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09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新形势对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基层治理的质量以及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其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组织威信有待提升。据发放问卷回收结果显示,57.71%的被访者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凝聚力“一般”,认为“比较好”的被访者为33.83%。而认为“不太好”的被访者及认为“很不好”的被访者则分别占5.97%和1.49%。在所有接受调研对象中,仅有不到1%的被访者认为“非常好”。这一问卷统计结果,与课题组在农村调研中了解到的群众看法基本一致。
  干群关系存在疏离。取消农业税之后,党员干部虽然不再需要走家串户催粮要款,扭转了干群冲突的紧张局面,但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多元化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在未发展出新的干群联系机制的情况下,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疏离带来了干群关系的冷漠。问卷统计数据显示,过半被访者认为干群关系“一般”,占比53.23%,认为“比较好”的被访者占24.38%,认为“不太好”和“很不好”的被访者分别占比14.93%和2.99%,仅3.47%的被访者认为“非常好”。
  信任组织程度不高。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到“农民在遇到生产或生活的困难后,会第一时间求助于谁”时,回答最多的“亲戚朋友”,占43.21%,其次是“村党支部”则占30.25%。而认为会第一时间求助于“街道或乡镇的相关部门”的仅占19.75%。此外,也有6.79%的被访者认为农民会求助于其他方面。这表明,当前我党在农村基层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很大空间,而群众对党组织、相关部门及基层干部依旧保持着信任感,这为后期我省基层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基層党组织建设面临挑战的原因
  时代变迁带来挑战。一是基层党员老化。在有关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82.09%的被访者认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老化,观念守旧,能力不足”,72.64%的被访者则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和开展活动的方式,滞后于农村社会发展变化”。二是现代化进程带来的交通、通信、传媒等现代技术日益发展使农民理念及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据调研结果显示,74.63%的被访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思想观念变复杂了,对党的信任减弱”,53.23%的被访者则认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空心化’,基层党组织出现虚化”。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众多因素中,源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外部挑战已成为我省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干部素质急需提高。据访谈,被访者多数认为该问题突出表现为基层党员队伍老化,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事,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的组织方式和运转机制未能与时俱进,滞后于农村社会发展变化。“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组织本身是否坚强有力,党员干部是否信念坚定、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家族化现象有所抬头。在回答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家族化问题解决得如何时,11.84%的被访者认为“非常好”,44.18%的被访者认为“比较好”,30.75%的被访者认为“一般”,9.85%认为“不太好”,另有3.38%的被访者认为“很不好”。这表明,在江苏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家族化这个问题整体上解决得较好。但问卷统计结果及小组访谈、个别访谈中也反映出一些地区家族化问题仍比较严重,地区内形成了封闭的“圈子”。在村的其他精英,如种粮大户、致富能手及各种农村“两新”组织负责人加入党组织或进入领导班子显得困难重重。
  三、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对策建议
  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运行方式。一是建议通过引导动员群众。如对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诉求并能代表民众利益的农村精英,可创造制度化、例行化的联系方式,实现良性互动。二是要通过服务凝聚群众。建议将较抽象的组织关怀转化为具体的日常服务供给,包括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方面的服务,带领群众致富,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提供精神关爱,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三是需通过整合借力社会组织。如可搭建平台,形成吸纳社会力量的新机制,为基层党组织集聚政治资源、价值权威和凝聚力奠定基础。
  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选用。一是应以选为立足点,积极运用科学办法,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任机制。二是应以育为关键点,加强对基层干部进行群众工作方法和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同时强化业务培训、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拓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视野,建设“双强”型领导班子。三是需以励为支撑点,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动力。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要使农村干部既经受住趋利主义思想的考验,又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服务群众,最主要的是要实现农村干部责、利统一,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四是该以督为落脚点,从清权确权、规范流程、阳光公开、健全制度等多方面增加基层党委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人员管理。一是建议吸纳以“新农人”为代表的农村优秀人才,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这群人在城市打拼多年,事业有成,经验丰富,但他们情系乡村,近些年纷纷到乡村再创业,带领农民致富,已形成了一场新的风潮。建议我省基层党组织应将影响较大、思想合格的“新农人”发展入党,纳入到基层干部队伍中去,这对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改善农村社会风气、优化农村精神面貌均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可通过农村党员志愿者化来创新党员培养机制。农村党员志愿服务有利于强化党员主体地位,提升党员对党的认同感、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彰显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价值追求,强化党群关系纽带,成为党员融入社会和群众的重要切入点。三是应进一步规范党员队伍管理。建议严把党员入口关,保证党员质量,对于入党动机不纯、不服从管理、违反纪律的党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与处罚,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四是要建立激励考核新机制。建议应注重精神鼓励、政治激励和物质保障相结合,如通过“量化考评、星级评定”的方式,对优秀党员予以公开表彰和一定的活动经费补助,并优先选拔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优先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解决党员“干和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钱国华
其他文献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移栽期(5月5日、15日和25日)对烤烟氮素的响应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移栽期至5月1525日,烤烟产量和地上部各器官(烟叶与茎秆)中含氮量分别
本项试验在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选择3个生态功能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由人工林(Ⅰ)→次生林(Ⅱ)
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初中到高中的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很大变化,他们勇于展示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强烈的猎奇心,但由于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增大,意志
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生育高峰。已有文献主要从教育、收入、家庭、人口特征等方面分析了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但是忽略了人们对生育二胎后会降低孩子教育水平
1.用好“整容镜”。从严识别干部。在识人用人方面,晚清重臣曾国藩曾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德为主,才为辅,若二者不能兼顾,宁可取无才,而不能无德,尤其是处于重要地位的人”。怎么去
期刊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2016年,推进结构性改革的五
<正>作为经济强省、旅游大省的江苏,如何抓住中国进入休闲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利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力推动休闲经济发展,努力把休闲旅游打造成为"畅
文章通过扩展MRW模型构建包括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人口数量红利与人口质量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两者之间的替代关系,并利用中
【正】江苏省高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183;19"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