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兴趣对学生的重要作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些内容比较枯燥,需要中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要使学生能学好生物,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生;生物;兴趣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许多老师认为:课堂是一个严肃的地方,要保持安静,老师有无上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具有绝对的权威。而我认为恰恰相反:过于严肃,过于主观,会使学生感到恐惧,害怕老师,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并获得尊重和信任的体验。在教学中通过尊重、信任学生和学生的自我激励来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每节课上课前,站在教室门口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学生落座,并以期待的目光与每个学生接触,使学生立即从各种情绪中转入和谐,宽松的课堂情绪上来。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出现思考障碍时,给予启发、点拨,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
  例如:讲《花的结构》这一节时,我让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花,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花的结构、特征。有的说花是由花柄、花瓣和花蕊组成;有的说花是由花柄、花瓣、花蕊和果实组成等等,同学们踊跃发言。而我在黑板为他们一一列出,然后再归纳起来:一朵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六部分组成。通过比较、归纳,同学们知道了自己没有观察到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掌握花的结构特点。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一直以来在教学中都是老师的“教”为主导地位,而把学生的“学”放在其次。老师只负责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认为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学”才是主要的。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去观察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如讲述《根的形态》这一节。我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各种植物根系的样本,然后进行比较、分类,并讲述各种根系的特点。结果他们很快地将样本分成两类,并且讲述分类的根据,但不能完整地说出各种根系的特点。这时我再帮助他们一一补充完整,使他们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深深地记在脑海中。
  三、上好实验课
  生物不同于其它学科,生物本身就是一个物体,看得见,摸得着,实验性比较强。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对实验充满着好奇心。因此,我就充分利用实验课,上好实验课。
  例如:在做《观察藻类植物》这个实验时,我让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结成一对,每对观察一种藻类。分别观察水绵、海带和紫菜。把观察的结果写下来,观察同一种藻类的两个小组将结果进行比较,看哪一组观察的比较仔细,认真,描写得比较完整。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成功的实验不但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衣、食、住、行,乃至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有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在大自然中,处处都充满各种生物知识。如: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如何辨别方向?我们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用树的枝叶来辨别方向:枝叶比较茂盛的一边指向南,稀疏的一边指向北。为什么可以根据树的长势及年轮来辨别方向?引起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并联系课文的内容开展讨论,踊跃回答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分析的能力。
其他文献
Rebecca惊讶地说:“妈妈,你原来不想和我说话啊!那你告诉我啊,你不说我怎么知道?我不跟你说话了,等你看完书了,告诉我,我再来。”    有一次,我靠在沙发上看书,不过半个小时,就被Rebecca问了不下10个为什么了。离上一个问题间隔还不到两分钟,她又发问了。  “媽妈,今天是星期几?”  “星期三。”  “为什么是星期三?”  “不为什么,星期三就是星期三,哪里来的为什么?”我闭上眼睛,深
【摘 要】生生评价应成为课堂评价的主旋律。但是,生生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使课堂呈多元、灵动的态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可能刺伤学生幼小的心灵。本文从朗读教学的生生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应运用“教师示范,教给方法”、“各个环节,明确要求”、“形象评价,妙趣横生”、“语真词切,言辞婉转”和“你点我应,生生互动”等策略,从而在朗读教学中有效实施生生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妈妈发明了我  我们带着儿子到山里旅游,道上突然窜出一只兔子来,儿子跳起来大叫道:“我发明了一只小兔子,就在那儿!”我对他说:“这不能说发明,要说发现!发明的是以前没有的东西,发现则指以前就有的。”儿子想了想说:“我明白了—— 是爸爸发现了妈妈,妈妈再发明了我。”  快些走才对  天气特别炎热,但有位朋友棋瘾大,还是冒着酷暑上門与我对弈,临走时我客气地对他说“慢走啊”。这时,儿子不理解地告诉我:“
《锦瑟》之题,是摘取全诗前两字而成,同于李商隐诗集中《碧城》诸诗,虽有题实则无题,都是属于颇具义山特色的朦胧诗——无题诗。无题诗往往是字面有寄托而又不好明言,加之诗中多用典实,想象微妙,故而时常使读者感觉主旨游离,朦胧不定。而《锦瑟》一诗,堪称李义山无题诗“晦涩之最”,关于其主旨,历来解说纷纭(如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说、音乐说、怀人说等),难有定论。金元之际,诗人元好问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
华夏5000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之精华,更是幼儿健康成长之营养素。在家庭中,我们可从哪些方面入手,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  一、传承本土方言,守住独特的“地方文化基因。  方言是地方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是一个人独特的“文化基因”。世界因多样方言、多元文化而绚丽多彩。但现今许多家长不让孩子学方言,怕影响普通话的学习,连祖辈也操起彩色普通话,甚至出现“为‘夺’孙子抚
著名的儒学大师、教育家梁漱溟先生在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中提到,父亲对他的教育是宽松而不是强迫的,只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却从不强迫他遵照。幼时的“宽容教育”在梁漱溟的人生中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为此,他非常感激父亲。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也经常采用这种较为宽容、自由的教育方式,并越来越体会到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独特价值。   爱孩子是妈妈的天性,每个妈妈都会把孩子的饥饱冷暖挂在心上,希望把他照顾得无微
有杂志约我写一篇关于“孩子在家享受多大自由”的文章,由此有了和女儿的这样一段对话:  我:“你想不想爸妈不设定任何规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自由?”  女儿:“不要!” (说实话,我倒是吃了一惊。)  我:“为什么?”  女儿:“那样,我可能就不好好吃蔬菜,老玩电子游戏。”  我:“那有什么事希望我们给你更多自由吗?”  女儿歪着头想了想,摇摇头说:“没有。” (这又让我吃了一惊。)  我:“
两只小毛驴背着篮子,穿过一片大树林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有一把长椅,一只小驴说:“哎呀!这椅子多热情呀!好像在招呼我们去坐一坐,可以去吗?”另一只小驴说:“可以可以,去睡个觉吧!”他们把篮子放在椅子上,便躺下睡着了。  后面来了两只小松鼠,小松鼠们说:“我们很喜欢这个椅子。”他们拿来了很多橡子,放到篮子里去。第二天,小驴们醒了:“哎呀呀!椅子怎么变出这么多橡子来!”
【摘 要】实施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特别要关注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简约”的语文教学首先是指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简简单单,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有条理,返朴归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教学训练,从而达到简单有效的语文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研学后教;简约;有效;教学  一、拟定简明的
【摘 要】错误是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教学资源,错误也是学生通向成功的阶梯,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产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需要有理智的“错误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生成资源,当成学生很好的锻炼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数学课堂;错误;利用  一、细心发现,随时捕捉  在教《认识厘米》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用直尺去量课本的宽度。在巡视中,教师发现小李把直尺倒过来,用15厘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