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研学基地 探索研学途径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研学旅行活动成为未来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研学基地的教学资源,拓展研学途径,对中小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研学旅行活动,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和研学基地工作人员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研学基地;探索;途径
  随着张掖湿地博物馆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它将会成为未来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提升学生湿地环境保护意识和培养生态文明行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走进湿地,领略湿地之美
  张掖湿地博物馆是西北地区惟一一家以湿地为主题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馆内大量的资料图片、标本模型、复原场景和高科技手段等内容,将会成为学生进行发现式、体验式和探究式学习的研学教育资源。
  1. 湿地博物馆内的观察之旅
  在湿地科学展区,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学生可了解湿地的概念、湿地的形成、湿地的分类、湿地的功能、湿地的作用、湿地划分的标准、世界湿地分布、中国湿地的分布、黑河湿地的分布等知识。丰富湿地知识的同时,激发和吸引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使其能自发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湿地家园展区,通过“湿地动物大观园”和“草木部落”展项,让学生观察湿地保护区内部的各种动植物标本,让其探索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缘由。通过显微镜操作,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剖面,认识种子的结构。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湿地的一草一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馆内利用多种手段对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将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相结合,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普教育。如博物馆内的错觉画“戈壁与绿洲”展项,杂粮种子拼图“湿地与农业”展项,采用不同设计形式,诠释“有水是绿洲,无水是戈壁”的湿地内涵。
  学生通过观察黑河湿地形成的沙盘模型、黑河湿地潜水剖面模型图、湿地形成等高线分布模型等,对湿地形成的原理进行认知。通过博物馆内物资宝库、气候调节、污水净化、调洪蓄水、补充地下水图文观察活动,了解湿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变化,从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2. 湿地博物馆外的认知之旅
  完成博物馆内的学习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湿地,开展认知活动。对湿地公园内各种植物进行认证和识别,通过实地认知,了解湿地植物降解污染物、吸纳营养物、净化污水和滞留沉积物的原理,探究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对湿地内的鸟类进行识别,了解各种鸟的分布区域,分析张掖湿地作为候鸟迁徙驿站的原因所在;登临观鸟塔,领略在塔顶观鸟的乐趣,探讨观鸟地图的绘制内容;设计研学旅行活动的路线,研讨开展研学旅行的内容等。研学旅行,让学生在观察中成长,在认知中突破。
  二、研学湿地,体验湿地之魅
  研学旅行活动最大特色在于让学生学会体验,在体验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感悟。在博物馆感知体验区,学生和游客可以通过游戏互动方式,加深对湿地知识的感知和了解。
  1.影音体验
  湿地博物馆配置多套科普及城市主题影片,对湿地知识进行介绍和讲解。学生通过球幕投影,了解湿地的各类知识,如世界湿地的分布、中国湿地的分布、黑河湿地的分布等。
  2.光影体验
  学生通过电子感官设备,动手操作,了解气候、地形、区域、水域、冻土等因素在湿地形成中的不同作用。通过知识竞猜游戏,学习湿地形成的各种要素分布、湿地种类的分布。通过参与互动,了解湿地动植物对人类社会衣食住行的影响等。通过闯关游戏,参与湿地知识问答,进行知识储备。通过驱赶鱼类在净水区与污水区的反映状况,感知水质对生物生存状况的重要性。通过手影体验,模仿各种鸟类的形状,进行仿真游戏参与。
  3.阅读体验
  电子书籍分为张掖历史文化介绍和湿地知识介绍。学生通过翻阅电子书籍,在观看影视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活动。通过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阅读学习,让学习具有主动性,能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让研学旅行活动落到实处。
  4.骑行体验
  自行车骑行体验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博物馆内模拟骑行体验。通过感应设备,进行自行车蹬踏,在虚拟空间内,感知湿地游行的前进路线,感受湿地的美丽景色。二是实地骑行活动。学生通过租赁湿地公园的自行车,进行实地骑行活动,体验湿地美景,感受旅行快乐。
  5.研学体验
  学生通过湿地公园开展识别鸟类体验。了解公园内鸟类的分布区域,绘制最佳观鸟区域地图、参加鸟类素描速写竞赛。通过观鸟活动,了解候鸟迁徙规律,调查候鸟种群变化。通过湿地鸟类种群及数量调查,了解湿地建设对鸟类迁徙的影响。通过鸟类主题摄影活动,宣传鸟类与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湿地植物对湿地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其中芦苇、水葱、长苞香蒲、水柳、荷花和金鱼藻是主要的水生植物,對水体净化和局部气候调节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它们是如何对水体进行净化的,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是如何进行的,作为湿地标志性植物的芦苇在不同季节彰显的美学价值等。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通过研学活动不断得到提升。
  湿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学生有兴趣且探索欲强。通过让学生进行水体随机取样,借助馆内实验室,对所采水样进行分析检测;通过对水体中化学物质成分比例的读取和分析,并在专业人员帮助和讲解中完成这一知识的检测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宣传湿地,感悟湿地之媚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的顶层设计,生态文明知识教育要深入人心,湿地博物馆就承担着这样的责任和功能。博物馆要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主题宣传途径,采用馆校结合、全民参与的宣传方式,开展湿地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工作。
  1.媒体宣传让湿地靓起来
  湿地的宣传,要立足于媒体,通过新兴媒体,配合一定的活动,让媒体宣传湿地的政策、法律法规;挖掘湿地文化,制作宣传片;作为影视拍摄的取景地等。结合湿地公园网站、张掖日报社等媒体,通过湿地文化宣传,让湿地靓起来,进一步提升湿地的知名度。
  2.主题宣传让湿地美起来
  通过举办湿地文化专题活动,如举办湿地美文诵读活动、湿地诗歌征集活动、湿地美文集、湿地摄影等活动;制作湿地鸟类画册、湿地植物画册、湿地美景画册、甘州八景文化产品、湿地美景明信片等文宣产品;湿地知识竞赛等文化创意;湿地之夏等文娱活动,让文化产业带动湿地的旅游发展。
  3.义务宣传让湿地活起来
  通过馆校合作,使主题讲座进校园,在中小学开展湿地知识的普及、宣传和保护工作;在“湿地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让湿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深入千家万户,让保护行为落实到每一个家庭;通过小小讲解员挑选和培训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湿地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中,成为湿地知识宣传和保护的中坚力量;通过湿地义务环保志愿者的参与,让湿地环保知识深入人心,带动广大市民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研学旅行活动是新事物,它需要广大地理教师一起参与此项活动,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优势地位,研究和探索研学旅行活动的方式和设计研学旅行类课程,让研学旅行活动真正起到为课程改革服务,为学生发展助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 1. 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734000);2.甘肃省张掖市张掖湿地博物馆(734000)
其他文献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课堂练习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发挥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文中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生活的道理,感受生活的真谛。上海育才学校的一次“漫画”作文,课堂上由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不断鼓励,学生很乐意参与。他们把电视报刊中看到的漫画积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都拿到这次作文课上“
地理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新教材编排中兼涉文理各科,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领域。在承担地理学科知识教育任务的同时,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从“知识为本”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凸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创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境,促
在新课改下,历史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无疑教学设计策略也应与时俱进。《历史新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交流——互动”式教学,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问题教学在感性材料转变为理性认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而这种作用发挥得如何,首先取决于科学地设计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如何科学地设计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鸡尾酒会;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6-0068-03  一、鸡尾酒会效应及其心理学原理  在鸡尾酒会上,音乐声、谈话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各种嘈杂的声音混在一起,身在其中的你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同别人谈话。同时,如果旁边有人提到你的名字,你也会立即有所反应,并朝说话人的方向望去,或者很留
〔摘要〕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优良的班级文化将为学生的发展打上深深的心理烙印。优良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每个成员的付出,学生班集体关系的建立,也是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本课紧紧围绕两大活动目标,设计了班级节拍、集体温暖、真情表达、不倒的森林、签名承诺等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分享。  〔关键词〕班级归属感;初中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2008年9月11日至13日,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修会议在合肥市召开。此次研修会议由安徽省教育厅教科所主办,与会的领导和专家有: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董柏林,北京开明出版社常务副社长陈滨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常务副主编陈虹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学生视为有理想、有情感的个体,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 教学 情感教育 渗透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认识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
小学语文新课改实施以来,我积极参与、大胆实践,改变了以往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却效果不佳,只有部分同学表现还不错,绝大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甚至有的同学一星期都没有一次发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学生胆小内向、害怕出错。  (2)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
一、 背景色的改变   将CAXA电子图板2005中的图形,背景色设为白色。方法:依次单击下拉菜单中“工具”→“选项”→对话框中“颜色设置”→“当前绘图”→“颜色”→“基本颜色”→白色→“确定”。  二、 图形中所有元素的颜色改变  现将图形中所有线型、文字都设为黑色方法:依次单击下拉菜单“修改” →“改变颜色”→选取修改的元素→在修改区域右单击→对话框→颜色设置→基本颜色→黑色→确定。  三、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学校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中学校园里的社团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社团组织已是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其形成的社团文化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型学习”的教育变革中,如何营造社团舞台,拓展语文教育,是值得研究和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在一些地方,那种缺乏人文关怀,抹杀个性的教育始终没有绝迹。“学习”已被有意无意地改成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