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潮间带湿地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碳汇等重要生态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潮间带湿地现状是实现潮间带湿地可持续管理目标的基础.先前的潮间带湿地分类研究依赖于训练样本、人工设定阈值或后处理等,本研究基于GEE (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开发一种自动、快速、高精度的潮间带湿地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高质量密集时序Sentinel-2影像堆栈;然后,分析不同潮间带湿地的遥感特征,基于最大光谱指数合成算法(MSIC)和大津算法(Otsu)建立多层自动决策树分类模型.应用该
【机 构】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春130102;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海口571100;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间带湿地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碳汇等重要生态功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潮间带湿地现状是实现潮间带湿地可持续管理目标的基础.先前的潮间带湿地分类研究依赖于训练样本、人工设定阈值或后处理等,本研究基于GEE (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开发一种自动、快速、高精度的潮间带湿地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高质量密集时序Sentinel-2影像堆栈;然后,分析不同潮间带湿地的遥感特征,基于最大光谱指数合成算法(MSIC)和大津算法(Otsu)建立多层自动决策树分类模型.应用该方法对2020年福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潮间带湿地进行分类,得到的总体精度为96.5%,Kappa系数为0.95.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内潮间带湿地包括红树林、互花米草和滩涂3种类型,面积分别为82.46 hm2、218.26 hm2和496.84 hm2.本研究的方法能够实现潮间带湿地的自动、快速、高精度分类,对潮间带和其他内陆湿地的精准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农业农村仍然是关键环节.为此,必须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新发展阶段应当进一步优化乡村治理理念,优化乡村治理方式,优化政府乡村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政府协同治理职能.
通过显式有限元法建立轮轨滚动接触模型,用于分析110 m口径射电望远镜滚轮经过焊缝时的应力变化.建模时不仅考虑焊缝处材料的差异,同时还考虑轨道焊缝处表面不平度和摩擦系数的影响,分析了滚轮经过轨道焊缝时轮轨间作用力的瞬态响应.采用层级细分技术对轮轨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求解精度较高.将网格划分模型用于瞬态分析发现,焊缝处表面不平度对轮轨间作用力影响较大,使轮轨间米赛斯(Mises)应力增加了约20%,可能对轨道长期可靠服役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需要定期对轨道的状态进行检测与维护,保障轨道的
随着遥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遥感数据,国内外涌现了众多遥感云计算平台,使得全球尺度、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快速分析和应用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国内外遥感云计算平台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大数据时代国内缺少功能完备的遥感云计算平台,且国外遥感云计算平台对国产卫星数据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容器云技术,构建了包含国产卫星数据且集数据、算力和技术于一体的时空遥感云计算平台PIE(Pixel Information Expert)-Engine Studio,实现了脚本驱动的遥感数据的按需获取以及海量数据的快
卫星遥感是人类观测地球的主要途径,随着遥感技术商业化,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数量快速增长,涌现出许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和全球遥感星座,使用卫星对地球进行更全面、更精确、更实时的监测成为可能,但目前卫星遥感数据获取存在重复、盲目、不及时,与用户需求脱节、大量数据闲置等一系列问题,缺乏一个有效的平台和应用模式,搭起卫星数据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本文基于只需对变化信息进行定向监测和更新即可实现对地表实时监测这一前提出发,提出了一套卫星遥感和互联网结合的地球实时变化监测在线服务云平台,平台通过以用户感兴趣区域的自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