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针穿刺活检在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与B1型胸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iori1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和B1型胸腺瘤病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粗针穿刺活检在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连续诊断的34例T-LBL和10例B1型胸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纵隔粗针穿刺活检获取标本,并经手术标本病理诊断确认。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粗针穿刺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 T-LBL患者以小于30岁为主(73%),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3.3:1。B1型胸腺瘤平均年龄43岁(40岁以上占50%),男女比2:3。T-LBL患者均有胸闷、气短、咳嗽等临床症状;B1型胸腺瘤患者中3例出现胸闷气短症状,2例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影像学特征:两组患者均为前纵隔单发肿物,肿块>10cm者在T-LBL患者中占88%,在B1型胸腺瘤患者中仅占50%。T-LBL患者全部可见肿瘤侵犯引起的胸腔或心包腔积液,而B1型胸腺瘤无此特征。病理学特征:T-LBL的瘤细胞在纤维组织中呈"列兵样"浸润性生长(65%),有骨骼肌组织侵犯(41%)和肿瘤性坏死(21%),而B1型胸腺瘤无此特征。所有B1型胸腺瘤均保留胸腺小叶结构,可见粗大纤维间隔,但仅3%的T-LBL保留胸腺小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所有B1型胸腺瘤均可见完整的细胞角蛋白网,但T-LBL的细胞角蛋白网破坏。T-LBL和B1型胸腺瘤出现周围脂肪组织浸润的比例有差异,分别为59%和20%。结论 T-LBL与B1型胸腺瘤在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上有明显差异,以病理学特征的改变最具鉴别意义。密切联系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助于提高纵隔粗针穿刺活检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正> 公元十七世纪中叶,中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复杂的阶级、民族斗争。斗争的结果,新起的清王朝消灭其他敌对势力,实现了国家统一。这次统一重新开始了社会比较安定的
2019年12月下旬,国内棕榈油价格再度冲高,主力2005合约期货一度达到6300元/吨左右,现货价格更是突破6500元/吨。棕榈油价格走强,源自于对东南亚棕榈油减产的预期,随着马来西
报纸
[目的]探讨应用SimMan综合模拟人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尝试运用SimMan综合模拟人对55名护理专科生进行《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采用自行设
本世纪初,我国政治系统为了疏导"低重心"的农村教育格局,在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及农村小学生锐减等背景下实施"撤点并校"政策。通过田野调查可知,受到政策执行监控及当地小
韩国语是小语种,语言环境极为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把韩语影视剧引入课堂教学中把课堂变韩语实践的场地,让学生把情景和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学习得愉快和轻松,使学生高效
鉴于解决国内交通拥挤,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选取上海市作为公共交通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影响公共交通发展的因素,找准上海市公共交通定位,进一步探求上海公共交通可持续
目的 探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 33例 ,分析缺损的部位、范
<正> 中国古代是否经历过奴隶制社会,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实有赖于对中国古代奴隶制具体形态的认识:如果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种发达的奴隶制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本科及以上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的认知现状及影响护理人员开展循证护理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上海地区13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的722名本科及以上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