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元宵节记忆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p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江南小城,那时人们很看重元宵节,过节那天街上特别热闹,有花灯可看,有灯谜可猜,还能欣赏舞龙舞狮和跑旱船。父亲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穿着粗布衣服的民间艺人,过节时,他们会在大户人家的家门口玩杂耍,一番卖力的表演后他们能得到不少赏钱;要是人家心情好,他们还会额外得到年糕、汤圆、面粉、猪油等当时的紧俏物品,表演的班头自然要千恩万谢。父亲说当时杂耍项目繁多,不少民间艺人的技艺相当高超,他们表演的抖空竹、崩铁鏈、硬气功、走竹竿等往往喝彩声一片。父亲最喜欢看的是滑稽戏,表演者能翻跟头能打拳,他们常戴一顶用纸烟盒糊的帽子,穿一件大褂,一个人扮演几个角色,连说带唱,语言诙谐,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我是“70后”,我小时候的元宵节没有父辈时那么热闹,民俗活动也少了些,我印象最深的是提着花灯遛街。那时的花灯要自己做,元宵节早上我从杂货铺买来竹篾、宣纸、红绳、颜料、蜡烛等材料,搭好形状,糊好纸,画上图案,花灯就基本做完了。晚上吃完汤圆,我便迫不及待地点燃花灯里的蜡烛,用木筷挑起花灯,跟小伙伴们一起上街。孩子们提着花灯排着队沿着大街走,时不时还要在队伍里嬉闹一番,街上成百上千的花灯造型各异,在夜色的映衬下好似繁星,特别好看。游街后大家聚在公园里猜灯谜,猜中灯谜的孩子还能得到奶糖、铅笔、橡皮、文具盒、饼干等奖品。多年来,我的抽屉里一直保存着当年猜灯谜得到的绘着孙悟空图案的文具盒,它承载了我太多的童年记忆,虽然搬了几次家,我总舍不得丢弃它。
  日子如流水,我成家立业有了女儿。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愈发觉得传统文化在女儿这代人中逐渐淡漠。为了在女儿的记忆里留下元宵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印记,每年元宵节我都带女儿逛庙会。傍晚,庙会里的各式花灯都已点亮,整条街流光溢彩。女儿最喜爱生肖灯笼,我为女儿选了一盏灯笼,我们掌灯逛庙会,十分有趣。逛庙会既感受节日喜庆的气氛,又能看舞龙舞狮踩高跷,女儿自然玩得不亦乐乎。那些民间手工艺人还会摆摊做生意,有捏面人儿的、有吹糖人儿的、有画糖画的,我一边逛庙会一边给孩子讲述元宵节的故事和传统文化,带孩子到老手艺人跟前观看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让女儿从小感受民俗魅力,从而热爱民族传统节日。
  三代人的元宵节记忆具有时代的烙印,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元宵情结”,这种“情结”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其他文献
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 年),蔡州刺史吴元济据淮西叛乱。当时,朝廷武事悉由宰相武元衡决断,武元衡力主征讨吴元济。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替吴元济请赦,朝廷不允。李师道便佯装出兵寿春攻打吴元济,声称支持朝廷平乱,却暗中支持吴元济叛乱。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李师道派人偷偷烧毁了位于河阴的军需粮仓,又派他豢养在长安的刺客,趁天黑暗杀了准备出门上朝的武元衡,刺伤了另一位宰相裴度。猖狂的贼人
近日, 山西大同一家三甲医院医生自曝当医生十几年间,共收受回扣超过50万元, 且医院领导也参与其中,引发舆论热议。目前, 大同市卫健委已牵头组成调查组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  事实上, 医疗行业收受回扣问题早已不是新鲜事。根据公开可查的法院判决文书统计,2016年至2019年间全国百强制药企业中, 有超过半数被查实存在直接或间接给予回扣的行为, 其中频率最高的企业三年涉案20多起。  记者调查发现,
2月18日,春节档黑马《你好,李焕英》票房正式跨过30亿大关,贾玲几日前放言的一句“票房过30亿就减肥”,揽聚了比电影本身更多的关注。   2021年初,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女导演由此诞生。十天前,或许谁也没想到过,摘取桂冠的人会是贾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好,李焕英》是悲剧,是反复搅拌人泪腺的那种悲情。有意思的是,从职业性质而言,贾玲可是一名喜剧演员。   一个给大众带来十几年笑
古韵流香的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商业中心,如今虽繁华不再,但精致的慢生活却保留下来。  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但对于酷爱美食的我来说,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的淮扬菜,不论何时都具诱惑力。  扬州人称早点为早宴,他们喜欢到附近的茶社吃早点,如果是款待贵客,则一定要去冶春、富春这样的茶社。据说扬州美食的兴盛与扬州盐商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旧时盐商虽富甲天下,但碍于地位不敢张扬,只能通过美食来炫耀。每位
古有西伯利亚雪橇犬,此犬聪慧,惜生愚相,且偏遇愚人。犬不知人愚,愚人不知犬慧,故两看两相喜,不亦乐乎。  是日日中,当食。客诣愚人于其家。愚人忙设酒杀鸡作食。待食,犬本蜷于地下,倏尔,犬跃于客身,嚎叫不止。愚人甚奇之,愤慨难息,忙斥犬。  初犬仍紧扑不放,训,乃止。愚人望其愚相,言:“余怒!岂有此理哉!”  犬愧,仍低语。愚人更怒,思:此愚相实使吾烦,有犬胜此犬!  于是嘱仆人再置买。  此時,仆
题目  二十年后,我……  题解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这是全命题作文。学生容易将题目中的省略号误认为补充符号——下划线,于是将题目误解成半命题。  作文都强调审题,想象文也不例外,只不过想象文需要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体现出想象元素罢了。  “二十年后,我……”如何审题呢?  题目中有四个关键点。“二十年”“后”“我”“……”。  “二十年”并非沧海桑田的漫长时光,但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也是很长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做题的思路,外婆进来用闽南语说道:“你妈的朋友拿了米和油来,跟我下去拿一下!”  我头也不抬地同样用方言回答:“不要,今天作业多着呢。”  外婆急着嚷道:“不行,人家在下面等着呢!而且我不会说普通话!”  我极不情愿地下了楼。一路上外婆不停地念叨:“唉,不会说普通话呀,电视也看不懂,与人都无法交流……”  忽地,我想到了今天学姐演讲的内容——讲好普通话。是啊,在当今社会,普通话在
“抠像演出”和替身泛滥一样恶劣  事件回放  改编自网络作家风弄同名小说、在湖南卫视开播的古装剧《孤芳不自赏》,遭遇口碑滑铁卢:豆瓣评分从一开始的8.2分骤跌至4.1分,超过六成观众给出1分差评。大家愤怒的口水,指向剧中钟汉良和杨颖两位主演大量只拍近景和特写的“假演”,而制作方粗糙的后期“抠像”合成技术,不仅无法让观众入戏,更感觉被欺骗。  时事鲜评  “抠像演出”某种程度上比替身泛滥还要恶劣,它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所有人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生活”也是作文的常见话题。比如,家庭生活中的父母之爱、手足之情、生活感受、成长代沟等等,可写的事情很多,大部分同学也有话可说,但要写出新意不容易。怎样把握好这个话题进行写作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选材角度要小,尽量从琐事着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作文题材过大很难表现深刻见解,试着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展现真实生活、思考生活内涵的文章反
进入炎炎夏日,高温天气常让人们心生“畏惧”,需要出门时,大多是防晒霜、遮阳帽齐上阵,感叹“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   过去,古人们也一样面临着类似问题。那个时候的防晒神器和避暑纳凉的方法,都有哪些?      帽子、遮阳伞……古代那些防晒神器   对古人而言,比较常用的防晒装备之一是帽子。《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妇人施冪离以蔽身,到唐永徽始用帷帽,用薄纱掩至颈,谓之浅露。”   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