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1988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大约十年前,小编在某轻武器研究所见到了国内首款狙击榴弹发射器的雏形,简洁的外形、全新的概念令人印象深刻,遗憾的是,当时的照片已无处可觅
  流水十年间,情怀自浅深,或大或小的收获在匆匆的岁月中留下感动、喜悦,亦如LG5的成功面世,让我们感受到一份初春的惊喜。
  狙击 榴弹发射器
  榴弹发射器,是一种运用枪炮原理发射小型榴弹的轻武器。所谓狙击,是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一种隐蔽准确射击敌目标的战术行动。顾名思义,“狙击榴弹发射器”,是一种可作为狙击武器遂行狙击作战任务的榴弹发射器。从榴弹的特有弹道特征来说,榴弹发射器是一种曲直兼顾、点面结合的武器,然而现有的榴弹发射器通常只在“曲、面”两方面下工夫,没有很好地发挥出“直、点”特征。狙击榴弹发射器以此为切入点,对症下药,充分抓住“直、点”两大特征,利用直线弹道,进行精确点杀伤。可以说,与普通榴弹发射器相比,狙击榴弹发射器在相对近距离内精度更高,在全射程范围内又兼顾了榴弹发射器自身的优势。
  满足直线弹道、精确点杀伤这两个特征的武器,大家通常会联想到狙击步枪。而新型狙击榴弹发射器发射破甲杀伤榴弹时,对敌有生目标和轻型装甲类目标均可精确打击,在800米范围内既具备杀伤功能又具备破甲功能。所以狙击榴弹发射器的破甲功能是小口径狙击步枪无法替代的。虽然射击有生目标时绝对精度稍逊,但其“面杀伤”的特点可弥补精度缺憾,实战效果甚至可能更好。
  读者朋友们可能又会想到大口径狙击步枪。狙击榴弹发射器的破甲机理也与之不同,大口径狙击步枪通常依靠弹头的高速动能进行破甲毁伤,而榴弹是依靠超高温超高压射流对装甲目标实施破甲,高压射流穿透装甲后还会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因此,2008年国内开始立项研制LG5型40毫米狙击榴弹发射器,2012年底完成设计定型,赋予它既作狙击武器使用,又作班组轻型火力支援武器使用的双重身份。这样一种多功能轻武器是如何实现“变身”的呢?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青出于蓝
  LG5型隶属于LG榴弹发射器大家族。它的兄长们性能各异,互有优缺点。LG1、LG2分别为单兵使用的35毫米、40毫米枪挂式低速榴弹发射器,重量轻但只能单发装填,火力持续性不够且射程近;LG3为自动高速榴弹发射器,班组支援武器,火力持续性强、射程远但机动性稍差:LG4为转轮式低速榴弹发射器,可在火药燃气的作用下驱动转轮自动供弹,性能明显优于以南非MGL(射击前需预压发条簧)为代表的其它转轮榴弹发射器。
  LG5是家族最年轻的成员,从立项开始,设计团队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论证,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各种榴弹发射器的任务使命、使用方式及使用性能上的优缺点,扬长避短,赋予它狙击武器和半自动榴弹发射器的双重功能,设计了轻型(即狙击状态)、重型(即三脚架半自动状态)两种款型。
  LG5重型状态武器全重25千克,配备三脚架、15发弹鼓,半自动发射40×53毫米系列高速榴弹。轻型状态武器重13千克,配备4发弹鼓,主要发射狙击破甲杀伤弹,也可发射其它40×53毫米系列高速榴弹,单兵能携行、抵肩射击。
  在火力持续性方面,15发弹鼓继承了国内QLZ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弹鼓的成熟技术,容弹量虽然不如LG3的30发弹链,但弹鼓供弹在续弹速度方面有自身优势,实际使用时战斗射速并无明显差距。
  LG5最大的优势是精度。800米范围内,无论是轻型状态作狙击用,还是三脚架驻地使用,均可精确打击敌工事射击孔或建筑物门窗,轻型装甲类器材目标;2200米范围内,可杀伤暴露和隐蔽的敌集团有生目标。
  在射程、杀伤半径、破甲深度等方面,LG5也比LG3更上一层楼,并优于其它LG系列榴弹武器。
  LG5扬长避短,综合性能在家族系列中极具特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出于蓝……
  更胜于蓝
  LG5全系统由发射器、狙击破甲杀伤弹、白光瞄准镜、光电瞄具等组成。整个系统与LG系列及国内榴弹发射器一脉相承,在结构、技术等方面大量采用了成熟技术,继承了家族的“优良血统”。
  发射器由身管机匣组件、自动机组件、整体导轨组件、发射机组件、三脚架组件及4发/15发供弹具等组成。LG5采用复合式浮动发射自动原理,闭膛待击,闭锁结构技术传承于国内著名的QLZ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结构合理,技术成熟;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防错装功能,分解结合快捷方便,勤务性好;可发射40×53毫米系列弹药,通用性好。
  狙击破甲杀伤弹借用LG3系列弹药的发射装药部件、引信,并对弹丸质量、质心位置等方面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优化,相比LG3系列弹药,精度更好;同时对战斗部药型罩,炸药等进行优化,提高了射流的连续性和射流速度,在破甲深度和破甲率方面表现相当优异。
  白光瞄准镜采用了传统的开普勒式望远光学系统,可靠性好。具有分划照明装置,5档亮度调节,狙击手夜间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背景亮度选择不同的分划照明亮度。同时为适应远射程使用要求,还带有外装定功能,通过瞄准镜镜体部件绕轴转动,指示板指示线对准度盘上的距离刻线实现外装定。
  该系统还配备了测装合一式光电瞄具,能自动测距、自动解算弹道,采用电子分划,镜炮合校简捷、方便有效。
  可抵肩射击
  一般来说,高速榴弹发射器必须在稳定的三脚架上射击,比如说美国的MK19、LG3重量均在40千克以上,射击时还要在三脚架上压重物、砂袋或打入钢钎,才能保证射击稳定性。而LG5射击时不需压砂袋或打钢钎,甚至可以在硬质地面、水泥地上正常射击。不仅如此,它还能抵肩射击,是世界上首款实现抵肩射击的高速榴弹发射器。它究竟具有哪些奥秘呢?
  前冲发射,运用前冲原理,大幅减小武器后坐力。通过合理的结构、参数设计及机构运动匹配,保证了发射器在身管浮动过程中完成射击、退壳、供弹等一系列自动循环动作,有效减小了后坐力。   枪管端部设置了膛口制退器,采用两室直腔结构,制退效果较好,有效减小了后坐冲量。膛口制退器还集成了预留的空炸编程弹信号启动装置,整个发射器只需进行简单的改进即可发射空炸弹,为下一步扩展功能预留了空间。
  整个发射器内部设置了多重多级缓冲机构,缓冲效果明显。枪尾部件前后都装有橡胶缓冲垫圈:前端垫圈可缓冲枪机后坐到位对身管-机匣部件的撞击,后端垫圈用于缓冲身管-机匣部件后坐到位对整体导轨的撞击。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射击后坐力,实现了三脚架的稳定射击,射击前无需进行繁琐的准备动作,实现了“摆开就打,打完就走”的目的,大幅提高了武器系统的机动性。
  作为一款兼具狙击、半自动双重功能的榴弹发射器,只需简单的三个步骤,即可实现从重型到轻型狙击状态的可靠快速转换,操作熟练的话,全过程只需十几秒即可完成,轻、重转换相当方便。
  较小的射击后坐力为抵肩射击创造了基础条件。作为狙击武器,它在结构上还具备很多巧妙之处,我们再来一探究竟。
  虽然该武器已采用大量技术措施实现了抵肩射击,但这是一款发射高速40毫米大口径榴弹的发射器,人们出于惯性思维,总是对其产生畏惧心理,担心狙击射击时,眼部紧贴眼罩瞄准会受到伤害!其实使用人员大可放心,该武器抵肩时的可感后坐已经较小,同时为满足狙击瞄准射击更为舒适安全的要求,发射器的瞄准镜接口设计可谓是别出心裁:采用加长型浮动式皮卡汀尼接口,射击时在惯性作用下相对枪身向前浮动,避免了眼罩撞击眼眶或额头等部位,消除了射手瞄准时的畏惧心理,从而可紧贴眼罩瞄准。贴腮板卷绕于整体导轨尾部,用尼龙粘扣粘合,便于调节厚度。其材质为优质牛皮,舒适耐用。
  发射器尾部设有橡胶肩托,材质软硬适中,并依据海绵原理在其上钻有三排问错孔,形状依据人体工程学而设计,抵肩使用舒适,缓冲效果明显,进一步有效减小了射击时的可感后坐力。
  发射器装有两脚架,其支撑位置靠近武器重心,能快速调整高低并可折叠。在发射器尾部还设有高低可调的支撑杆,极大程度地减轻了狙击手长时间潜伏时托持射击的疲劳感。
  至此,相信大家对这样一款“奇特”的狙击榴弹发射器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它与“四兄长”各司其职,各有所长,犹如一个五指紧扣的拳头,将在国际榴弹武器市场上揍出一记又一记有力的重拳。
  [编辑/何懿]
其他文献
1960年中苏关系开始走向破裂,前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也随之受到影响。在航空武器装备方面,前苏联在1962年向中国转让了米格-21轻型战斗机的全套技术之后,就基本上停止了对华出口航空作战装备。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军民两用航空装备以及非作战航空装备方面,前苏联并没有把大门彻底关死。  从中苏关系开始走向破裂到中苏关系回暖的20多年里,中国先后从前苏联和原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安-12、安-24、安-26、
更快、更高、更远    人类飞天总在不断追求着更快、更高、更远的目标。对飞机而言,衡量性能的好坏主要有三项指标,即速度、升限和航程,其中又以“快”字当头。  “速度”主要指最大平飞速度。飞机经常做的是水平飞行,其最大速度在作战或运输中具代表意义。当飞机在某一高度作水平等速飞行时,阻力和推力(或拉力,由发动机产生)正好平衡,飞机依靠惯性前进。飞行员提高速度需要开大发动机油门,此时推力超过阻力,飞机获
现代战争,机动性高,物资的消耗速度快,数量大。油料被称为现代军队机动的“血脉”,油料保障已成为影响未来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各国装备的主战坦克、自行火炮等战场主要突击力量,是十足的“耗油大户”。这些主战装备如果供油出现问题,势必极大影响战斗力。  日前,我军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全地形履带式加油车,目前已配发至全军野战部队。该车的列装将极大提升部队在复杂情况下的油料保障能力,使我军靠油罐车运送油
早在苏联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在监听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时发现,在卫星通过其视野的时间内,所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曲线与卫星轨道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意味着固定于地面的接收站,只要获得卫星的多普勒频移曲线,就可确定卫星的轨道。反之,若卫星运行轨道是已知的,那么根据接收站测到的多普勒频移曲线,便能确定接收站的地面位置。于是卫星定位成为可能,而连续的定位能实现导航
3月11日,俄罗斯11356R型(也有资料称11356M型)护卫舰艏舰“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号在加里宁格勒“琥珀”造船厂举行了俄罗斯海军军旗升旗仪式,编入黑海舰队第30水面舰艇总队第11反潜舰艇支队服役。该舰是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在苏联解体之后的25年时间里接收的第一艘全新的中型水面舰艇,如及时雨一样缓解了俄黑海舰队大中型水面舰艇数量严重不足且多数现役水面舰艇老旧的尴尬处境,意义重大。◎海试期间的
5.8毫米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径平台,包括手枪弹、步机枪弹两个平台系列,自95式5.8毫米枪族问世以来,不断生根发芽,衍生出了大量有中国特色的枪械品种,《兵器知识》2016年第5期系统介绍了5.8毫米枪弹系列和种类,在这里向广大读者介绍5 8毫米枪械系列中的两个新成员,5 8毫米手枪和5 8毫米匕首枪,两种枪均以5 8毫米微声冲锋枪弹为主用弹种。    军官手枪——QSZ11式5.8毫米手枪  小型
2018年6月29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正式宣布英国BAE系统集团澳大利亚分公司(前澳大利亚特尼克斯防务公司,位于维多利亚州威廉斯顿)澳版26型全球战斗舰(题图)中标澳海军“亨特”级护卫舰,再次引起了世人对澳海军新一代护卫舰的关注。为取代“安扎克”级护卫舰而生  随着“安扎克”级护卫舰日益老化和近年来印太地区先进潜艇日益增多,澳海军倍感反潜压力大增。鉴于此,2009年《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提出新
2016年2月底,一艘U型槽型船舶像移动长城般缓缓驶出广东珠江口向某海域行进,这是我国第一艘自航式浮船坞“华船一号”首航,标志着中国海军大型战舰修理由岸基定点保障向远海机动保障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战时战舰受损,“华船一号”可凭借自身动力航行至战区相关海域,为战损舰艇战场“就医”。该船可满足我海军大型导弹驱护舰、2万吨级补给舰、两栖战舰、核潜艇和6 000~20 000吨左右海军专用辅助勤务舰船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报道,印度国防与研究发展组织(DRDO)宣布,该国自行研制的中空长航时无人机(MALE)“鲁斯图姆”2(RustomⅡ,意为“武士”,也被称为Tapas 201)于2016年11月16日在位于班加罗尔附近的吉德勒杜尔加试飞基地完成首飞。此次首飞得到了印度航空质量保证总局(DGAQA)和军用航空器适航和认证中心(CEMILAC)的批准。而首飞后不久,该型无人机就参加了201
K是什么?  毁伤力或火力  K正是武器集成系统的核心  俄罗斯之所以能与美国抗衡  就是因为  毁伤力或火力的突出      从骡马到摩托,从机械化到信息化,60年强军之路的步伐铿锵有力。2009——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乙丑年的大阅兵无疑是这一系列变革的最精髓表现。  信息化之重要毫无疑问。C3I、C4I、C3ISR——早不再是浅蓝色的开放,已然渐渐变成了一潭很深很深的水。当然,我们又岂能忘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