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N:浅谈立足课堂的经典阅读导读模式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ior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对话。”小学生正是形成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倘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他们必定获益良多。
  课堂教学是名著导读的重要阵地。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将教材与名著“打通”,学生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仿佛走进了一篇篇名著名作,认识了一位位作家,必定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师需要找到突破口,整合课内与课外。
  一、联系课文与名作——从一篇到一本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经过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之美,探索语言文字的运用之法。学生学得其法,才能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
  如第23课《刷子李》选自于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全文通过描写徒弟曹小三的几次所见所想,从侧面突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技艺高超”也是书中其他“奇人”的共同点。因此,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是本课的重点,学习如何描写“技艺高超”是本课的难点。
  执教老师通过对比读第5段的方法,直观地引导学生发现原文中运用了比喻不仅写出了粉刷技术的高强,还体现出了刷子李的动作优美和富有节奏感。继而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了“天衣无缝的粉刷”,配合着老师的朗读,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将文中的语言文字更加形象地内化在心中。
  紧接着学生修改在预习单上所写的“技艺高超”的同学,并用上比喻的手法。
  课堂的最后老师出示《俗世奇人》中的《大力张》选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通过细节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上的写作手法。
  从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到同学的“技艺高超”,再到其他“奇人”的“技艺高超”,一气呵成。学生很愿意看看更多“奇人”的“技艺高超”。
  二、联系课文与名家——从一篇到一位
  名家的名作名篇都有自己深深的烙印和独特的风格,找到课文与作家生平经历之间的关联,无疑帮助学生很快地认识作家,更愿意走进他们。
  如《祖父的园子》,全文从童年的萧红的视角出发,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描写了自由的童年。但纵观其一生,她童年的“自由”与成年后的“不自由”形成了强烈对比。因此“自由”成为了课文与作家之间的联系点。
  执教老师紧扣“自由”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悟出“自由”、读出“自由”、说出“自由”,学习作家在课文17段中使用反复的手法表达自由。
  [案例一]《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师:刚才的一组的朗读,你们觉得他们什么地方读得好?
  生:他们读出了“自由”,因为他们把“愿意……就……”读得很重,这样就让人感受到很自在。
  生:我觉得这样不合适,他们的“愿意”和“就”讀得是一样重的,但我觉得它们是分层次的,“就”比“愿意”更强烈。”
  生:我同意,“就”更突出了不受拘束,任性又快活。
  師:都同意吗?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一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园子里那些自由的植物和自由的作者。能用“愿意……就……”来说说园子里还有什么是自由的吗?
  生:太阳愿意照得多亮就照得多亮。
  生:我愿意除草就除草,愿意帮倒忙就帮倒忙。
  生:蚂蚱愿意跳到就跳到哪儿,就算是跳出园子也可以。
  ……
  当课堂沉浸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执教教师突然翻转到“不自由”:①猜成年的萧红是否自由快乐,引发阅读期待;②了解萧红“不自由”的生平,形成落差;③读《呼兰河传》的结尾,品味怀念。
  通过从“自由”到“不自由”的引导,学生在课后捧起《呼兰河传》细细品读,很愿意通过阅读这本书,一窥萧红的内心世界;学生在课后谈论萧红、查找萧红的资料,很想了解她的一生究竟有怎样境遇。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我们力求立足课堂,在课内为学生们构架了一座桥梁,互通有限的课内文本与浩瀚的课外名著。在课堂上激发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的兴趣,让一篇篇的经典名作,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能够成为N种无限的可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课例,从开展文本阅读、开展文本讨论、变换评价形式这三方面阐述了基于阅读文本开展写作教学的策略,以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文本;写作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28-02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最终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作文的能力。”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采用多元评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方法,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会在一次次反思习作中,认识自己习作的不足,汲取别人习作的长处,接受别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激励”;“评价”;“培养自信”;“乐于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阅读,是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培养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养成良好的阅读
进行典型写作技法的单项训练,积累表达的技巧,是读写延伸训练的方法之一。因为是单项训练,又有典型例子,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某一种表达技巧。如《穷人》一课,可仿照第9自然段的心理描写法,学习“多角度写人物心理,突出人物情感”写一段话,既强化了对课文人物思想品质的认识,又学习了课文典范的写作方法,可以说一举多得,这样的教学对我启发很大。巧用读写结合,效果是很好的。  一、创设情境,
期刊
利用头孢唑啉钠在紫外区有较强吸收峰的特征,对定量条件进行了考察,制定了头孢唑啉钠的紫外分光光度含量测定法,并与微生物法进行比较。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
目的比较结合雌激素与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收治的60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
目的探讨预防社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与模拟训练方法,提高家长的防护意识、知识及技能,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方法对40名儿童及其家长按0~3岁组,4~5岁组分组进行健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科目,其中阅读占有重要地位,阅读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经历去感悟,而学好阅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有帮助的,因新课程改革已经广泛
【摘要】英语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将写作纳入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对高一、高二、和高三各个阶段的教学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和实施措施。高一,夯实基础,从五大基本句型和時态抓起;高二,加强量的积累;高三,针对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要求考察形式,指导学生写好书面表达。  【关键词】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积累;体裁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
本文根据商业部标准《GH012-82蜂蜜》和国家95版药典的规定对在炼蜜过程中不同阶段所取蜂蜜样品中的5-HMF、还原糖、淀粉酶、蔗糖、酸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并通过对一些指标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