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二元对立的叙事艺术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_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西西的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简单明了的故事表层之下,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二元对立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生与死的对立、“爱”与“非爱”的对立、散句和整句的对立。
  关键词:二元对立 叙事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发表于1982年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西西的代表作品,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主要讲述的就是一个殡仪馆女化妆师独自在陈述自己已经恋爱却不会有结果的故事。然而,作品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其故事如何感动人心,情节如何跌宕起伏。更重要的是隐藏在故事情节背后的语言特色和叙事方式,即黄继持所说的:不只在‘说什么’,而且在‘怎么说’”方面i。作为一部内心独白式的小说,“在内心独白里,可以区分出两种声音,一种是讲述的声音,另一种是内心表达的声音。”ii在这表层的叙述语言下,隐藏着作者娴熟的小说叙述技巧——二元对立的叙事艺术。
  一.生与死的对立
  生与死是文学创作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与其他文学创作不同的是,在《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并没有像其他作品那样写出生的喜悦和死亡的悲剧,而是以一种客观,柔和的笔调描写出了人们对于生存和死亡的态度。这种不同的态度主要是叙述者“我”与朋友,恋人之间的对立。当朋友们知道我是化妆师时候,都认为是我是美化女子容貌的,然而当得知我是为死人化妆师,朋友们都感到很害怕。因此,我的朋友们都开始逃离我,因为死人是不吉祥的。表层来看,我的朋友们逃离的是我,实际上是他们内心对死亡的的恐惧。所以即使是一个与死人打交道的化妆师也不敢接近。而“我”对待死人的态度与他们迥然不同:“我为已经没有了生命的人做最后的是修饰,使他们在将离人世的最后时刻显得心平气和与温柔”,我不害怕死亡。“你的脸却是那么朴素”。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从能指的角度看是我没有化妆,其所指的是生与死对“我”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故脸上不会呈现出惊恐的表情。这正是与我朋友的对立,他们恐惧死亡,“我”对生死是另一种态度。作者安排生与死的对立,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常人内心中对死亡无缘由的巨大恐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二.“爱”与“非爱”的对立
  小说的一开头说到:“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但我和夏之间的感情发展到今日这样的地步,使我自己也感到吃惊”。作者用“其实”来说明我不应该去爱,即“非爱”,创造了一个否定情感。接着话风一转,用一“但”字,又否定了前一句的方向,告诉读者这个发展了的感情是令我“感到吃惊”而非可喜的。换一句话说,作者是在“爱”与“非爱”的二元对立的情景下进行文本叙述的。一方面作者内心中爱着夏也希望得到夏的爱,另一方面心中十分的清楚,当夏知道我的真正职业的时候,一定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因害怕,恐惧而离开我。除此之外,文本的还有多处都体现出了这种二元对立的倾向。西西选用这两个同义词的时候,处处显出思量,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时,不但引出了下文怡芬姑母的一段恋爱史和“我”承受了化妆技术这两个大情节,并且为这种无比幸福的、爱上了一个人的感觉,遥遥地撒下了忧伤的种子,带出了以后的情节中说出了无可奈何的感叹。
  三.散句和整句的对立
  西西写文章就像是跳格子,打破了一般的行文。我们可以看到被一些零散分布的短句子切割后的大块文字呈现出一种随心所欲却有框有架的状态,这种布局很容易引起人的好奇:是刻意为之还是随兴如此,又起到了什么作用?首先,这些短句子大多是对话,如果把这些对话都改成一般的行文模式于整片文章来说结构上可能更为协调。但是叙述者却不这么做,作者追求的就是“散”和“整”的二元对立。同时小说中的几个人物都在对话中出现了,它们像小标题一样散落在大片的文字之中,这样使得文章层层推进,从打哑谜到揭示我的工作、从“你的工作是什么”到“参观你工作的情形”、从读者不明所以到心灵震撼的加深。
  从这三层对立关系的背后,能够推出更深层次的对立。首先关于“死”与“生”的对立,其实是一种意识与无意识的对立;“爱”与“非爱”是道德和背德的对立;“散句”和“整句”是自由和不自由的对立。各个要素表达了文本所处的一种状态,二者构成对立关系。对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是文本话语中可以读出来的,深层是需要借助抽象推理才能得到的即对死亡的无意识恐惧与逃离。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概念,列维—斯特劳斯将这一概念创造性的运用到了极致:“双向对立是启发式的,神话的阐释就建立在这种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当我们面对一大堆已经熟视无睹,甚至麻木不仁,看上去似乎大同小异的材料时,我们也不禁会把这种分析方法当作一种促使我们的目光更加敏锐的技巧”
  西西这篇《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中众多有众多的对比和矛盾出,运用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能够透过叙事的表层,达到文本中隐藏的话语,更好的解释文本的内涵。
  参考文献
  i黄继持.西西连载小说:忆读再读[J].八方文艺丛刊.香港文学艺术协会,1990(12).
  ii孔岩.倾听另一种声音——《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叙事方式与意义结构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月第8卷第2期.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承受着整个铁塔荷载传递到基础顶面的所有外 力作用。要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倾覆、下沉、上拔等不安全现象,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笔者基于工程实践,探讨了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以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良好发展,电力也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保障。而电力运行的相关设施的完善,是保证电力供应不可
课堂提问对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认识规律看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其动力之一是学有所疑,问题是思维的动
教师和家长在谈到学生的抄袭现象时大多表现出谈虎色变的味道,而在学生而言,却是乐此不疲,不论是学习成绩优秀或欠佳者。于是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抄袭与反抄袭大战轰轰烈烈地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是有限的,而在小组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内容摘要:《四百击》是法国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半自传体作品。故事的主人公少年安托万的所作所为在老师、养父、母亲、警察的眼中尽是叛逆的蠢事,于是少年遭受了来自多方的压力,最终在痛苦中长大。  关键词:《四百击》 蠢事 无辜 叛逆  《四百击》译自法文“Les Quatre cents coups”,是法国著名电影人、新浪潮运动的发起者和旗帜性人物——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 ois Truffaut
假山是现代自然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空间的美化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品味.但假山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常有失败的例子.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园林
新课改的根本是教师角色的改变,在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
这一学期,班上来了一名新学生。这名学生就坐在我讲桌前第一排座位的中间位置上,他长得矮小、黑瘦,看起来很有精神。可是,在来班上上的第一节语文课上,他就趴在桌上“呼呼”地睡着
在《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提要中,四库馆臣指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两种现象:“才者能知”与“知不及才”。考察文学批评史,两种观点分庭抗礼;而考察文学史,论者善作有
内容摘要:《读山海经》是陶渊明归园之初的作品。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归园之后心灵得到安顿的愉悦之情。  关键词:陶渊明 《读山海经》 “乐”  “孟夏草木长, 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 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 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 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 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 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 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 不乐复何如。”(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