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晋育1号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新品种晋育1号是太原一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170016),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种植。通过对晋育1号的选育经过、亲本来源以及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的介绍,加深对该品种的了解,以利于更广泛地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晋育1号;栽培技术;制种技术;要点
  山西春播中晚熟玉米区主要包括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上党盆地及周边浅阶地,阳泉市郊区、盂县、平定县,晋中东部昔阳县,临汾东部丘陵,忻州、吕梁、临汾3市西部黄河沿岸,海拔750~1 170 m,面积27 079 hm2,占全省面积的17.3%。
  太原一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晋育1号(审定编号:晋审玉20170016),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1   品种选育及亲本来源
  1.1   选育经过
  晋育1号是太原一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海南用自选自交系Z25作母本、自选自交系HF23-1作父本进行杂交,经过2011年鉴定试验、2012年品比试验、2013年预备试验、2014—2015年区域试验、2016年生产试验选育而成,试验名称为府玉1419。
  1.2   母本来源
  1.2.1   材料来源
  Z25是用外引系PH6WC与PH09B杂交F1再杂交PH6JM,经过5代自交选育而成。
  1.2.2   世代系谱
  PH6WC×PH09B(2007年夏)→F1×PH6JM(2007年冬)→三交种F1(2008年夏)→S1自交(2008年冬)→S2自交(2009年夏)→S3自交(2009年冬)→S4自交(2010年夏)→S5自交(2010年冬)→S5(性狀稳定)。
  1.2.3   特征特性
  幼苗第一叶叶鞘呈浅紫色,叶尖端为尖到圆形,叶缘浅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丝浅紫色。株高235 cm,穗位高85 cm,果穗筒型,穗行数14~16行,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红轴。
  1.3   父本来源
  1.3.1   材料来源
  HF23-1是用外引系PH4CV与自选系EI53杂交,经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EL50为S168/济533选系。
  1.3.2   世代系谱
  PH4CV×EI53(2007年夏)→F1自交(2007年冬)→S1自交(2008年夏)→S2自交(2008年冬)→S3自交(2009年夏)→S4自交(2009年冬)→S5自交(2010年夏)→S6自交(2010年冬)→S6(性状稳定)。
  1.3.3   特征特性
  幼苗第一叶叶鞘呈浅紫色,尖端为尖到圆形,叶缘浅紫色,颖壳浅紫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株高205 cm,穗位高65 cm,果穗筒型,穗行数14~16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晋育1号在山西省中晚熟玉米区种植,春播生育期平均128 d,比对照先玉335晚熟1 d。幼苗第一叶叶鞘为浅紫色,叶尖端为尖到圆形,叶缘浅紫色。株型紧凑,总叶片数20片,株高293 cm,穗位高107 cm,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较小,侧枝姿态直,一级分枝3~5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15~20 cm,花药(新鲜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20.0 cm,穗行数16.4行,行粒数39.7粒,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5 g,出籽率86.0%。
  2.2   品质
  2016年经原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748 g/L,粗蛋白质10.54%,粗脂肪3.60%,粗淀粉73.42%。
  2.3   抗性
  2014—2015年山西农业大学抗病性接种鉴定,感丝黑穗病、大斑病、穗腐病、矮花叶病,中抗茎腐病,抗粗缩病(表1)。
  3   产量表现
  2014—2015年参加山西省中晚熟玉米生态区耐密组区域试验。其中,2014年平均产量936.0 kg/667 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9.5%,7点试验6点增产,增产点85.7%;2015年平均产量916.2 kg/667 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2%,8点试验8点增产,增产点10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26.1 kg/667 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8%,增产点93.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79.0 kg/667 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8.3%,7点试验7点增产,增产点100%(表2)。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
  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平地或缓坡地种植。秋季翻耕或旋地,春季耙耱,要求土地平整,土壤细碎无土块。
  4.2   播种
  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中晚熟玉米区,以及≥10 ℃活动积温在2 700 ℃以上区域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25日—5月10日。一般肥力地块种植密度4 000株/667 m2,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密度4 500株/667 m2。在土壤地温达到10 ℃时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4~5 cm,播前进行种子包衣,预防丝黑穗病和地下虫害。机播时应注意慢速、匀速行驶,确保下籽均匀。   4.3   施肥
  播种前施复合肥40~60 kg/667 m2,有条件的可以施农家肥1 000 kg作为底肥。出苗后3~5叶期,喷施玉米专用除草剂防治杂草,喇叭口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20 kg/667 m2。
  4.4   管理
  适时定苗,及时中耕除草,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注意防治病虫害,播种前用福亮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喇叭口期如果有玉米螟发生,采用高效氯氟菊酯80 mL/667 m2或杜邦康宽20 mL/667 m2兑水30 kg进行喷雾处理。该品种后期感大斑病,建议在大斑病高发区慎用[1]。
  4.5   收获
  适时收获可以促进粒重增加,提高产量。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安全隔离
  采用适宜的隔离措施,确保隔离安全,保证制种质量。制种地块空间隔离要求达到300 m以上,避免隔离区外其他玉米品种的花粉飘入造成生物混杂。
  5.2   播前准备
  精细整地,保证土壤墒情良好。要求地块平坦、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施足底肥,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严格遵守制种方案,明确父母本比例、错期、密度等特点。
  5.3   规格播种
  (1)播种。亲本种子生活力、顶土力较弱,要争取适期早播,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播全苗。最佳播种时期是5~10 cm地温稳定在10~12 ℃。播种深度3~5 cm,要求下籽均匀,播量准确,覆土、镇压良好。严格分清父、母本行,严防错行、串行、漏行。
  (2)错期。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保证制种质量和产量。父、母本错期播种,先播母本,5 d后播50%父本,母本露头后再播50%父本。
  (3)行比。父、母本种植行比为1∶6。凡是不连片的地块两侧必须播种1~2行父本,以保证授粉充足。
  (4)密度。母本种植密度设置为5 000株/667 m2,父本种植密度设置为1 200株/667 m2。
  5.4   田间管理
  播种后5~6片叶时定苗,同时根据自交系的典型性状,进行去杂去劣。母本留性状一致的匀苗,父本根据母本整齐情况大、中、小留苗,延长花期。全生育期灌水量400~420 m3/667 m2。开花授粉10 d后,要经常保持田间湿润,不能缺水。收获前30 d停水,以促进果穗成熟和脱水。及时防治玉米螟、红蜘蛛、瘤黑粉病等病虫害。
  5.5   去杂去劣
  根据亲本典型性状,认真去杂去劣,在苗期、抽穗前、抽穗中、收获脱粒前分4次进行。母本田间杂株率不超过0.2%、父本不超过0.1%。父本的杂株必须在散粉之前拔除,母本的杂株在去雄前完全拔除。母本的果穗要在收获后至脱粒前进行穗选,其杂穗率在0.3%以下时才能脱粒。
  5.6   母本去雄
  母本去雄是杂交制种的中心环节,要做到及时、彻底、干净。母本行的全部雄穗在散粉前及时、干净、彻底拔除,对紧凑型自交系采取带1~2叶去雄的办法。拔除的雄穗埋入地下或带出制种田妥善处理。母本花丝抽出后至萎缩前,如果发现植株上出现花药外露的花在10个以上时,即定为散粉株。
  5.7   辅助授粉
  为保证制种田授粉良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特别要注意开花初期和末期的辅助授粉工作。如果发现母本抽丝偏晚,可辅之以剪苞叶和带叶去雄等措施。授粉结束后,要将父本全部砍除。
  5.8   收获脱粒
  在母本籽粒完全成熟后方可收获,收获后单独运输,专场晾晒,分别保存,严防机械和人为混杂,严防雨淋霉烂和湿种受冻。严禁将刚收获的穗子堆放,否则容易造成高温捂种,丧失发芽力。脱粒前要严格以穗型和粒型、籽粒大小和颜色、穗轴色等典型性状为依据进行穗选,穗选合格后,当玉米果穗水分达到18%左右时方可脱粒。
  参考文献:
  [ 1 ] 馮建,张国宾,郑淑云,等.玉米新品种农华5号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种业,2019(1):70-71.
  (收稿日期:2019-05-08)
其他文献
摘 要: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无论是用作青贮、饲料,食品加工还是日常食用,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占据很大的比重,社会对新的玉米组合需求日渐增大。贵卓玉9号作为一个耐瘠薄的山区玉米组合,经过几年来的推广,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品种,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贵卓玉9号种子的生产过程,从基地的选择与建立、生产技术要点及收储与鉴定等方面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贵卓玉9号;種子;生产技术  贵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与市场以及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需要在整体程度上维护地区环境的发展,因此无公害农业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在农产品的市场上,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无公害农产品具有的健康特点与人们的消费关注点相吻合,成为市场中受到欢迎的农产品。因此,无论是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还是关注到市场因素,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都应该受到重视。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农林产业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对当前的果树管理和栽培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鉴于此,对果树栽培技术要点与栽培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果树栽培;技术要点;栽培管理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1-0070-02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志码: B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对于水果产
摘 要:天华谷尖茶作为安徽名茶之一,凭借色泽、形态、清香、鲜爽等特点从众多茶品中脱颖而出。从选种耕作、茶园除草和施肥管理3个方面分析了天华谷尖茶的栽培要点,并围绕鲜叶采摘、摊放、杀青处理、茶叶理条、烘焙装箱等流程探讨了天华谷尖茶的加工技术。  关键词:茶叶栽培;茶叶加工;杀青处理  安徽省太湖县自唐代以来便享有“茶叶之乡”的美誉,天华谷尖茶主要产于太湖县的天华峰区域,自1996年起恢复生产。天华谷
背景:缺血预处理能有效提高骨骼肌缺血耐受性,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期间的坏死范围,但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文献报道不多.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茶叶作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越发被人们所追求。茶叶因种植方式不同,品質相差较大,价值高低不等,销售市场也相应不同。作为茶叶种植基地,为实现更高收益并形成品牌效应,种植无公害茶叶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简单探析了无公害茶叶的高效种植与管理技术,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茶叶品质,为我国茶文化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管理技术  众所周知,茶叶品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9-0080-01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苗木是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业建设的重要基础性保障。面对当前林业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林业育苗也出现资金紧缺、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困境。为了促进幼苗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我国林业建设需提供更多的优质、合格的幼苗,需时刻关注现代林业育苗栽培与管理技术并加强创新,从不同的角度探
鄗育101是以BT853为母本、T317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无限生长型鲜食番茄新品种,适宜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早春、秋延后及越冬保护地栽培,2018年1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民收入中占重要部分。玉米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产量较高,是一种有很高经济效益的农作物,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通过推广玉米种植技术,不断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改进,对于提高玉米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  1 玉米种植技术  1.1 选择种植地  在进行玉米种植之前,需要对种植地的气候及地形条件有全面的了解。在我国,由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应当充分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与安全性。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步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基于此,概述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特点及其推广优势,分析了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方法。  关键词: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推广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6-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