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奇异美:三角形“两角平分线”夹角的探究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gz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讲评时,老师安排我讲解下面这道练习: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探究活动中有关幂的结果的个位数字是什么的问题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31=3、33=9、33=27、34=81、35=243、36=729、37=2 187、38=6 561…其结果的个位数字分别是3、9、7、1、3、9、7、1…个位数字显然是4个数字循环出现.我提出的问题是:还有什么数字的n次幂(n为正整数)的个位数字是4个数字循环的呢?有其他循环情况吗?  经过我们小组的探究与验证,猜想出下面多个
期刊
期刊
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探索了数的计算规律.当我看到这张表格时,每个算式结果中的数字与幂的底数之间的关系令我惊叹不已!  每个算式结果的最后两位都是25,再观察25前面的数字与前面幂的底数发现:底数把5去掉后剩下的数字与它本身加1后所得的数的积就是25前面的数字,即可以表达成(10n 5)2=100n(n 1) 25(n取正整数).  更一般的是下面的探索:21×29=609,  34×36=1 22
学习7.2节时,我并没有满足课本上例题的一种解法,而是在自习课上想到了多种解法,下面是我的一些解法:  例 如图1,AB∥CD,∠A=∠D,判断AF与E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教材上说明“AF∥ED”是利用“∠D=∠BED”“∠A=∠D”等量代换到“∠A=∠BED”实现问题的突破. 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A=∠AFC”“∠A=∠D”等量代换到“∠D=∠AFC”,请看:  解法二:AF∥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