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燕行”路线及驿站形象研究——以丹东地区为中心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D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时期,朝鲜使节到中国朝贡,在《燕行录》中详细记录了他们所行走的路线,在这条"燕行"线路上共有三十三个驿站。其中,处于丹东境内的驿站有六个,分别是九连城、汤站、栅门、凤凰城、雪里站、通远堡。在朝鲜使节眼中,九连城至栅门一带,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但由于禁垦政策,致使该地区成为废址,遂为可惜。从栅门到通远堡一带,栅门和凤凰城贸易最为繁盛,雪里站和通远堡是石制小城,规模不大却也非常繁华。
其他文献
<正>一位英语教师教学了语法现在完成时,练习中He has went home使教师怒发冲冠,放学后,留下来抄写100遍。学生抄完100遍He has went home后,给老师留了张纸条:"Teacher,I ha
地域刻板印象已从传统的生活体验和集体记忆演变为媒介建构的图景.作为某一群体稳固的心理认知图式,刻板印象阻碍地域形象的真实表达.从历史来看,东北地域刻板印象的形成及转
<正>身为一名农村小学的音乐老师,我深刻地认识到环境、学生音乐基础等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课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正>那一刻,阳光明媚;那一刻,爱溢心扉;那一刻,充满好奇;那一刻,掌声雷动。那一刻,课堂中的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拥抱属于自己的精彩。记得一次数学课上,我们在讨论数学试卷上
“复习铺垫”作为引入新课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处的地位截然不同.在新课程实施之前,我们经常在常态课和公开课中看到“复习铺垫”的环节,教材中在许多新授例题之前都安排了“复习
<正>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有效、高效的课堂生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形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