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zh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了语文作业的基本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作业设计必须关注其人文内涵;“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明了作业设计的思路。因此,设计语文作业不能仅仅考虑巩固课堂知识,还要力争通过作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切实保证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认识;语文;作业;有效性
  作业是师生在这片学习园地里,通过共同耕耘缔结的劳动果实,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就好比是秤,能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和少;又好比是一面多棱镜,能照出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然而在语文作业设计的时候忽视其有效性已经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为抢时间,来点儿“题海性”的作业,管用;为了救急,来点儿“随意性”的作业,方便;为立威信,来点儿“强制性”的作业,凑效;为方便批阅,“一刀切”的作业最为省事。于是,学生成了作业的傀儡,在行为和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毫无个性和创造力,重复而又无效。
  因此,科学地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对改变不良的教学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在设计语文作业的时候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考虑语文知识的系统性
  一节课上所学的知识是零星的,通过梳理归纳才能系统化。能力本身很难量化,通过有序的训练才能显露。这种有计划、有条理、成体系的训练过程就是系统化作业。它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从初一到初三,布置作业可按阅读、积累、写作三大板块构建体系。积累体系有:(1)由字词句向篇章发展;(2)由单一文体或形式向多样发展。阅读体系有:(1)文体上,由记叙文向说明文、议论文及其他文学作品、应用文等样式推进;(2)范围上,由国内向国外、个人向群体推进;(3)方法上,由浏览、粗读向精读、细读、品读推进。写作体系有:(1)由片断、小作文向大作文推进;(2)由对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单一运用向综合运用推进。
  如果能这样布置作业,就能既有宏观调控,又有微观布局,横竖整散都成体系,是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的。
  二、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能力,只是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构建主义强调学习的多元化。新课标也倡导语文教学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认知水平。一个班级几十人,若以大多数中等生为准设计作业,置优差两头不顾,就会造成学困生完不成,优等生“吃不饱”;如果以优等生或者学困生为准设计作业也会顾此失彼。所以要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设计的作业就要尽可能地适应每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三、考虑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在“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注重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集实践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语文作业活起来。作业的形式可以有这么几种:
  模仿。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学了《石榴》一课,可以仿照课文写法为家乡的某个特产写个广告词,要求抓住其形状、颜色、味道、作用等方面来写,看谁写的广告词最吸引人。这样的作业,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接近家乡、热爱家乡。
  画画。学完《故乡》不妨让学生根据文章的描绘展开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美丽的画;学完《阿里山纪行》,可以让学生画出游览路线图;学习《人民英雄纪念碑》,要求画出平面图,并标出建筑物名称等。这样的作业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得到锻炼,陶冶了学生美的情趣。
  续编。有些课文,言已尽而意未完。可引导学生按文章思路,进行合理想象,续编课文,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学习完《我的叔叔于勒》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设想假如于勒真的发财回来后菲利普夫妇会怎样对待他。
  录音。学完《春》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后,让学生选取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用录音带录下来,带到课堂放给同学们听,互相交流,互相鉴赏。这样一方面养成了学生在家自觉朗读的习惯;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相互评比中得到提高。
  四、考虑作业内容的开放性
  加德纳说:“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自主选择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作业内容、形式以及作业的完成时间和方式,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编自创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作业设计的工程师,给学生一个机會,学生会还给老师一个惊喜。让学生在自编自创作业的过程中会认真钻研教材,从课外搜集与此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展延伸类。学完《对联六则》后,我布置学生对对子。有的学生可以对词语对,有的学生可以对句子对,从而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一些实在不会做的同学也不勉强他们一定要做,允许他们在同学交流时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有所提高就要给予鼓励。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考虑语文思维的创新性
  创新是现代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区别。多年来,语文教材虽不断改革,但仍有不少篇目缺少鲜明的时代特色。有些篇目我们父辈读过,我们读过,如今我们的孩子仍然在读,对这些篇目,我们设置作业往往是复制有余,创新不足。那么如何创新呢?首先,要从思想上克服惰性和定势,有创造性地设计作业;其次,我们设置的作业要给学生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像“中年的水生……”“宇宙里还有些什么?”“假如孔乙己考中了……”等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设置,会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造,学生在不断创造中学习。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走出课文,走进生活。真正发挥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作用。比如:可以进行读写积累。让学生读名著、学名篇,品味好词好句。让学生在璀璨的文化宝库中自由徜徉,撷取语言精华,充实语言素材,加固文化底蕴。还可以进行调查访问。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访问身边各行各业的人,调查社会各种各样的事,指导学生为商品写广告,为学校和班级出点子、提设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
  六、考虑语文作业的教育性
  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是为了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语文教学又肩负着语文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训练自然不能忽视。我们可以通过节日专题性作业,让学生帮父母做家务,体验父母的辛劳;让学生去商场购物,接触缤纷的社会大舞台……对于这类作业的布置,应力求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思想。
  总之,我们要正确、全面、深刻认识作业的作用,摒弃以往单一机械的作业形式,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世界。让学生通过有效性的作业,有初试深浅的体验,有喜怒哀乐的渲泄,有酸甜苦辣的品味。这样,作业将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畅游语文海洋的风帆。
其他文献
【摘 要】微课与常态45课堂相较而言的活化课堂,主要特点是“微”,即是“小”、“短”之意。微课因切口小、要点集中、学生全参与等主要特点,而利于开展探究学习,实现课堂的“翻转”。文章就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微课在初中英语翻转课堂构建的主要作用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微课;英语课堂;翻转课堂  微课是在新形势下的诞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之所以称之为“微”,是因为时间短、内容少而精——针对
SLI显卡.DIYer再熟悉不过了。通俗说.SLI就是一块主板插2块PCI-E显卡。并且能协同工作的显示技术.因此支持SLI技术的主板上会有2个PCI-E插槽。早先有“硬SLI”和“软SLI“的说法
【摘 要】众所周知,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由于历史本身具备一定的年代性,而学科知识点也比较复杂,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觉得其枯燥无趣,因此为了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就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寻求突破,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对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其应用价值,希望能够为高中历
近几年来,技校大规模扩招,生源较杂,学生普遍在学习成绩、基本素质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恐怕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又由于大部分同学是从高考、中考中分
建立关于数字影像产品的全方位、科学专业的评测实验室,精确和全面地描述一个数字影像产品的能力和作用,并给出公正、客观、科学的评测报告以正确地指导消费,已成为我们数字影像
针对新建地方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目的是使这个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案例教学环节真正达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