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ladr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性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新课改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应试教育已经给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人才的封闭性和缺乏创新性让很多人意识到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标准,不断改革和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教育。因此,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下,笔者立足于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颇深。传统的科举考试,就是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真实写照。范进中举的故事,不仅刻画了当时人们刻薄世俗的社会风貌,更从另外一个层面描写了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教育悲剧的再次发生,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伊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远比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加重要。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主观方面。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本思想已经成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迎合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惜一切实施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每天在题海中找不着北,依然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考试水平,无法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这是基于教师的主观因素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的因素。
  2.客观方面。
  从哲学的角度理解,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亦是如此。从根本上讲,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当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同样的道理,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也会出现这些问题。从微观的角度理解,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很多家长外出务工,这种务工会出现很多问题,家长的长期缺席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管理和管教,懒散、缺乏规划性,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以上,笔者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总结下来,主要是有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
  1.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给学生讲解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学会融会贯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德育教育,在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天生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为了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对于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避免喧宾夺主的教学现象出现,避免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课件出现。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并通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既好又快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真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韩爱莲.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J].学周刊,2011(21)6.
  [2]李俊敏.一浅探小学语文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2,66一67.
  [3]徐鹏.新课程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6):2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为学生减负这一观点也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但是收效甚微。文章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学生课业过重除了应试教育和中考的原因外,还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和布置作业不合理的因素影响。要实现真正的为学生减负,就需要从增加教师的课前准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精简布置的作业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业负担 减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摘 要: 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本文提出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及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成果的措施。  关键词: 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阅读方法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
前些年,大家都在关注经济,期待奇迹立马改变目前的这一切,但无论经济如何不好,人们追求时髦的脚步似乎依然没有停歇的意思。只是在选择如何把自己装扮得更得体、更时尚、更潮流时,绅士名媛们开始考虑自己的口袋是否殷实,这一现象很快被敏锐的时尚界人士捕捉到。于是,时尚产业开始在最适宜的环境下,推出一系列设计简约、略显朴素的产品。新朴素主义,自然水到渠成地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词汇。  我认为,新朴素在时尚潮流中的“
摘 要: 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培养小学生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如何打造富有诗意的课堂教学呢?本文介绍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文 教学对策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学习古诗文,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与理解我国优秀文化。语文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应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应是思想情感与审美情趣的
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一种共识:能说会道者能把平常的话题讲得引人入胜;嘴笨口拙者即使讲的内容新颖别致,听者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可见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财富,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法宝之一。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不应该单纯只注重应试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当做一门语言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使用其跟别人沟通。从沟通的角度出发,学习语文就是让学生能说会道,通过语文表达自己,通过语文把自
摘 要: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更为了促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发展,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逐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获得良好发展,同时,为学生健全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 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方法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需要对电教媒体进行巧妙运用,能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将语文的内容进行展现。本文围绕班班通环境下,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 班班通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在教学中加入班班通,可以很好地将如今的科技产品融入教学中,尤其是对语文的教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