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兴趣对学生的重要作用。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些内容比较枯燥,需要中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要使学生能学好生物,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生;生物;兴趣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许多老师认为:课堂是一个严肃的地方,要保持安静,老师有无上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具有绝对的权威。而我认为恰恰相反:过于严肃,过于主观,会使学生感到恐惧,害怕老师,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并获得尊重和信任的体验。在教学中通过尊重、信任学生和学生的自我激励来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每节课上课前,站在教室门口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学生落座,并以期待的目光与每个学生接触,使学生立即从各种情绪中转入和谐,宽松的课堂情绪上来。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出现思考障碍时,给予启发、点拨,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
例如:讲《花的结构》这一节时,我让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花,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花的结构、特征。有的说花是由花柄、花瓣和花蕊组成;有的说花是由花柄、花瓣、花蕊和果实组成等等,同学们踊跃发言。而我在黑板为他们一一列出,然后再归纳起来:一朵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六部分组成。通过比较、归纳,同学们知道了自己没有观察到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掌握花的结构特点。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一直以来在教学中都是老师的“教”为主导地位,而把学生的“学”放在其次。老师只负责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认为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学”才是主要的。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去观察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如讲述《根的形态》这一节。我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各种植物根系的样本,然后进行比较、分类,并讲述各种根系的特点。结果他们很快地将样本分成两类,并且讲述分类的根据,但不能完整地说出各种根系的特点。这时我再帮助他们一一补充完整,使他们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深深地记在脑海中。
三、上好实验课
生物不同于其它学科,生物本身就是一个物体,看得见,摸得着,实验性比较强。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对实验充满着好奇心。因此,我就充分利用实验课,上好实验课。
例如:在做《观察藻类植物》这个实验时,我让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结成一对,每对观察一种藻类。分别观察水绵、海带和紫菜。把观察的结果写下来,观察同一种藻类的两个小组将结果进行比较,看哪一组观察的比较仔细,认真,描写得比较完整。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成功的实验不但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衣、食、住、行,乃至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有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在大自然中,处处都充满各种生物知识。如: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如何辨别方向?我们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用树的枝叶来辨别方向:枝叶比较茂盛的一边指向南,稀疏的一边指向北。为什么可以根据树的长势及年轮来辨别方向?引起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并联系课文的内容开展讨论,踊跃回答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生物;兴趣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许多老师认为:课堂是一个严肃的地方,要保持安静,老师有无上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具有绝对的权威。而我认为恰恰相反:过于严肃,过于主观,会使学生感到恐惧,害怕老师,从而产生厌学心理。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并获得尊重和信任的体验。在教学中通过尊重、信任学生和学生的自我激励来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每节课上课前,站在教室门口用微笑迎接每一位学生落座,并以期待的目光与每个学生接触,使学生立即从各种情绪中转入和谐,宽松的课堂情绪上来。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出现思考障碍时,给予启发、点拨,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
例如:讲《花的结构》这一节时,我让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花,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花的结构、特征。有的说花是由花柄、花瓣和花蕊组成;有的说花是由花柄、花瓣、花蕊和果实组成等等,同学们踊跃发言。而我在黑板为他们一一列出,然后再归纳起来:一朵花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六部分组成。通过比较、归纳,同学们知道了自己没有观察到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掌握花的结构特点。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一直以来在教学中都是老师的“教”为主导地位,而把学生的“学”放在其次。老师只负责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我认为老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的“学”才是主要的。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去观察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如讲述《根的形态》这一节。我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各种植物根系的样本,然后进行比较、分类,并讲述各种根系的特点。结果他们很快地将样本分成两类,并且讲述分类的根据,但不能完整地说出各种根系的特点。这时我再帮助他们一一补充完整,使他们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深深地记在脑海中。
三、上好实验课
生物不同于其它学科,生物本身就是一个物体,看得见,摸得着,实验性比较强。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对实验充满着好奇心。因此,我就充分利用实验课,上好实验课。
例如:在做《观察藻类植物》这个实验时,我让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结成一对,每对观察一种藻类。分别观察水绵、海带和紫菜。把观察的结果写下来,观察同一种藻类的两个小组将结果进行比较,看哪一组观察的比较仔细,认真,描写得比较完整。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成功的实验不但能使学生很快地掌握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的衣、食、住、行,乃至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有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在大自然中,处处都充满各种生物知识。如: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在没有指南针的情况下,如何辨别方向?我们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用树的枝叶来辨别方向:枝叶比较茂盛的一边指向南,稀疏的一边指向北。为什么可以根据树的长势及年轮来辨别方向?引起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并联系课文的内容开展讨论,踊跃回答问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