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武术训练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儿童的体育运动能力。在幼儿园阶段,开展武术教学不仅可增强幼儿体质,促使身体机能,还可使幼儿意志坚强,勇敢自信,并促进其智力发育。因此,幼儿武术教学符合早期教育思想,开展幼儿武术是一项能促进幼儿身心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体育活动,使儿童终身受益。
【关键词】幼儿园 武术教学
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合理科学地对幼儿进行武术训练,对其生理及心理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能改善和提高儿童的骨骼、肌肉、心脏和血管功能,还能锻炼其顽强的意志品质,开发智力,促进其他学科的进步,起到了健身与教育的双重作用。
一、明确幼儿武术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第一,有利于培养幼儿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属于非智力因素,自觉、坚持、果断、自制是构成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四个基本因素。意志既能调控态度,又能调控情绪,并且能促进和保证理智的充分发挥。顽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因此,必须从小抓紧意志品质的培养,一点也不能放松。练武不仅是我国国民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也是多方面的:通过武术练习,可以使幼儿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幼儿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生活习性和品德。
第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武术项目注重同伴之间的合作配合,它通过特定具体的载体促使幼儿在合作中完成整个运动过程。
第三,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幼儿武术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再融合中华武术各种拳法套路之上的基础形成的。由于武术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柔韧和技巧动作较多,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学习武术能够了提高幼儿的自我防护的能力,增强体质,少得病。除此之外,学习武术还能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速度、协调、灵敏、力量、柔韧等素质。
二、加强幼儿武术教学的方法研究
1.先新授后复习,先集体后个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的生理特点,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前15分钟的黄金注意力时间。先进行重点的新授内容,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再进行复习。在幼儿的注意力最佳状态时,先集体练习;在幼儿注意力下降的课堂后半部分,则采取对幼儿的个体辅导。例如:课堂前半节课集体学习了抡臂砸拳,后半节课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逐一表演,其他幼儿当观众,表演的过程中老师对其辅导,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2.情境教学法
教师用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将动作情境化,从而加深动作印象,对小班的幼儿尤为重要。如:勾手比喻成小鸡的嘴巴,练习用力下勾动作是“小鸡低下头来才能吃到米”;马步就是“骑大马”, 你的马是什么颜色的?通过类似的语言,幼儿会更快地记住动作且记忆犹新。
武术套路情景化。为了让幼儿更快地记住动作顺序与要领,我把武术套路编成故事。如:大班五步拳编成“奥特曼打败三只怪兽”的故事。抱拳―奥特曼准备出发!;马步出掌―奥特曼骑马并抓住一只怪兽;弓步冲拳―后腿蹬直,再打一拳,第一只怪兽被打败;弹腿―又来了一只,先踢一脚再打一拳;起身抡盖掌―把它抓过来,右手用力拍,第二只被打败了;歇步冲拳―用脚当小板凳,坐下歇一歇;提膝穿掌―房项上还有第三只怪兽,一脚站得高高的,用掌把它插到地上!仆步穿掌―把它切成两半;虚步挑掌―胜利了,做一个漂亮的动作庆祝!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幼儿就容易记住动作要领和顺序了。
3.动作讲解教学法
为孩子讲解动作的攻防原理也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大班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很强的理解能力与动作摹仿能力,他们对动作的攻防原理非常感兴趣,喜欢实践。一些简单而又安全的动作,老师可以让幼儿去实践体会动作要领。如:两人一组练习冲拳,击打对方手心来体会拳面击打物体的感觉,理解拳面 “平”的含义。通过动作实践,既能提高幼儿的训练积极性,又能提高幼儿的动作能力。
三、运用主题活动提高幼儿武术热情
幼儿园武术主题活动融入了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方面,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幼儿园开展武术特色的运动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组织实践,结合学前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武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武术的情感认同,利用武术游戏、武术名人故事欣赏、武术音乐的欣赏、武术绘画活动,区域活动、武术体育游戏、情景练习等,这些有效的组织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对武术特色运动的兴趣,提高对武术特色课程的关注。
例如,武术主题课程与一日生活活动的结合。根据《指出》中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指导精神,幼儿武术教学可以结合武术游戏、幼儿武术操、区域活动等配以情节故事、武术道具等增加趣味性,穿插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吸引幼儿的参与。
晨间武术律动,我们选用了具有震撼力的武术音乐和歌曲,小班的武术音乐《功夫舞》、将音乐结合武术套路来演练,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烘托表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律动与武术的结合完善武术套路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宝宝拳,把武术特色课程上升为了一种运动技能。
总之,在幼儿武术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同时兼顾幼儿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的问题。采用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短套教学为主的方法,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基础,同时锻炼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达到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孝慧.试述幼儿武术教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搏击·武术科学,2007(12)
[2]杨鹭,纪本平.开展幼儿武术教学的探索.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3]朱红梅.幼儿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教育界,2012(6)
【关键词】幼儿园 武术教学
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合理科学地对幼儿进行武术训练,对其生理及心理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能改善和提高儿童的骨骼、肌肉、心脏和血管功能,还能锻炼其顽强的意志品质,开发智力,促进其他学科的进步,起到了健身与教育的双重作用。
一、明确幼儿武术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第一,有利于培养幼儿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属于非智力因素,自觉、坚持、果断、自制是构成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四个基本因素。意志既能调控态度,又能调控情绪,并且能促进和保证理智的充分发挥。顽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培养。因此,必须从小抓紧意志品质的培养,一点也不能放松。练武不仅是我国国民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也是多方面的:通过武术练习,可以使幼儿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幼儿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生活习性和品德。
第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武术项目注重同伴之间的合作配合,它通过特定具体的载体促使幼儿在合作中完成整个运动过程。
第三,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幼儿武术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再融合中华武术各种拳法套路之上的基础形成的。由于武术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柔韧和技巧动作较多,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学习武术能够了提高幼儿的自我防护的能力,增强体质,少得病。除此之外,学习武术还能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速度、协调、灵敏、力量、柔韧等素质。
二、加强幼儿武术教学的方法研究
1.先新授后复习,先集体后个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的生理特点,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前15分钟的黄金注意力时间。先进行重点的新授内容,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再进行复习。在幼儿的注意力最佳状态时,先集体练习;在幼儿注意力下降的课堂后半部分,则采取对幼儿的个体辅导。例如:课堂前半节课集体学习了抡臂砸拳,后半节课老师可以组织幼儿逐一表演,其他幼儿当观众,表演的过程中老师对其辅导,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2.情境教学法
教师用儿童化形象化的语言将动作情境化,从而加深动作印象,对小班的幼儿尤为重要。如:勾手比喻成小鸡的嘴巴,练习用力下勾动作是“小鸡低下头来才能吃到米”;马步就是“骑大马”, 你的马是什么颜色的?通过类似的语言,幼儿会更快地记住动作且记忆犹新。
武术套路情景化。为了让幼儿更快地记住动作顺序与要领,我把武术套路编成故事。如:大班五步拳编成“奥特曼打败三只怪兽”的故事。抱拳―奥特曼准备出发!;马步出掌―奥特曼骑马并抓住一只怪兽;弓步冲拳―后腿蹬直,再打一拳,第一只怪兽被打败;弹腿―又来了一只,先踢一脚再打一拳;起身抡盖掌―把它抓过来,右手用力拍,第二只被打败了;歇步冲拳―用脚当小板凳,坐下歇一歇;提膝穿掌―房项上还有第三只怪兽,一脚站得高高的,用掌把它插到地上!仆步穿掌―把它切成两半;虚步挑掌―胜利了,做一个漂亮的动作庆祝!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幼儿就容易记住动作要领和顺序了。
3.动作讲解教学法
为孩子讲解动作的攻防原理也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大班的幼儿,他们已经有了很强的理解能力与动作摹仿能力,他们对动作的攻防原理非常感兴趣,喜欢实践。一些简单而又安全的动作,老师可以让幼儿去实践体会动作要领。如:两人一组练习冲拳,击打对方手心来体会拳面击打物体的感觉,理解拳面 “平”的含义。通过动作实践,既能提高幼儿的训练积极性,又能提高幼儿的动作能力。
三、运用主题活动提高幼儿武术热情
幼儿园武术主题活动融入了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方面,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幼儿园开展武术特色的运动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组织实践,结合学前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多种生动有趣的武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武术的情感认同,利用武术游戏、武术名人故事欣赏、武术音乐的欣赏、武术绘画活动,区域活动、武术体育游戏、情景练习等,这些有效的组织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对武术特色运动的兴趣,提高对武术特色课程的关注。
例如,武术主题课程与一日生活活动的结合。根据《指出》中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指导精神,幼儿武术教学可以结合武术游戏、幼儿武术操、区域活动等配以情节故事、武术道具等增加趣味性,穿插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吸引幼儿的参与。
晨间武术律动,我们选用了具有震撼力的武术音乐和歌曲,小班的武术音乐《功夫舞》、将音乐结合武术套路来演练,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烘托表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律动与武术的结合完善武术套路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宝宝拳,把武术特色课程上升为了一种运动技能。
总之,在幼儿武术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主,同时兼顾幼儿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的问题。采用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短套教学为主的方法,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基础,同时锻炼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达到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孝慧.试述幼儿武术教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搏击·武术科学,2007(12)
[2]杨鹭,纪本平.开展幼儿武术教学的探索.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3]朱红梅.幼儿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教育界,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