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让青春在军旅生活中灿烂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为了祖国决战沙场一直是李贺的梦想,“血狼部队”历史悠久,传统厚重,一代代官兵铸就了“忠诚、血性、战胜”的精神内核,她接过老兵手中的钢枪,传承血狼精神,将能打仗、打胜仗作为最高追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以当一名优秀的特种兵为目标,为此,苦练各种本领。入伍5年,特种作战的十八般武艺,李贺样样精通,她是旅里的伞降教员、潜水教员,是战友眼中的“硬核女兵”。先后荣获旅嘉奖3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集团军践行强军目标先锋人物,北部战区优秀士官标兵。
   坚定信念志不移,在强固初心中坚定忠党报国信念
   受父亲的影响,李贺对军营充满了向往,一心想从军报国,并且有着“当兵就当特种兵”的信念。2013年,由于年龄不满足参军条件,她选择了与军人性质相似的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警校校训“能文能武,又红又专”的严格要求下,锻造了她坚毅勇敢的优秀品质,无论是生活还是训练上,都为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警校的培养,李贺更加坚信自己的梦要去军营中实现。2015年,在校学习看到征兵宣传的消息,她果断放弃大学生活毅然报名。
   下连分配时,卫生连、话务连都来挑选人,战友们一个个称心而去,她却无动于衷。因为,她早已打定主意,要当最苦最累也最牛的特种兵。刚到特战旅时,原以为在警校练就的底子够用,对考核非常有信心,但看到考核标准后,李贺才发现差距很大。为了尽快补足短板,她给自己制订了“5 3训练计划”,就是在白天完成格斗、射击、驾驶等内容后,每天晚上加練1个五公里,完成俯卧撑、仰卧起坐和深蹲起立“3个100”训练。没有人的时候,她也偷偷抹过眼泪,但她告诉自己可以哭泣但不能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个月的训练,她的五公里成绩提高了近5分钟,基础体能样样排在参考人员前列,成功通过选拔成为一名特战女兵。
   精武强能勇争先,在实战实练中锻造能打胜仗本领
   从小姑娘成长为铿锵玫瑰,常年的风吹日晒,李贺和其他女兵一样早就没有了女孩的柔弱,但是李贺坚信女兵最美:从千米高空的飞机上纵身一跃时最美,像男兵一样能出色完成任务时最美,把第一名的成绩从各路精英手中夺过来时最美……新兵下连,她仍主动加压,实行“5 3赶超计划”,一天下来,躺在床上浑身酸痛,心里却有一种收获进步的踏实感。抓绳攀登训练,别的女兵每组练2次,她练5次,手上脚上磨得都是血泡;射击训练,立姿据枪她在枪管上挂水壶,卧姿据枪她在枪身上放弹壳,吃饭的时候,胳膊肿得连筷子都拿不稳;滑雪训练,全副武装蹬滑她一蹬就是半天,拆掉装具,身上出的汗在空中都能凝结成白色的霜气……入伍第一年,参加单位“千人大比武”,李贺便获得女兵总评第二名的成绩,荣获嘉奖。
   2016年4月,李贺凭借出色表现,破格参加伞降实跳训练,“离机准备姿势定型”基础动作,一口气她坚持20多分钟,直到腿哆嗦到撑不住;锻炼双腿抗冲击能力,每天从1米多的高台上往下跳上百次,最后双腿和脚掌疼得失去知觉。经过2个月的艰苦拼搏,凭借平时苦练养成的肌肉记忆,李贺成功跳伞23次。第二年,她便担任伞降教员,成为特战旅首批女伞降教员,同年带领6人完成集团军抽考的伞降任务,并且在左侧肋骨骨裂的情况下完成2次实跳任务。2019年5月,正在休假的李贺被旅里紧急召回参加伞降集训,并担任伞降教员。这一年女兵独自完成伞降训练任务,在她的带领下,新跳伞员全部参加实跳,无一人受伤,得到了旅领导的高度评价。就是凭借超强度训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射击、潜水、驾驶、操舟……李贺样样精通,她是当之无愧的“硬核女兵”。
   血性充盈胆气豪,在无畏强敌中彰显巾帼风采担当
   只要迷彩在身,就无所畏惧。她不惧艰险、越难越勇,不畏强手、越战越勇,演示课目“捕俘格斗”当“假想敌”,右侧肋骨摔成了骨裂,直到疼痛持续近一个月了才去检查,拍片后医生说骨头已经开始自己愈合;潜水教员集训,在屏气考核时,男兵最好成绩是3分47秒,她憋到4分01秒,从水中出来时,面色苍白,脑子缺氧,一下瘫在地上。
   2019年,“特战奇兵2019”比武在广西桂林拉开帷幕,李贺和其他4名战友代表战区陆军女特战队员踏上征途。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比赛细则重新修订,不仅团体课目规则发生重大变化,还新增了崖壁攀登这个女兵们从未接触过的课目,此时离比武只有4天时间。李贺带领其他4名战友迎难而上。一次,她不小心从崖壁上直接掉了下来,幸亏战友在上面用自制的保险绳及时拉住,但手臂被划开了一个大口子,鲜血染红了作训服。就是靠着这种不畏难、不怕苦、不服输的劲头,她在比赛中战胜了一个个强敌,最终她所在的女兵团体在军事地形学、目标侦察、步手枪多种姿势射击3个团体课目取得2个第一、1个第二,团体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
   她常常对新兵们说:“如今的辉煌成绩,是老兵们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可真正要将这份荣誉延续下去的是你们。”这句话不知点醒了多少初入军营仍迷茫困惑的新兵。她一心扑在部队的建设上,为了单位发展不留余力尽职尽责,关心团结身边战友,帮助家庭有困难的同志,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成绩属于过去,当下催人奋进。战风沙、斗酷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践行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强军风采,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与担当。
其他文献
冥冥之中与航天结缘  9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年轻的时候学习的可不是航空航天,或者飞行设计类专业,他所学的甚至和这些专业根本就沾不上边。  1948年,时年19岁的孙家栋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来想学土木工程的他,鬼使神差,选择了汽车专业。就这样,毕业后想当一名桥梁工程师的梦想破灭了。尽管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专业,但是在哈工大,他的成绩也极其优秀。  常言说得好:机遇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195
80年代的前8年,我一直在学校食堂吃饭,最后2年则在单位食堂吃。那时食堂里的饭大致分成4个计量单位出售,2两起步,然后是3两、4两、半斤。女生或女同事打2两饭的居多;男生、男同事打3两、4两、半斤的都有。   那时大多数人都不富裕,吃饭都是以饭为主,吃菜只是为了配合着能吃下去饭。食堂的潲水缸里每天都会有一些剩饭剩菜,量并不算很多,而且每天有人来收,拖到郊区喂猪,所以也不算糟蹋粮食。   随着快
防水袋是户外运动中常见的小装备, 通常是被户外爱好者用于衣物、电子产品、证件等的防水、防潮之用,通过自己几年的户外运动,却发现防水袋与摄影爱好者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通过下面的小例子,我们知道在一些特定地区摄影,防水袋可以起到保护摄影器材的作用。2006年8月,我们十几位朋友一同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穿越腾格里沙漠,进入沙漠的第二天,遇到一场不大的沙尘暴,大家注意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纷纷将设备
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富裕县长胜村的一对老夫妻,正在思考着怎样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他们就是自费兴建垦荒文化馆的72岁的王其环、李秀英夫妇。   老两口花费了10天时间,把一枚枚党徽别在横幅上。“永远跟党走”几个大字居中,左面是与字同样大小的镰刀斧头图案,右面是“1921”字样,下面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光灿灿的条幅悬挂在文化活动室,引来了乡邻观看。移民垦荒建新村,创新栽种本领  
今年的春节聚会在大弟家。说起来,参加聚会的人也不算少,但是缺少主厨,洗菜、切墩甚至面案都有人,就是没有一个全能的大廚。我这几年虽然比着电影里的画面和截图,照猫画虎地做了大量难吃与不太难吃的菜式,但凡举家欢庆且有客人的时候,家人们一致认为这不是我实验的场合。大弟、弟妹、小弟弟及我等机动人员在厨房里随机组合成临时小组,商量着做菜,那菜真是一个哈哈哈,仅能保证第一干净第二熟,第三就上菜了。   也不是
周末,我问一个朋友,在与家人喝茶,还是小区里散步?他什么也没说,只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书房,一片狼藉,垃圾桶被一盆开得正好的茉莉砸中,悲伤地躺倒在椅子旁边。于是喝剩的茶叶,干枯的橘子皮,揉乱的稿纸,湿漉漉的烟头,便散乱地堆在木质的地板上。朋友在微信里经常晾晒的那盆芬芳的茉莉,很不幸地被拦腰折断。两只遥遥相望的拖鞋,正一脸委屈地诉说着刚刚历经的一场夫妻大战。  我没有问朋友吵架的原因,只是安慰他说
鲁勇,现任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牡丹江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检修工区工长。多年来,鲁勇带领团队完成技术革新100多项,研制各类试验台30多个,多项发明填补了国内铁路系统车载专业技术空白。   鲁勇的父亲是一名蒸汽机车电焊工,母亲是一名列车乘务员。受父母影响,鲁勇自幼就对火车有着特殊的感情。   1982年,正在读高中的鲁勇向着梦想迈出了关键一步。得知铁路招收学徒工,他果断报名并在选拔中脱颖而出。这次来之
编辑手记    一个人制作的领袖标准像被刊印上百亿幅,真是一个值得自豪的事情,也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毛泽东主席睿智、慈祥的标准照片,从孩提时起就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无论是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还是人民币上的毛泽东,都以完美的形象让人们感到亲切,感到发自内心的景仰。这肯定是中国第一流的摄影师拍摄的作品,这肯定是使用世界上最出色的摄影器材拍摄的作品,这肯定是中国第一流的图片制作大师完
明代高濂《四时幽赏录》里:“飞雪有声,唯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   闲居故园乡村,邂逅漫天飘雪,屋后竹林飒飒有声,声如玉碎。内心漾满清凉古意,一枕天明,寒雀栖霜枝,冬曦如村酿。   霜雪天,宜到老村,约布衣旧友,就瓦松老屋桑木桌呷农家酿、嚼乡土菜。柴门犬吠,风雪归人,踏雪寻梅、霜夜听更,大地上最温暖的事情。雪覆小村,是空灵轻软的水墨意境,
93岁的她笔耕不辍,游历山水每到一地,都会用隽永的小楷写下游记抒发感怀,然后配发唯美旅游照和隽永打油诗至微信朋友圈,圈粉无数;她自创了一套舒缓型“老年瑜伽”,让不少年轻人为之叹服感佩;她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抄写保存。她人老心不老更不服老,创造了一系列常人难以企及的奇迹,被网友评为“最励志最具诗意老太太”。   1985年,59岁的范裕振从四川攀枝花一家医院离休了。突然闲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