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教学的艺术性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2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看到上演示课的名师在课堂上潇洒灵动、智慧沉稳、应对自如,常常叹为观止、羡慕不已。究其原因,与我们的平常课相比,我觉得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课无不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性。艺术性不是数学以外其他学科的专利,数学课也需要艺术性。有了艺术性才有观赏性,才能让人回味无穷。那么数学课为什么要有艺术性,怎样使自己的课有一点艺术性?这里做一点探索。
  数学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但数学课则不同,数学课是来学习数学这门科学的。学习的过程注定是一个活泼、灵动、精彩、生成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更应该讲究艺术,小学数学课堂尤其需要这种艺术,没有艺术性的,单调、呆板的课堂学习注定是低效的。
  什么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简单的说就是数学老师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能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等等,总之让学生有所得。也只有让学生有所得,得的多,教学的效益才会得以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落到实处。
  数学的教学艺术来自各个方面,很难说哪方面更重要。笔者以为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是实现数学教学艺术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教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钻研教材就没有好的方法,这是所有上好课老师的共同体会。任何一节内容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时很难找到好的教的方法的。但当我们反复读教材,读了若干遍后,知道了每个题目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方法也常常随之产生。要读数学书,像语文老师一样“啃书”,会读、会诵、会背、会理解、会计算、会画图、会讲解,如此这番才能合理解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数学教师研读教材一定要深。这点是我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数学教学艺术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到一本数学书,小到一个例子、一道习题,一句话,都要了然于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连一般的方法都不会有,还谈什么艺术呢?
  那么怎样怎样钻研教材呢?首先要读,哪怕教过好几遍了。读书是备课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像语文老师那样把例题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数学虽非文学,但是,学生阅读习惯的细节培养应该渗透在每个学科的教学中。只看教参,没有自己思考的课注定不会是一节充满艺术的数学课。其次,一个人读不好,就和同事一起读,人多力量大,好多高明的方法是大家一起研读出来的。
  所以数学老师一定要像语文老师学习,下功夫钻研教材,这样就能找到得心应手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 ,没有好方法就没有艺术可谈。教材把握不好,甚至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没有了艺术性,哪里还谈什么有效性呢?
  二、理解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是实现数学教学艺术必然条件
  数学教学艺术除了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之外,要是教学真正成为艺术,还得研究学生。因为教学艺术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设计,而是学生的深刻感悟和精彩发言。
  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学生是活的。他们不但需要知识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励。具体到每个人有最需要什么,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理解,需要和学生进行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共性的东西是一致的,即人人需要理解和尊重,没有理解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谈不上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是激励、喚醒和鼓舞。”如果我们不能体察到学生的内心,不能站着学生的立场上讲话,会怎样呢?即使我们解释了,也只能在他的心中留下一个概念化得模糊的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会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才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有情趣,教师的教学流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的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至高的教学境界,一种至美的教学艺术。
  三、数学教学艺术来自老师的教学修养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是一个会学习的人,要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个人教学修养不可缺少。
  讲的艺术即表达的艺术,教师需要讲究表达的艺术。数学课中教师的讲解要自然、口语化,有时也需要慷慨激昂,来点抒情,带的语文色彩,多数情况下要娓娓道来。这样学生听起来亲切,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教师需要根据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听讲状况与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语调、语速,并决定讲话的轻重缓急。即使学生听得很专心,有时也需要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因为用一种语调说话,学生容易产生疲劳。
  课堂上,有时需要老师讲,每个环节之间需要老师来串联。凡当讲的,需要一字一顿地把每个字送到学生的耳朵里,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精当的讲解也是一种资源,充分的利用好这种资源可以让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讲解到重要的地方,教师需要组织一下教学,给学生提个醒,或用目光环视一下全班。这些看起来很细微的地方,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演的艺术,课堂不但要求教师会讲,而且要求老师会演。在教学相遇问题时,除了利用学具进行演示外,教师可以用口技模范发动机的声音,学生肯定很高兴。数学课中的演示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的,恰到好处的演示可以让很多数学难题迎刃而解。
  评的艺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提示与批评、表扬与激励等手段会伴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这方面不知要说多少话。批评与表扬也要讲究艺术。一位学生答错了,另一位答对了,如果说:“你错了,他对了。”这样太直白,说错的学生会有些难堪。如果说:“他对了,但要是没有你的发言,他的发言不会这么快说出来。”这样讲,说错的学生肯定会舒服一些。
  写的艺术,数学课的板书就是一门艺术,教师的字就是人的脸,好的老师的字让学生终生不忘。
  说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书法的艺术,一句话:来自老师的艺术修养。修养会对一个人的情操、品格、气质、言谈举止以及审美眼光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一张口、一出手、一投足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没有一定得艺术修养,连一节课都上不好,哪里还谈什么教学艺术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小学语文的课程实际出发,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情感教学培育创新精神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培养实践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抛砖引玉,以领金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情感培养;实践思考  1 前言  小学语文不仅仅是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基础,它也是培养情感教育的摇篮;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一些教师往往教学的重点摆在知识的吸收和能力的培养方面,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 机、投影仪、 网络 等 现代 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被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
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新时代青年使命观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折射着新时代道德光芒,还体现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新时代青年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论述,为做好高校教师党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升高校教师党建工作质量对于落实高校根本任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高校事业发展具有
摘 要:当今社会健康的呼声越来越高,我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但如今往往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被忽略。很多中学生不懂得和其他学生交流,还出现“书呆子”现象。本文主要阐述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特提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几种建议。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
全域旅游是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环城游憩带作为都市周边旅游的重要承载空间,应从全域旅游的视角谋划发展.南昌作为省会城市,将其环城游憩带作为研究主体,发现目前其发展存
摘 要:不等式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中不等式所涉及的内容不多,但是在高考的考查过程中却和其他的内容相互交叉,形成综合型考查的大题,难度也就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不等式的应用主要体现不等式是一种数学解题思想,可以解决数学和生活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不等式;数学;教学应用  一、不等式证明的三种基本方法  (1)比较法:主要有两种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做差主要是用两个数相减和0作比较大小。
在翻译学中处理原作者与受众的关系是其中的关键.部分翻译理论在处理此关系时偏向一方,而使另一方处于被动地位,在翻译之初就呈现不对等,使翻译策略的实效性难以保证.修辞则
一、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动机分析  中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是很高的,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要求,促进了学生体育专长的发展,课余锻炼时间得到了增加,更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喜好和专长。但是没有组织的课余活动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如:安全隐患、活动的效果、器材的管理、场地的分配等等。我校2009年下半年开始尝试实施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人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