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执教跆拳道多年,现就跆拳道训练和实战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作以下解答,希望能给广大跆拳道爱好者带来一点帮助:
问:跆拳道的比赛规则是什么?
答:现在大家从比赛中看到的跆拳道称为竞技跆拳道,又称为奥林匹克跆拳,所展示的技术并非跆拳道的全部,面是从比赛的观赏性、安全性出发对技术作出了一定的提炼和限制。也正是这种提炼和限制,使跆拳道引人入胜,深受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成为了“腿法的艺术”、“世界第一搏击运动”。
竞技跆拳道的规则简单说为以下几点:
1、只允许用腿踢击上半身护具包裹的部分,不允许踢击后脑,拳可以击打腰带以上锁骨以下的部分,只允许用正拳(直拳)一种手法。
2、比赛中以正确有力的技术动作击中有效部位出现击响效果或击打力量使对手身体产生明显位移为有效得分,击中躯干部位得一分,击中头部得二分,如产生击倒或使对手神智不清被数八秒追加一分。
3、比赛选手出现犯规行为场上裁判可进行警告、扣分、犯规败三种判罚,警告一次扣除0.5分,扣分一次扣除一分,如出现严重犯规行为可直接判犯规败。
问:跆拳道的品式(套路)训练看起来和竞技差异很大,有何用处?
答:品式是跆拳道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在于规范技术,把握动作要领,为实战训练打好基础。进行系统的品式训练可以促进快速掌握动作的发力要领,强化全身肌肉,尤其其中的弓、马步等步型训练可以有效的强化膝关节韧带和腿部肌肉,减少技术训练中带来的运动伤害。
问:跆拳道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答:不少人在观看跆拳道比赛或表演后认为跆拳道是一种直来直去,以刚制刚的对抗项目,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跆拳道的技术特点是借力打力,避实击虚。在跆拳道中各种看似刚猛的防守动作中,都包括着巧妙的卸力技巧,在对抗中也很讲究以步法配合防守化解对手的攻击力量,高手甚至能借力破坏对手的平衡,为自己创造机会,笔者曾有幸追随台湾黑带六段师范黄明仁先生学习,在与其对抗中感觉到自己一腿踢出,看似实实在在踢在对方身上,但攻击力量完全发挥不出来,被黄先生轻描淡写的一个小步法或者手上的一个小动作即完全化解,收腿稍慢则会被其牵制重心,形成打不能打,躲不躲的被动局面,其他与黄先生对抗过的学生也说:踢黄教练象踢气球一样,有劲使不上。
所以跆拳道并非象其表面看来那样是一个硬碰硬的对抗项目,其技术动作中有很高的技巧和很深的内涵,望广大爱好者从一开始练习就要注意体会,以真正掌握跆拳道技术的精髓。
问: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很新鲜,能否详细举例说说?
答:好的,例如跆拳道的上防动作,主要用于防守对手下劈对我头部的进攻,其动作并非直上直下的硬挡,而是由内向外的一个斜45度的发力,对手攻击腿与我手臂接触后,将会被向外挤出攻击线路,在我体侧落下,而不是在其攻击线路上硬挡。
再如,对手以横踢攻击我体侧,我方不是站在原地硬挡还击,而是迅速侧向移动,同侧手臂格挡,第一接触点为对手攻击腿胫骨上三分之一处,接触后顺势向后牵带对手攻击腿,这样不仅成功卸力防守,还能破坏对手平衡,效果一试便知。
俗话说得好,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没有技巧,要硬碰硬地用胳膊去抵挡跆拳道高手的重踢,后果可是很危险的。
问:你认为跆拳道对抗中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
答: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步法。抬腿踢人谁都会,但对手既不是沙袋也不是脚靶,不会站在那里等你踢,更不会送上来让你踢。要在双方的高速运动中准确地调整好距离攻击对手,还要快速避开对手的攻击,然后完成反击,没有过硬的步法是绝对做不到的。
传统武术中也有很多谚语描述步法的重要性,如“打拳容易走步难”、“拳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等等,运动员比作一辆战车的话,步法就是车轮,没有车轮的战车火力再强大其攻击力也是有限的。
真诚提醒广大跆拳道运动员及爱好者,不要光在腿法上下功夫,没有步法,你最多成为一个踢沙袋和脚靶的高手,永远成为不了跆拳道实战高手。
问:为什么我在向后移动避开对手攻击后,无法完成反击动作,完成也很慢?
答:我没有亲眼看过你的动作,但从一般情况来说,应该是你的步法重心有问题。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步法到位时重心过于靠后,后腿被自身重量压住,导致无法完成反击动作;第二种是重心过于靠前,后脚踩虚,蹬地无力,也会妨碍完成反击动。
一般步法到位时比较理想的重心分配比例是前七后三,在这种重心状态下既不会使体重压住后腿,又使后腿上有足够的反作用力,方便反击动作的起动。当然这个比例不是绝对的,根据个人的身高体形会有一定变化,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建议在训练时多练步法组合,把不同方向的步法、步法与腿法结合起来练,学会连续移动,要达到能随心所欲地向任一方向移动和在移动中能随意出腿攻击,才能满足实战的要求。
问:为了提高腿法的起动速度,我练了大量的深蹲和腰腹力量,为什么收效不大?
答:训练者必须要明白自己需要提高什么,更要明白应该怎样针对性地去提高,避免做无用功,你的问题就在于你的训练没有针对性,所以吃了苦却进步不大。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腿法起动需要哪些部位的肌肉。在腿法提膝前顶这个过程中,腰腹肌肉只是起一个协助作用,主要的发力肌肉是胯部的髂腰肌(即胯关节处连结骨盆和大腿正面的肌肉)所以你练腰腹肌肉没有抓住主要肌肉。再来看腿部,起动时要求大小腿充分折叠 ,大腿正面股四头肌是处于拉长状态,从技术角度来说,股四头肌此时应该是主动放松,避免对大小腿折叠产生阻碍。深蹲却是主要练股四头肌的收缩力量的,所以与你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当然得不到好的效果。
提高起动速度最好的方法是牵引提膝,即在脚踝上套上橡皮绳或其它弹性绳索进行连续快速提膝动作,可连续完成10—20次,做5组即可,阻力和运动量以不影响动作速度为前提。
记住:要提高速度就一定要在训练时以最快速度完成每一个动作。
问:跆拳道是一个以腿法为主的对抗项目,是否需要进行上肢力量训练?
答:当然需要,身体在运动中是一个整体,每个动作都是在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下完成的。上肢在腿法动作中起到配合作用,而且上肢在防守中好有重要作用,所以上肢力量训练是绝对有必要的,虽然跆拳道运动员不需要太发达的上身肌肉,但必须通过全面的力量训练建立协调合理的力量结构。
现在包括部分专业队都在排斥上肢力量训练,认为上肢力量训练会导致上身僵硬,影响技术动作和灵活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只要在训练后对肌肉进行充分放松,并针对性加强相关肌肉、关节的柔韧训练,就可以完全避免。而且可以发现,进行全面力量训练后,运动员的动作会更灵敏更有力。
问:如何提高比赛中的击响效果?
答:这个问题是包括很多专业运动员都头疼的,跆拳道比赛计分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运动员的攻击是否在护具上产生足够的击响,有时明明实实在在的一腿击中了对手,却因为打得不够响而不得分,对手明明速度力量都不如我方,但那一双脚却偏偏沾哪哪响,频频得分,结果比赛失利,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一般击响效果不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发力不正确,击响是一种巧力,发力并非一般所说的提膝、扣胯、弹腿的过程,正确的发力是:以腰胯肌肉带动大腿快速前提,充分放松膝关节,使大小腿因惯性自然折叠,然后小腿在大腿的带动下自然顺势甩出完成击打。就象一条鞭子,腰胯为鞭杆,腿为鞭绳,脚为鞭梢,以一种挥鞭似的发力将力量汇集到一点上,这样踢出的腿既有杀伤力,也有很好的击响效果,而且能以最小的消耗发挥出最大力量,比较节省体力。
二是接触点不对,要取得最佳击响效果,脚背要放松,不用刻意绷直,接触点为整个脚背,保证击中时整个脚背覆盖在被击打面上。如果以踝关节和胫骨为击打点,力量再大也不会有好的击响效果。
要提高击响效果,首先要学会放松出腿,体会挥鞭式发力,然后多踢移动靶,有条件的可以让陪练穿上双层护具练习连续踢击,培养精确的接触点的距离感,达到快速提高的目的。
问:在腿上绑沙袋负重空击是不是提高速度力量的最好方法?
答:我个人是不赞成在腿上绑沙袋进行空击训练的,尤其是青少年。因为空击时膝关节有剧烈的屈伸动作,在膝关节弹直的瞬间,会承受较大的反弹力,一般空击的话这种力量还在可承受范围内,如果加上沙袋,这个力量就会加大,一旦超过可承受范围就会导致膝关节受伤。尤其青少年骨髂发育尚未完成,更容易造成伤害。
笔者个人认为,提高速度力量最好的方法是用橡皮绳进行练习,这种练习能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提供均匀的阻力,避免在最后发力瞬间对关节造成伤害。
问:如何快速提高协调性?
答:动作的协调性来源于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而每完成一次动作又是对神经的一次强化。所以要提高协调性没有捷径可走,就是多练习,提高神经控制能力,然后又反作用于动作,形成良性循环。
训练建议:局部约束性训练,如练拳法把腿绑上,练腿法把双手绑在背后,提高动作难度。此方法经实践效果极为明显,每次练习十分钟左右即可,解开绳子时会感觉动作灵巧了很多,坚持长期练习会有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对跆拳道训练和实战中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答,希望大家多和我交流,共同提高,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责编:锦衣卫)
问:跆拳道的比赛规则是什么?
答:现在大家从比赛中看到的跆拳道称为竞技跆拳道,又称为奥林匹克跆拳,所展示的技术并非跆拳道的全部,面是从比赛的观赏性、安全性出发对技术作出了一定的提炼和限制。也正是这种提炼和限制,使跆拳道引人入胜,深受世界各国武术爱好者的喜爱,成为了“腿法的艺术”、“世界第一搏击运动”。
竞技跆拳道的规则简单说为以下几点:
1、只允许用腿踢击上半身护具包裹的部分,不允许踢击后脑,拳可以击打腰带以上锁骨以下的部分,只允许用正拳(直拳)一种手法。
2、比赛中以正确有力的技术动作击中有效部位出现击响效果或击打力量使对手身体产生明显位移为有效得分,击中躯干部位得一分,击中头部得二分,如产生击倒或使对手神智不清被数八秒追加一分。
3、比赛选手出现犯规行为场上裁判可进行警告、扣分、犯规败三种判罚,警告一次扣除0.5分,扣分一次扣除一分,如出现严重犯规行为可直接判犯规败。
问:跆拳道的品式(套路)训练看起来和竞技差异很大,有何用处?
答:品式是跆拳道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在于规范技术,把握动作要领,为实战训练打好基础。进行系统的品式训练可以促进快速掌握动作的发力要领,强化全身肌肉,尤其其中的弓、马步等步型训练可以有效的强化膝关节韧带和腿部肌肉,减少技术训练中带来的运动伤害。
问:跆拳道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答:不少人在观看跆拳道比赛或表演后认为跆拳道是一种直来直去,以刚制刚的对抗项目,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跆拳道的技术特点是借力打力,避实击虚。在跆拳道中各种看似刚猛的防守动作中,都包括着巧妙的卸力技巧,在对抗中也很讲究以步法配合防守化解对手的攻击力量,高手甚至能借力破坏对手的平衡,为自己创造机会,笔者曾有幸追随台湾黑带六段师范黄明仁先生学习,在与其对抗中感觉到自己一腿踢出,看似实实在在踢在对方身上,但攻击力量完全发挥不出来,被黄先生轻描淡写的一个小步法或者手上的一个小动作即完全化解,收腿稍慢则会被其牵制重心,形成打不能打,躲不躲的被动局面,其他与黄先生对抗过的学生也说:踢黄教练象踢气球一样,有劲使不上。
所以跆拳道并非象其表面看来那样是一个硬碰硬的对抗项目,其技术动作中有很高的技巧和很深的内涵,望广大爱好者从一开始练习就要注意体会,以真正掌握跆拳道技术的精髓。
问: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很新鲜,能否详细举例说说?
答:好的,例如跆拳道的上防动作,主要用于防守对手下劈对我头部的进攻,其动作并非直上直下的硬挡,而是由内向外的一个斜45度的发力,对手攻击腿与我手臂接触后,将会被向外挤出攻击线路,在我体侧落下,而不是在其攻击线路上硬挡。
再如,对手以横踢攻击我体侧,我方不是站在原地硬挡还击,而是迅速侧向移动,同侧手臂格挡,第一接触点为对手攻击腿胫骨上三分之一处,接触后顺势向后牵带对手攻击腿,这样不仅成功卸力防守,还能破坏对手平衡,效果一试便知。
俗话说得好,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没有技巧,要硬碰硬地用胳膊去抵挡跆拳道高手的重踢,后果可是很危险的。
问:你认为跆拳道对抗中最重要的技术是什么?
答: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步法。抬腿踢人谁都会,但对手既不是沙袋也不是脚靶,不会站在那里等你踢,更不会送上来让你踢。要在双方的高速运动中准确地调整好距离攻击对手,还要快速避开对手的攻击,然后完成反击,没有过硬的步法是绝对做不到的。
传统武术中也有很多谚语描述步法的重要性,如“打拳容易走步难”、“拳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等等,运动员比作一辆战车的话,步法就是车轮,没有车轮的战车火力再强大其攻击力也是有限的。
真诚提醒广大跆拳道运动员及爱好者,不要光在腿法上下功夫,没有步法,你最多成为一个踢沙袋和脚靶的高手,永远成为不了跆拳道实战高手。
问:为什么我在向后移动避开对手攻击后,无法完成反击动作,完成也很慢?
答:我没有亲眼看过你的动作,但从一般情况来说,应该是你的步法重心有问题。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步法到位时重心过于靠后,后腿被自身重量压住,导致无法完成反击动作;第二种是重心过于靠前,后脚踩虚,蹬地无力,也会妨碍完成反击动。
一般步法到位时比较理想的重心分配比例是前七后三,在这种重心状态下既不会使体重压住后腿,又使后腿上有足够的反作用力,方便反击动作的起动。当然这个比例不是绝对的,根据个人的身高体形会有一定变化,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建议在训练时多练步法组合,把不同方向的步法、步法与腿法结合起来练,学会连续移动,要达到能随心所欲地向任一方向移动和在移动中能随意出腿攻击,才能满足实战的要求。
问:为了提高腿法的起动速度,我练了大量的深蹲和腰腹力量,为什么收效不大?
答:训练者必须要明白自己需要提高什么,更要明白应该怎样针对性地去提高,避免做无用功,你的问题就在于你的训练没有针对性,所以吃了苦却进步不大。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腿法起动需要哪些部位的肌肉。在腿法提膝前顶这个过程中,腰腹肌肉只是起一个协助作用,主要的发力肌肉是胯部的髂腰肌(即胯关节处连结骨盆和大腿正面的肌肉)所以你练腰腹肌肉没有抓住主要肌肉。再来看腿部,起动时要求大小腿充分折叠 ,大腿正面股四头肌是处于拉长状态,从技术角度来说,股四头肌此时应该是主动放松,避免对大小腿折叠产生阻碍。深蹲却是主要练股四头肌的收缩力量的,所以与你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当然得不到好的效果。
提高起动速度最好的方法是牵引提膝,即在脚踝上套上橡皮绳或其它弹性绳索进行连续快速提膝动作,可连续完成10—20次,做5组即可,阻力和运动量以不影响动作速度为前提。
记住:要提高速度就一定要在训练时以最快速度完成每一个动作。
问:跆拳道是一个以腿法为主的对抗项目,是否需要进行上肢力量训练?
答:当然需要,身体在运动中是一个整体,每个动作都是在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下完成的。上肢在腿法动作中起到配合作用,而且上肢在防守中好有重要作用,所以上肢力量训练是绝对有必要的,虽然跆拳道运动员不需要太发达的上身肌肉,但必须通过全面的力量训练建立协调合理的力量结构。
现在包括部分专业队都在排斥上肢力量训练,认为上肢力量训练会导致上身僵硬,影响技术动作和灵活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只要在训练后对肌肉进行充分放松,并针对性加强相关肌肉、关节的柔韧训练,就可以完全避免。而且可以发现,进行全面力量训练后,运动员的动作会更灵敏更有力。
问:如何提高比赛中的击响效果?
答:这个问题是包括很多专业运动员都头疼的,跆拳道比赛计分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运动员的攻击是否在护具上产生足够的击响,有时明明实实在在的一腿击中了对手,却因为打得不够响而不得分,对手明明速度力量都不如我方,但那一双脚却偏偏沾哪哪响,频频得分,结果比赛失利,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一般击响效果不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发力不正确,击响是一种巧力,发力并非一般所说的提膝、扣胯、弹腿的过程,正确的发力是:以腰胯肌肉带动大腿快速前提,充分放松膝关节,使大小腿因惯性自然折叠,然后小腿在大腿的带动下自然顺势甩出完成击打。就象一条鞭子,腰胯为鞭杆,腿为鞭绳,脚为鞭梢,以一种挥鞭似的发力将力量汇集到一点上,这样踢出的腿既有杀伤力,也有很好的击响效果,而且能以最小的消耗发挥出最大力量,比较节省体力。
二是接触点不对,要取得最佳击响效果,脚背要放松,不用刻意绷直,接触点为整个脚背,保证击中时整个脚背覆盖在被击打面上。如果以踝关节和胫骨为击打点,力量再大也不会有好的击响效果。
要提高击响效果,首先要学会放松出腿,体会挥鞭式发力,然后多踢移动靶,有条件的可以让陪练穿上双层护具练习连续踢击,培养精确的接触点的距离感,达到快速提高的目的。
问:在腿上绑沙袋负重空击是不是提高速度力量的最好方法?
答:我个人是不赞成在腿上绑沙袋进行空击训练的,尤其是青少年。因为空击时膝关节有剧烈的屈伸动作,在膝关节弹直的瞬间,会承受较大的反弹力,一般空击的话这种力量还在可承受范围内,如果加上沙袋,这个力量就会加大,一旦超过可承受范围就会导致膝关节受伤。尤其青少年骨髂发育尚未完成,更容易造成伤害。
笔者个人认为,提高速度力量最好的方法是用橡皮绳进行练习,这种练习能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提供均匀的阻力,避免在最后发力瞬间对关节造成伤害。
问:如何快速提高协调性?
答:动作的协调性来源于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而每完成一次动作又是对神经的一次强化。所以要提高协调性没有捷径可走,就是多练习,提高神经控制能力,然后又反作用于动作,形成良性循环。
训练建议:局部约束性训练,如练拳法把腿绑上,练腿法把双手绑在背后,提高动作难度。此方法经实践效果极为明显,每次练习十分钟左右即可,解开绳子时会感觉动作灵巧了很多,坚持长期练习会有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对跆拳道训练和实战中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答,希望大家多和我交流,共同提高,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责编: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