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职业实用性教学的实验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剖析不同职业类型专业对体能素质需求,总结不同运动项目的职业体能素质培训价值,完成不同职业类型专业的职业岗位体能素质需求与运动项目之间的有效衔接,以此为基础对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职业实用性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并对站姿操作型专业学生进行体育选修课程教学实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采用职业实用性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通过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内容来提高不同职业类型专业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是可行并有效的。
  关键词:职业实用性教学 体育选修课程 工科高校 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c)-0094-02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目前所学专业及未来从事职业的特点与需要,为培养未来职业人所需要的实用性体育知识、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及教育现象。[1]此课题依据工科各专业的职业岗位工作特点来划分职业类型,完成不同职业类型专业的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与运动项目之间的有效衔接,以此为基础对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职业实用性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站姿操作型专业学生进行体育选修课程教学实验,以验证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职业实用性教学对提高学生职业体能素质的有效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站姿操作型专业体育选修课男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此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期刊文献和学术报告,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1.2.2 教学实验法
  此研究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运用不同教学内容的对比教学实验。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获得数据进行t检验等相关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工科高校不同职业类型专业的职业体能素质需求与运动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同职业类型专业的职业特点决定其不同的职业岗位体能素质需求,7种职业类型的职业岗位体能素质需求尽管有少部分相互重叠,但是绝大部分还是存在区别的。所以,此课题在选择有益于提高职业岗位体能素质的运动项目时,优先设定与职技特点关系最密切、最适应的运动项目,以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发展学生相应的职业特殊体能素质。(见表1)
  2.2 站姿操作型专业学生体育选修课程教学实验研究
  2.2.1 教学实验设计
  选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站姿操作型专业男学生共60人进行体育选修课程教学,随机确定30人为实验组进行职业实用性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单一项目教学;教学实验时间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共计32周64学时,实验组教学内容为太极拳、中长跑、篮球、跳绳4个项目并以提高职业体能素质为主,对照组教学内容为篮球1个项目以提高运动技能为主。
  选取背肌力、下肢静力性耐力、身体协调性3项职业体能素质作为实验测试指标。背肌力指标采用背力计进行测试,测试值(kg)除以自身体重(kg),以其商为最终成绩;下肢静力性耐力分别测左、右下肢单腿深蹲持续时间(s),两项之和除以2为最终成绩;身体协调性采用手脚协调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时间1 min,记录正确与错误的次数,错误1次扣2分,正确1次得1分,计算最后得分。
  在第一次课对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测试指标的基础测试,在最后一次课对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测试指标的终末测试,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差异性对比检验。
  2.2.2 实验测试结果
  在体育选修课第一次课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背肌力、下肢静力性耐力、身体协调性进行基础测试,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检验。(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背肌力、下肢静力性耐力、身体协调性基础测试数据经过t检验,P值均>0.05。由此说明,在体育选修课授课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3项职业体能素质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体育选修课最后一次课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背肌力、下肢静力性耐力、身体协调性进行终末测试,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检验。(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背肌力、下肢静力性耐力终末测试数据经过t检验,P值均<0.01,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身体协调性终末测试数据经过t检验,P值<0.05,存在显著性差异。
  2.2.3 讨论与分析
  通过64学时的教学实验,实验组的背肌力、下肢静力性耐力、身体协调性3项职业体能素质,均与对照组产生了显著性的差异,其中背肌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差异,这与实验组体育选修课扩展为4个运动项目,并在教学中注重提高职业体能素质的教学设计存在密切的关系。而对照组在传统单一项目并注重运动技能提高的教学模式下,尽管3项职业体能素质也都有所提高,但已经远远落后于实验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采用职业实用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性、有效预防职业病。传统的以提高单项运动技能为主的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职业体能素质上作用不明显,需要进行有效的变革。
  3.2 建议
  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职业实用性教学,应针对不同职业类型专业设计不同的运动项目内容,合理提高学生特殊职业体能素质。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职业实用性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尽量多地开设运动项目,以使各运动项目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素质。
  参考文献
  [1] 翁惠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羌梦华,崔思栋.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实验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8):91-94.
  [3] 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134-137.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泳是一项集健心、健康、健身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并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从事游泳运动的人们也越来愈多,因此对游泳初学者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因素是影响游泳初学者练习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学习过程中游泳初学者的各种心理状态,掌握其心理活动规律,从教学理论出发联系教学实践,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现阶段在游泳教学中讨论最激烈的话题,就是如何提高游泳教学质量。此研究运用文
摘 要:体质健康测试不断的出现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但是学生的体质却日益下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持续下降与运动缺乏的现象日益严重,而体质健康测试却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需要反思当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亲身参与泰州市中小学体测工作的经历,结果发现:(1)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备受重视,但是近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却逐年下滑;(2)现行的体质健康测试评测项目及评测标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摘 要:体育游戏的运用对幼儿的身体素质起到较好的效果,幼儿时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早期的经验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因素。通过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由此体现出游戏对幼儿生长发育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体育游戏 幼儿 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012-02  在体育活动中使用游戏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引导跟启
摘 要:该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15—2016年中国女子排球甲级联赛决赛(第119场),江苏队主场对战天津队的比赛情况进行了技战术分析,旨在找出江苏女排和天津女排的优势和弱点,为今后女子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女子排球甲级联赛 决赛 技战术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3(b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和普遍共识,吉林体育学院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把“三创”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构建“三创”人才培養体系,把“三创”精神融入到专业培养理念中,在培养过程中切实可行的实施“三创”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和能力的运动与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三创”精神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涌现在各科的教学中。在健美操的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将“4R”理论与支架式教学模式将结合,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多尔“4R”理论指导下的健美操支架式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活跃了课程学习的氛围,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基于多尔“4R”理论下的健美操支架式教学模式使课堂设置更加合理,
摘 要: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对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教目标的实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文献法、教学实践法等从游戏的选择与设计研究视角对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运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常见的体育游戏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辅助性游戏和放松性游戏,目前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运用呈现出使用率高但有效率低、选择与设计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而在具体选择与设计策略上本文认为可以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
摘 要:随着全面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群众体育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群众体育项目首次进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大群体”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然而基于全面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群众体育管理方式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全民健身视角,分析我国全民体育管理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体育管理方式转变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全民健身 群众体育 管理方式 
摘 要: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普遍低于预期,通过对天津市西青区大学城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分布,在校大学生有关手机应用的使用习惯;通过对有关健身塑体手机应用的统计分析,了解目前已存在健身手机应用的优缺点,分析开发一款个性化健身手机应用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初步确定通过开发手机应用搭建个性化健身服务平台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分析建立个性化健身服务平台的思路和实现路径。以期
摘 要:第10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落下帷幕,此次大会既是对过去4年我国体育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展示,也是对未来中国体育科技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展望。笔者通过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第10届体育科学大会入选关于体质研究的论文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后得到我国现阶段关于体质研究的热点信息和出现的问题,为我们在未来4年中开展有关体质的研究提供导向和指引。结果发现: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容纳了较多的文章,纵观近3届科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