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理念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来源 :健康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护理新理念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50名工作者根据护理新理念应用前后分成常规管理组25名和精细化管理组25名,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知识掌握率和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 常规管理组护理人员知识掌握率为76.00%,精细化管理组为100.00%;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常规管理组为31.67%,精细化管理组为8.33%;常规管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是76.67%,精细化管理组是98.33%,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毒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测绘是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流程,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测绘质量,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积极创新测量技术手段.文章对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了简述,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优势,探究了建筑工程测绘测量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要点、注意事项.
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多测合一”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的要求,其次探究了建筑工程“多测合一”的改革重点,接着说明了建筑工程“多测合一”验收测绘的具体内容,最后以莆田工程建筑项目为例说明了对于“多测合一”的应用.
目的: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及饮食护理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选取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随机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及饮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剖宫产概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经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在妊娠结局中早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
文章阐述了民用建筑火灾的特征,分析了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注意事项,说明了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要点,以期为相关的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提供借鉴与帮助.
目的:此次课题主要分析了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后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的研究样本是选择来我院采取治疗的脑出血患者,样本量抽取80例,然后将这些样本量分两组,其中一个组设定成常规组,该组中的患者(40例)接受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另外一个组则设定为研究组,该组中的患者(40例)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样本分组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个性化饮食护理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是对病例进行收集的时间,9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选自本院,抛硬币法为分组依据,47例纳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7例纳入试验组,行个性化饮食护理,两个组别的比较项为依从性.结果:试验组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的依从性在进行比较方面,前者高于后者,并显示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个性化饮食护理运用到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并可有效提高依从性,具有推广的价值.
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可全面保障建筑物质量,为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问题,提出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期有效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目的:对儿科门诊输液室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将本院门诊收治的68例输液患儿纳入到本次对比实验中,将其采用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4例,在研究中应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改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一个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每个环节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保证各项资金都能够被合理有效地应用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优化措施,包括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将信息化技术作为管理手段和工具、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
采取合理的措施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基于此,文章从积极开展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重点关注限价设计管理、加大项目招投标工作管理力度、改善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做好管理团队建设、完善配套管理制度、优化项目后期管理、强化技术管理这几项措施出发,希望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效,为建筑工程领域的建设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