2004年广州大学设定了与华为产品有关的选修课程,由华为免费提供价值几百万的产品设备,学生通过选修相关课程来更加直接的了解华为产品,华为也可以在学生中为公司挑选合适的毕业生。虽然表面上,华为公司的这种公益行为付出了相当大的成本,但其收益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企业借助高校的教育资源挖掘了一个庞大的专项人才储备基地。第二,高校相关课程的设置“预热”了潜在的雇员,为员工上岗迅速进入角色起到了推动作用,能减少企业培训支出和工作效率的损失,降低企业对新人的培训成本和时间资本。第三,开发了企业的潜在客户和用户。最后,扩大了企业品牌、技术和产品的影响力。由于学习的接触,加深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使学生即便没有成为企业所用之人,也会带着这些知识走向其他的行业和公司,成为企业最佳的扩散者和宣传者,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3)建立并健全慈善公益制度,设置相关机构对其实行项目化管理和运作
  目前,在我国,企业的慈善公益行为往往被社会当作“献爱心”活动,且这种爱心活动主要是受社会事件或社会动员的影响,不是发自企业制度和预算,这种多数为“参与一把”式的慈善公益行为既没有专门的制度指引,也没有专门的负责部门,前期无计划,事中无宣传,项目无选择,事后无总结评价,往往与企业战略无关,不注重效果,也不强调连续性和长期性,更加没有明显的长远活动领域和指向,容易受到政府劝募和社会动员的影响。所以,民营企业在“献爱心”的活动中应学会建立系统化、专门化的慈善公益制度,设立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项目化的管理和运作,保证机构物资的稳定性,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慈善公益的可持续性,甚至培育出企业自身特有的慈善公益文化。
  总之,民营企业应该扭转“行善”与“盈利”风马牛不相及甚至相互矛盾的错误认识,在企业内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为慈善公益设立预算,科学合理的选择慈善公益形式、方法和渠道,不断完善企业慈善策略,积极有效的宣传企业自身的慈善公益行为,争取做好慈善公益事业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和公益的双赢局面,并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真正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董军.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东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田丽华,陈晓东.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研究:慈善投入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2)
  [3]葛道顺.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和政策建议[J].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6(25)
  [4]仲大军.中国民企现状——脆弱性与复杂性并存[J].中国民营企业研究资料选编,2008
  [5]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6]方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M].天津大学,2006(6)
  [7]钟宏武.企业捐赠的综合解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2)
其他文献
[摘 要]自2003年起,我国便有学者对胜任力模型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依据8年内480篇研究胜任力模型的文献,对我国胜任力模型研究的数量、内容及趋势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胜任力模型研究的走势和趋向。  [关键词] 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 研究综述    一、引言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他将胜任力定义为能够区分在特定工作岗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接班人的视角,对其在代际传承过程中与个人意愿、企业创始人、其他接班候选人、家族企业员工、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冲突五个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促进我国家族企业顺利实现代际传承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代际传承 接班人    家族企业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组织形式,其在当今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家族企业大都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奢侈品消费引世人瞩目。而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在消费时主要考虑货币的名义价值而非实际购买力时产生的认知偏差,该概念被引入中国时间较短,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阐述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奢侈品消费 货币幻觉    一、奢侈品概述  奢侈品广义上指带给消费者一种高雅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注重品味和质量并且主要面向高端和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当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网络营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在线消费者特征和农产品营销因素分析探讨,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出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 在线消费者 无站点网络营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网络群体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巴楚县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在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36.74亿元,年均增长21.87%,较“十五”末翻了1.4番。其中:一产增加值11.97亿元,年均增长12.23%,翻了0.8番;二产
期刊
[摘 要]随着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跨文化管理的问题应运而生。单纯的文化探讨比较抽象,但文化的确对一个企业存在不可磨灭的影响。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因此,企业的跨地域发展如何积极地融合和适应这种文化差异,成功的突破跨文化管理的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文章以广州海航威斯汀酒店为例,在比较中美文化差异和分析广州海航威斯汀酒店从美国扩张至中国存在和所面临的文化冲突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探讨了
期刊
[摘 要]昆明城市化进程推进官渡区由乡村向城市转变,促进其基层管理由乡村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型。本文拟从两种管理的差异、社区管理者基本素质、社区管理的困难及党的组织部门在社区干部发现、培养、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乡村管理向城市社区转型规律,促进社区工作更好发展。  [关键词] 乡村管理 社区管理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城市化是这一经济成就的重要途径。城市化过程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协作日益明显,全球产业链初步形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纳入全球的产业链网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物流业为全球产业链服务特征明显。本文基于全球产业链整合的视角,分析了物流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得出了物流产业升级的相关模式与对策,最后以宁波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产业链整合 物流 产业优化升级    一、引言  全球产业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我国企业面临的压力也在逐渐缓解。经济震荡虽已过去,留下的教训还是需总结的。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型在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除了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用人不当等原因,还有不易察觉的一点是,在从摸索到成长到再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忽视了非核心员工的重要性。“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时候非核心员工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核心员工的损失何尝不是一种损失?本文将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企业相继变更了代表其形象的核心视觉符号——品牌标志。频繁换标的背后自有不少值得探究的原因。本文将促使品牌变更的原因归结为三大外因和四大内因,通过对每个原因的探究以及相应的案例分析,初步揭示了企业换标现象背后的各种推动力。本文还提炼了未来品牌标志变更的三大趋势,为企业换标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品牌标志 变更 外因 内因 趋势    标志是品牌的门面,是品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