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蘑菇的一生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春节聚会在大弟家。说起来,参加聚会的人也不算少,但是缺少主厨,洗菜、切墩甚至面案都有人,就是没有一个全能的大廚。我这几年虽然比着电影里的画面和截图,照猫画虎地做了大量难吃与不太难吃的菜式,但凡举家欢庆且有客人的时候,家人们一致认为这不是我实验的场合。大弟、弟妹、小弟弟及我等机动人员在厨房里随机组合成临时小组,商量着做菜,那菜真是一个哈哈哈,仅能保证第一干净第二熟,第三就上菜了。
   也不是没有一个拿手菜,这个菜还是我们家做的比较好吃的——干炸蘑菇,东北人家年节餐桌上常见菜。平蘑撕成手指大小的条,开水焯一下,水里可加盐,然后捞出投凉攥干。土豆淀粉加水沉淀以后倒去表面的清水,往湿淀粉里加盐加五香粉,蘑菇条放入抓匀。中火(可用天妇罗炸锅,上面有温度计,也可以用食品温度计测温,180度,干净的竹筷子放入油锅,由筷子头冒小泡泡也是合适的温度),把抓了淀粉的蘑菇放入油锅,蘑菇条炸至淡黄,沉底的蘑菇飘起来的时候捞出控油。油继续加热至200度以上,把所有的蘑菇放入再炸,表面金黄时捞出控油就可以吃了。其实第一遍油炸后已经可吃,另备椒盐蘸着吃也挺好的,复炸是为了表面酥脆。
   在家做这个菜可以和挂浆地瓜、溜肉段之类的油炸菜一起做,毕竟油炸食物麻烦且多少会有油烟,做一次就把油炸进行到底。干炸蘑菇不等装盘,几个人你尝尝我尝尝就吃得差不多了。像极了小时候,大人做菜时我们一会儿偷吃一点什么的情景。从厨房的门口看出去,老妈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电视,冬日里的暖阳照着她,暗红的羊绒衫也鲜亮了不少,电视里锣鼓喧天的春节节目声音传过来,时光仿佛倒流。
   有一次上课,画很漂亮的红蘑菇,带白色的斑点。老师说有剧毒,入画好看,却是不能碰的。可食的蘑菇多数不漂亮,影视中那么多用蘑菇作案的情节不知道怎么进行的?张炜有篇中长篇小说《蘑菇七种》,开篇讲的是看林场的老丁说蘑菇与猫头鹰最搭配,炖出来“味道诱人”。看着那段,不免心里瞎想,猫头鹰属于飞禽,蘑菇与禽类最为搭配,比如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所以张炜说老丁头用猫头鹰与蘑菇能炖出好吃的汤也许不假。
   网购了云南菌菇包,里面有牛肝菌、茶树菇、姬松茸、鸡油菌、羊肚菌、竹荪等等。温水泡发了,放入砂锅,两个带肘鸡腿焯水后放入,加姜片,其余的葱、花椒八角等都没加,一起炖了半个小时,然后加盐继续炖10分钟,关火后又焖了15分钟。其实炖的时候,鸡腿味若隐若现,菌菇味弥漫了厨房,如果没有对蘑菇的热爱,那味道也是有点难为人,可是对于喜欢菌菇的人来说,那香味实实在在叩击着唇齿,勾搭着味蕾。没等上桌呢,就有点急不可待了。
   至于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常用的是榛蘑,好的榛蘑一定是没有完全开伞花的那种,蘑菇头小而圆且结实,靠近根部的一段都要剪掉,不剪虽然没有什么不行,但那段通常都很柴,所以收拾榛蘑有时候比收拾一只鸡还麻烦。小鸡炖蘑菇像很多东北菜一样,先炒后炖,小鸡收拾好斩成寸块,冷水下锅焯水捞出,另外热锅起油,葱姜爆香,下鸡肉大火爆炒,加洗好的蘑菇继续翻炒,然后加生抽、老抽、八角、花椒、香叶、桂皮等,加水,没过所有食材还要再多一些,因为炖至八九成熟的时候通常还会加粉条,所以水要一次加足,宁多勿少。等粉条熟了,就可以出锅了。小鸡炖蘑菇粉条需要尽快先把粉条吃掉,回锅的时候鸡肉和蘑菇才更有滋味。
   南方的黄花风铃木已经开满了大街,东北还是一片冰雪天地。蘑菇是草原的味道,是山的味道,也是化腐朽为美味的味道,做一个菌菇汤锅,可以慰藉依然冰凉的胃,可以遥想蘑菇的来处。
  (编辑·李军)
其他文献
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主办,由大庆油田党委承办的“改革先锋进校园”王启民同志专场报告会活动于1月15日在大庆油田公司举行,来自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团省委、大庆油田公司、大庆团市委的代表及东北石油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师范学院、大庆职业学院、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改革先锋、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大庆油田公司原总经理助理、副总地质师王启
地球上最大的原始杜鹃林带  百里杜鹃花海位于贵州西北部,毕节市中部,南与黔西县相邻,西北与大方县接壤,东与金沙县偎依,总面积600余平方公里,享有“地球彩带、杜鹃王国、养身福地、清凉世界”之美誉,是世界唯一的杜鹃花国家森林公园和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是中国春观花、夏避暑、秋休闲、冬赏雪等生态旅游勝地,这里分布杜鹃花60多个品种,占世界杜鹃花种属5个亚属中的全部,最难得的是一树不同花,可在一棵树上开
从杂志上读到一个故事。  一名高考考上名校的学生在谈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其他科目都学得很好,在高二的时候,物理电学却学得一塌糊涂。  但他不放弃努力,走路、吃饭、洗衣服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是电磁场,他不断做题,不会的就去问老师。  大概过了一个月,有一天晚饭时间,他在教室翻看错题集的时候,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有一层窗户纸突然被捅破了,之前模糊不懂的地方,一个接一个地敞亮起来。  这个故事真是
新思潮与保守派的抗衡   考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的克拉姆斯科依终日努力作画,在彼得堡,他节衣缩食,边工作边学习,他终于迎来了毕业季。1863年,学院按照惯例举办了毕业生作品竞赛大会,组委会很欣赏克拉姆斯科依,因为在同学中他最成熟、最刻苦。然而由于此次竞赛的命题内容过于脱离当时的俄国生活,克拉姆斯科依毅然放弃竞赛,而且还带领一大群毕业生愤然离开了学院。这件事在彼得堡引起了轰动。   19世纪60
编辑手记    1992年,梁达明获得了“中国十大青年摄影家”的称号,那时,他以“人像”发家;之后,他“改行”做过风光摄影师;再之后,就是最近这次见面,他给我们看了一组《一个残疾人的四十年》。当我们笑着说,梁达明又开始做纪实摄影了,他说:“好长时间了,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摄影家应该关注历史、记录历史,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停止对新闻的追踪。”    世上每一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拼命干着各自的事,身体健全的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  中国摄影家协会已走过了50个春秋。  半个世纪的历程,一代又一代人艰苦跋涉,打造着中国摄影的大厦;  半个世纪的历程,许许多多的摄影人,呕心沥血,辛勤创作,用他们的心血与才情,镌刻着中国摄影艰辛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在这一特别的历史性时刻,回首是为了前行,反思是为了飞跃。让我们共同在“经典回眸”、“影像·影响”、“与摄协同龄”几个篇章中,打开心灵,感受影像。  经典回眸 
冥冥之中与航天结缘  9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年轻的时候学习的可不是航空航天,或者飞行设计类专业,他所学的甚至和这些专业根本就沾不上边。  1948年,时年19岁的孙家栋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来想学土木工程的他,鬼使神差,选择了汽车专业。就这样,毕业后想当一名桥梁工程师的梦想破灭了。尽管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专业,但是在哈工大,他的成绩也极其优秀。  常言说得好:机遇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195
80年代的前8年,我一直在学校食堂吃饭,最后2年则在单位食堂吃。那时食堂里的饭大致分成4个计量单位出售,2两起步,然后是3两、4两、半斤。女生或女同事打2两饭的居多;男生、男同事打3两、4两、半斤的都有。   那时大多数人都不富裕,吃饭都是以饭为主,吃菜只是为了配合着能吃下去饭。食堂的潲水缸里每天都会有一些剩饭剩菜,量并不算很多,而且每天有人来收,拖到郊区喂猪,所以也不算糟蹋粮食。   随着快
防水袋是户外运动中常见的小装备, 通常是被户外爱好者用于衣物、电子产品、证件等的防水、防潮之用,通过自己几年的户外运动,却发现防水袋与摄影爱好者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通过下面的小例子,我们知道在一些特定地区摄影,防水袋可以起到保护摄影器材的作用。2006年8月,我们十几位朋友一同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穿越腾格里沙漠,进入沙漠的第二天,遇到一场不大的沙尘暴,大家注意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纷纷将设备
党的生日来临之际,富裕县长胜村的一对老夫妻,正在思考着怎样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他们就是自费兴建垦荒文化馆的72岁的王其环、李秀英夫妇。   老两口花费了10天时间,把一枚枚党徽别在横幅上。“永远跟党走”几个大字居中,左面是与字同样大小的镰刀斧头图案,右面是“1921”字样,下面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光灿灿的条幅悬挂在文化活动室,引来了乡邻观看。移民垦荒建新村,创新栽种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