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王权与法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缺乏自身的法治传统,转型中的中国不得不把目光转向西方,从中汲取法治经验。中世纪的西方王权远非绝对的,它受到来自教会、贵族和人民三方面的制约,不仅是实力上和道德上的,而且还是法律上的,而后者正是中国历史传统中所欠缺的。
  关键词 王权 教会 中世纪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003-02
  
  人们在谈论西方法治思想的起源时,一般从古希腊罗马的法律建制和法学思想谈起。诚然,古希腊人为西方后世政治和法律思想的探讨贡献了大部分论题和答案,而罗马法将普世法律的思想传遍了地中海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没有谁能够自外于法律。古希腊罗马的传统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西方文明的其他传统。整体而言,西方文明的起源可谓是三位一体:古希腊罗马的理性传统、法律建制和物质文明,基督教所带来的犹太-闪米特文化因素和宗教虔诚,以及日耳曼蛮族的语言和活力。要理解西方文明,就必须通盘考虑这三个主要来源,缺一不可。本文将主要从后两个方面来论述西方法治传统。
  征服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的王权从一开始就不是专制的,在部落时代,部落决策权属于全体成员参加的部落会议,王权则产生于战争和掠夺。部族对部族的战争以及日耳曼人对罗马人的战争呼唤着新型战争领袖的出现,这样的角色往往就固定地由某人来承担。在战时他作为军事领袖有义务身先士卒,但却没有任何强制力量来维护他的权威。但渐渐地,军事领袖因为其本领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战士的个人效忠,因而,在和平时期他也享有了比旁人更大的权威,使得他的权力向其他方向扩展。在首领权力延伸到民事领域之后,王权就产生了。但这并没有使人们失去对原始军事民主时期的记忆。在罗马帝国内部问题日益严峻的同时,边界上日耳曼人的压力也开始增大。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日耳曼人进入了原先对他们封闭的罗马内地,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虽然有罗马皇帝绝对君权的榜样,这些新近建立的蛮族王国还是继承了原先的日耳曼习惯法,国王和战士们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国王无权要求臣下的绝对服从,他必须与比较强大的臣下谈判来确定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胜利的蛮族还继承了罗马帝国的许多既有建制(主要是普世基督教会)和它们对王权的限制,总体而言,中世纪的王权受到以下几种力量的制约:
  
  一、教会神权的限制
  
  蛮族有能力征服欧洲,但是,他们对于征服的土地却不能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在当时的环境下,唯一有组织的既有建制是从罗马帝国中脱胎而来的基督教普世教会。蛮族王国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赢得基督教会的合作,因为只有教会能够提供有效的民事管理组织和人员。公元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象征着蛮族军事活力和教会稳定行政管理能力的结合。教会赢得了国家的支持,基本垄断了知识,并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的世俗职位。作为中世纪唯一的知识分子的组织,教会的神学家和法学家系统整理了教会在王权和法等问题上的看法,提出了在神法和自然法约束之下的王权观念。
  早在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会的教父圣奥古斯丁就写出了他那著名的《上帝之城》。他认为,国家产生于人类的邪恶,任何所谓的合法性都经不起对国家起源一分钟的审视。罗马国家起源于罗慕路斯对亲生兄弟的谋杀,王权都是对人民权利的篡夺,政治权力就其本性来说是有组织的恶。而这恶之所以有必要存在,那是因为原罪缠身的人类没有能力在不受压制的情况下维持和平而合乎道德的生活,邪恶的人类需要强力的压制才能建立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只是一种必要的邪恶,国家对犯罪的打击不过是邪恶在打击一个更大点邪恶。和基于基督徒相互的爱而结合成一体的基督教会相比,国家是污秽而卑下的。教会的目的——灵魂的拯救高于国家的目的——社会的和平,因而世俗王权应当从属于神圣教会的权力,接受教会的指导和约束。绝对君权是无法与这张世界图式保持一致的。
  从十一世纪之后,西方进入到了中世纪盛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逐渐稳定,人们又重新发现了世俗生活的意义,这导致了对国家和王权的较为积极的评价。圣托马斯?阿奎那,这位教会思想的集大成者,接受了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动物”的论断,认为国家是人类合群的需要所自然产生的,因而谈不上邪恶,虽然仍然带有一切人类建制不可避免的瑕疵。作为王权组成部分的立法权因此就必须受到自然法和《圣经》中上帝律法的约束,在这个限度之内,王权是自由的,但超出它之外,王权就变为邪恶。教会的责任就在于时时监督王权,并运用教会的权力,将王权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贵族权利的限制
  
  贵族阶级来源于部落时代的武士,国王本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他们在战争中支持国王,换得王权对他们政治经济权利的维护。在法兰克王国中,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落后,中央集权既不可能也不必要。查理大帝的做法是,派一些“伯爵”作为王权的代表到各个地方建立政府组织,但这些“伯爵”们却倾向于建立个人的统治,并力图取得世袭的地位。加洛林帝国在查理死后迅速瓦解,他的继承人彼此之间不断发生战争。而这时的欧洲同时面临着新一轮的外部入侵,在南方,穆斯林在新月旗下开始了对基督徒新的进攻;在东方,马扎尔人正在劫掠中欧;而北方的维京人则开始骚扰欧洲的沿海地区,甚至深入内地。伴随着内部斗争和外部入侵的加剧,稳定而和平的生活变成了稀有之物。中央权力已经不能保护臣民们不受内部斗争和外部入侵之害,于是,地方上强有力的人物开始承担起先前由王权承担的责任,领导人们团结起来抵御来自各方面的暴力侵害。这样,原先的贵族权力迅速膨胀,而王权却必须接受这一事实。新的形势产生了新的政府组织模式,在所谓的“封建模式”中,封主和封臣订立封建契约,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封臣有义务效忠封主,并在军事上支持封主(军事服役并不是无限期的,通常一年只有四十天,超出期限的,封主要给予报酬),还要履行其他政治上或礼仪上的职责;而封主有义务保护封臣,并通过授予封地的手段保持封臣的经济水平。这样王权就受到了契约法的约束,违约就必须面对封臣的抵制。在缺乏双方都接受的评判机构的条件下,这抵制通常就意味着战争。人们认为,上帝会支持正义的一方,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这幅封建社会的图景也许并不圆满,但却是明确的、可预知的,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人们认为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生活模式。
  中世纪的贵族出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很少为这种模式提出理性的解释。但后世的思想家们却不乏为贵族制度辩护者,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王权如果不想堕落成为唯武力是视的专制权力,则独立而强大的贵族是必要的。贵族约束君主,时时提醒他不过是“同列中的首位”,而非与臣民迥然有别。这样,君主才不至于个人权力欲望膨胀,无视他人而一意孤行。他的结论是,专制制度适合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大国,君主制度适合法国和英国这样的中等国家,而共和制度适合古希腊城邦或中世纪意大利北部城市那样的小国家。这样,贵族并不是国家的累赘,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自由的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君主和臣民的关系是契约关系,他的意志并不当然成为法律,因为那需要契约另一方的认可。绝对君权理论的再次提出,还需要等到十七世纪王权再度崛起的时候了。
  
  三、人民权利的限制
  
  在中世纪,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属于契约关系,这不仅适用于贵族,同样适用于一般的自由民。自由民来自原先部落社会中的普通部落成员,他们也有自己的权利和特权。西方君主的加冕典礼充满了契约性的暗示。教皇或主教代表教会加冕国王,国王承诺维护真正的基督教信仰;贵族向国王表示效忠,国王承诺尊重贵族的特权;人民欢呼接受国王作为他们的君主,国王承诺维护和促进人民的利益。中世纪的议会就在于体现人民对政府施政方针的认同,至少“人民中比较有分量的部分”的认同。如著名的英国国会,始于英王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包括贵族和教士的代表,但同时也包括郡和市镇的代表,以对国家决策的做出进行监督。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探索了以观课议课来促进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新模式——“问题式”观课议课。其培养方向是对青年教师由“新手型教师”到“熟手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其实施策略是:观课议课与同伴学习结合,提升备课技能;观课议课与微课理论结合,促进教师成长;观课议课与教育理念、认知规律结合,提高教学能力。  关键词:问题式观课议课 青年教师 发展培养  一、“问题式” 观课议课  所谓“问题式” 观课议课,是围绕
摘 要: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也能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从而明显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算”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工资薪金所得 个人所得税 教学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独特的办学模式,是当前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努力实现与企业从浅层次合作到校企共生,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提高技能人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用事实阐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生就业输送的合作,而应该是校企文化内涵、校企共育理念、校企共同发展的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 内涵建设 启示  江苏省如皋市江海技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
摘 要:自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以来,职业教育阵营紧跟时代步伐,刮起了一股智能制造和机器换人之风,工业机器人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职业院校生根发芽。经过几年的发展,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现状如何?本文以广东省河源市为例进行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职业教育 智能制造  课 题:本文系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HYSK16P11)研究成果。  随着地区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120名体育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生趋向毕业直接就业,考研深造率不高;创业意识较强,重视个人发展空间;偏向公有单位和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就业去向多元化;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前景预测过于乐观等不足。建议通过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 体育生 就业意向  就业意向是指人们在职业定向与选
摘要 检察机关管理科学化建设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正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在此过程中,作为保障检察职能履行的政务统筹中枢,办公室政务运作在推进检察机关精细化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办公室政务运作的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务统筹领导素质,即办公室主任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执行力。本文认为做一名检察机关精细化管理的优秀执行者,要“掌握好三种思维,履行好三种角色,执行好三个标准”。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执行力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同时也向未来中国人才提出了高技能、高素质的要求。人才需求的变化呼吁中职教育人才观的转变:从关注知识到指向素养,让过去无形的工匠精神依附于有形的工匠形象和职业行为之上,以此实现“人人出彩”的职教新格局。  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国家层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还是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
摘 要: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云南职教发展子项目的支持下,“积极教学法”逐渐走入云南职教课堂,为传统低效的教学质量带来明显改变,同时有效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实施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积极教学法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  课 题: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世行项目持续性研究之积极教学法效果评价”研究成果。  一、世行贷
摘要联防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其工作职责在公安干警的组织、带领下开展巡逻执勤等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治安。但是联防队员在协查中的拘禁与暴力行为显然是违法的,由此产生的侵权责任应当由公安机关承担,公安机关必须切实加强对治安联防工作的管理指导。  关键词联防队员 治安管理 侵权  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9-0
摘要 “4 2”工作法,涵盖“四议”、“两公开”,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是事关张里乡发展的重大契机。本文简要的介绍和论述了“4 2”工作法,并就河南省淮滨县张里乡农村试验区建设进行了调研,以期为张里乡的建设和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4 2”工作法 张里农村试验区建设 综合试验区  中图分类号:D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206-01    河南省淮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