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高中教学或者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教育界在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上提出写作教学方法的应用,这让广大的一线优秀语文教师争议不断,论坛纷争四起,本文着眼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笔者实践教学经验,谈及几点个人观点和建议,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思考
  问题是所有教学活动展开的根源,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条件。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高速运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又激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以最大程度开掘和启发学生的潜力。另外,针对写作教学这个问题,从何而来?并且在教学中该问题的设定如何来优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这些提出的种种的关于写作教学问题明显的摆在我们面前。
  一、 对高中语文必修模块“议论文写作教学”系统的补充与重构
  新的教学方式对教材的使用观念又有了新的理解,新教材观念认为主权在用教材的人,而不在教材本身,換言之,教材只是一个学习工具而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创新,从学生的宏观指导入手,逐渐让学生了解和深入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教师需要全程跟进进行微观指导。打个比方,论点的提出我们一般常见的特点及方法包括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大量摆事实,引而不发;就事论事,发人深省;限定议论范围,不枝不蔓;引人入胜;别出心裁,正反对比严密周全。这些议论文写作方法需要教师逐一进行示例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
  围观和宏观指导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一种互相牵制,相辅相成的关系,都是从局部出发进行整体化的指导。这里所讲的宏观和微观指导观念还要加入整篇训练以及片段式的训练方法,即作文训练不能单一性进行,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需要加强训练,从而使得整体化和片段化做到有效结合,兼顾整体与布局,有效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教学中试图将专题合二而一,举个简单的例子,“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与“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二者的合力整合。我们经常在议论文中运用到叙述和议论,实际上,叙述是以议论为基础的,议论是叙述的精华所在。教学生写议论文,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或者该从哪里下笔。同时议论文涉及的定向叙述是需要把符合实际内容的事迹、情况等符合议论的需要进行再创造,当然,这过程中其定向叙述对学生的要求是吃透材料,并且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审视材料,在论述过程中,对文字的清晰度以及观点转述都作以严格的要求,这样的文章给人感觉真实有实材,又给学生带来新的思维方向。
  二、 读写结合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是专题化讲读写结合的内容,站在学生写作的立场上看来,这些都属于笔记作文。举个例子,人教版必修三课后习题,我们以此为切入点,根据题目中论文阅读教学中蕴藏的论文写作教学要素把写作和阅读教学很好的融为一体。我们在高中语文第三册9课时荀子的《劝学》一文,课文后面的研讨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出现的比喻句,并且紧接着分析这些比喻句之间都有什么联系,表述了几层意思。研讨练习题目:“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该题目所设目的是引导学生灵活的掌控比喻这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和合理应用,从简单的比喻中反思出一个道理,使得写作方法运用起来更灵活,题目中作者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隐含手法实则让文章更贴切。再者,《师说》文后习题第二题首先告知做题人该篇文章第二段中是运用对比手法来写的,题目要求学生列举出段落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另外,这样对比的作用仔细分析总结。这道题目问题的引入使得学生充分了解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进一步,从实际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细细品咂经典文章的妙词佳句,教师充分发挥好作为主导者的地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鉴赏、课外延伸活动等对这些作品进行阅读和评说,归纳、总结、提取议论文写作的方法,进一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迁移和有效提升。
  三、 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
  第一,高中学生从其学习的知识体系、教学工作架构看来,学习理解一些逻辑常识是有必要的,这个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思维知识进行深入的掌握分析,以及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过程的锻炼,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巧妙的提炼论点,并且提升学生选择、加工论据材料的能力。
  第二,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贯穿到论证方法等的学习过程当中,使得二者合理的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掌握推理方法的同时,又提高其推理能力。学生的论证意识对学生的议论文学习写作影响都比较大。一般来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论说,换言之,议论文写作,学生不知道写什么?论什么?没有论点,就没有核心内容,最后出现文章通篇以叙述事实代替言论,基本上就“观点 例子材料 联系现实”死模式、模式死这样回环。写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事实依据以及找到了论点,进一步还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阐明论点,文章脉络清晰,讲清楚道理。所谓分析,是与综合相对的,运用思维互相联系的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对文中所举的事例、事例发表看法,使其同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此外,还要将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从形式逻辑思维来说,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时还要正确运用归纳、概括和演绎的方法。比如让学生根据论点,找出典型事例并加以转述,再以这些事例为前提进行归纳推理,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
  四、 结语
  显然,锻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围绕每一个专题设计出具体可操作、合理的训练步骤,要进行一系列的过程指导,教会学生“怎么写”。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这种专题训练,只是解决了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入门问题,无法培养高层次的写作能力,但是,正如郑桂华所说:“探索一些作文训练的简单有效定势,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的初步指导,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提高教学效率,效果还是可以期待的。”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周丽丽,中学一级教师,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州合作二中。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话语是影响高校校园新媒体传播效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网络话语对于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与新媒体的内容因素、评价因素影响密不可分;相比网络语言,网络话语策略和网络话语环境对新媒体传播效果的影响更显著;性别和专业对新媒体传播效果、网络话语的影响显著;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大学生对校园新媒体建设总体评价较高,但思想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大自然是最接近幼儿天性的,幼儿喜欢小草、花朵和泥土的芳香,喜欢各种植物和动物,并对其充满好奇。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随着园所的扩大,班级越来越多,户外混龄活动的空间略显拥挤。通过观察孩子们户外活动的表现,我们把视线聚焦在户外场地边上的绿化带。老师们发现时不时有孩子进入绿化带,如捡球、采花、捡树枝、写生、观察、挖
摘 要:有关指导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对于如何通过论文指导工作把国家高度重视的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其中,却是非常少的。本文结合安徽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反思现行英语教学理念和手段,探究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论文指导工作中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且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摘要:多媒体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平台,如何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 ”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给多媒体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探讨,首先简要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促进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科学性和效能性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摘 要:一堂优秀的英语课不但要有精彩的有声语言,更要有丰富的体态语作为补充。恰到好处的运用体态语,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体态语虽然简单,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但多此一“举”,却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无限。  关键词:体态语;课堂语言;有效运用  体态语是一种丰富的无声语言。体态语直观、形象,在英语课堂上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上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语文老师要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创设恰当的语言情境,导出词句,从品词入手,理解文本,感情朗读,从而激发兴趣,弄懂含义,达到升华,掌握词语,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语文  发展儿童的语言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又是语文学科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语文阅读课堂中成串的
摘 要: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感悟生命的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生命教育效果的高低。本文以《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课程为例,将生命教育融入实践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以生命教育为导向,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微观生物知识的同时,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取得了很好的生命教育效果。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设计;通识教育选修课  生命教育是以教
摘 要:只有不断抓住“问”的时机,把握好“问”的契机,新的“问题”才会不断产生,才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提高,真正达到源远流长,“能源”不竭的目的。  关键词:两厢情愿;旁敲侧击”;“本源”  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
摘 要: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与其他电子产品相比,手机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手机阅读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尤其是高职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手机阅读已经逐渐取代了传媒媒体的地位,为了避免高职学生受不良内容的影响,教师与家长应指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手机阅读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阅读内容  一、 引言  目
摘要: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已成为国人的人生信条。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塑造健全人格。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生;人格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的忠、孝、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