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对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教目标的实现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文献法、教学实践法等从游戏的选择与设计研究视角对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运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常见的体育游戏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辅助性游戏和放松性游戏,目前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运用呈现出使用率高但有效率低、选择与设计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而在具体选择与设计策略上本文认为可以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环境等维度加以实践。
关键词:体育教学 游戏 参与度 途径 选择 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145-04
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也能愉悦心理,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现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思想理念,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参与目的也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竞技思想之外融入了更多的健康、娱乐、享受等理念,现在人们从事体育更多的是健康和享受,是更好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是为了更好地获得体育运动的快乐,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体育教学思想也在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不断发展而积极创新,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快乐体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在锻炼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发展,成为新时期体育素质教育的新指导思想。中学体育教学引入游戏教学思想和内容,做好选择和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快乐体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1 体育游戏界定与特性
1.1 体育游戏界定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形式,是建立在体育运动项目基础上依照一定规则的娱乐性实践活动,是遵循一定规则并且有着非常明确目的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强的体育活动。
体育游戏不是新时期提出的概念,从体育运动项目诞生开始就有娱乐的成分在里面,最早的体育运动是娱神,是一种非常庄重的仪式,由娱神到娱人体现的是人类思想认识的进步。体育游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作为一门学科研究还相对较为年轻。我国从1988年才将体育游戏列为体育运动专业的必修内容,短短几十年间,体育游戏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非常推崇体育游戏,并对体育游戏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让体育游戏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体育游戏不同于体育运动,也不同于普通的娱乐或者智力游戏,而是依照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体育运动项目为基础的游戏活动为承载形式,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实践活动。体育游戏又是体育教学最为重要的辅助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1.2 体育游戏特性
体育游戏以体育运动活动方式为基本参与手段,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参与各种锻炼和游戏,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愉悦心理,陶冶性情。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规则或要求进行,这就是一种规则教育或者说纪律教育。兴趣对于学生参与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驱动力,而游戏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说体育游戏具有非常强的游戏性。而体力性就非常好理解,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要消耗一定的体力。智力性也非常容易懂,一种游戏在设计上肯定要分出谁高和谁低、谁快和谁慢,而要获取好的成绩就需要动脑筋(见图1)。
2 体育游戏分类与种类
根据游戏对场地、气候、器材以及教学任务的差异可以将体育游戏分为一般性游戏机、辅助性游戏和放松性游戏3种类型,如图2所示。
2.1 一般性游戏
一般性游戏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体育游戏,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敏感性,提升学生的兴奋度。从应用的时间段来看主要是开始阶段的准备运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身体灵动起来,快速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适应体育学习和训练的需要。例如,夏季体育课很多学生夜里休息时间相对较短,中午需要午休,学生起床后或者午休刚醒时,身体、心理以及精神都处于相对低潮。如果此时进行体育学习和训练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快速感知和适应运动技巧和状态。通过一般性游戏能够让学生身体得到活跃,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兴奋度,能够对各种体育知识和技巧更为敏感,能够快速领悟体育学习的要点,还能减少身体疲惫带来的节奏缓慢,活动学生的关节,让学生能够适应体育锻炼的需要。很多中学体育都是将体育课程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这是中学体育教学的课时安排现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客观原因所在。很多学生午休后立即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运动,如果学生准备运动不充分,积极性不高,就不能真正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进入运动状态,不仅不能学好知识和技巧,还有可能带来一定的伤害。冬天温度偏低,而体育教学又是户外运动,很多学生活动变少,冬天身体活动能力变弱,关节和骨骼都变得较为脆弱,学生运动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通过一般性体育游戏,能够提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身体运动起来,皮肤温度上升,他们的运动热情就会提升,关节活动起来,很好地伸展他们的韧带,为体育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2 辅助性游戏
辅助性游戏是围绕体育教学需要,结合不同的运动项目开展的相对应的体育游戏,该类游戏一般都有要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还要和专项体育学习相结合,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能够强化他們的专业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动作技巧的熟练程度。体育运动中的很多动作技巧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不断提升他们的熟练程度,增加训练频率,必然要增强训练强度。单一的动作技巧训练一定会让学生产生疲惫心理和厌倦情绪,此时采取一定的辅助性游戏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负面情绪,还能让锻炼更有趣味性,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例如,跳远运动,需要让学生反复训练,才能不断提升学生腿部的张力,增强上身和腰部对肢体的带动提升能力。单一的动作技巧训练学生感到非常累,而且相对枯燥,如果采用袋鼠跳游戏,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提升他们的兴奋指数。 2.3 放松性游戏
放松性游戏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体育游戏,一般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放松,消除他们的身体疲劳和心理紧张程度。体育学习是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运动与锻炼,一节体育课学生运动量非常大,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透支很多的體力;体育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在运动或者对抗性训练中,精神高度紧张。课堂结束时进行一定量的放松性游戏训练,能够让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很好的放松,调节他们的精神情绪,恢复他们的体力。
3 游戏选择与设计原则
3.1 安全性原则
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必须将安全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教师选择游戏活动首先应该考虑游戏的危险性,因为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单薄,防范能力不强,而且体育教学很多都是非常剧烈的运动,或者是对抗性非常强的项目,对身体的组织和器官的影响较大。如果游戏过程中不能做好防范,或者危险系数较高,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伤害。游戏活动中,很多学生非常投入,又需要在活动中做非常多的跑动、躲闪、对抗以及追逐等动作,这些动作很容易造成身体的剧烈冲撞,也会造成身体失去平衡滑倒或者跌倒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对各种游戏做好综合评估,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防范。同时,游戏的运动量一定要做到适度,体育游戏不同于普通的训练项目和游戏,运动量非常大,而且非常具有吸引力,学生很容易进入一种忘我状态,而造成运动量过大问题,不仅不利于体育项目教学,造成喧宾夺主,而且会对他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伤害。为此,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将安全性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观察学生的情绪和动作,综合分析他们的运动量与生理负荷,做好时间安排,减少伤害事故的出现,保障体育游戏能够很好地服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3.2 科学性原则
体育游戏选择和应用一定要体现科学性原则,既要保障游戏符合学生实际,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身体锻炼和心理历练,又能与体育项目教学相结合,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教学效率。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体基础和心理特点,男生与女生也有着非常大的身体心理差异,一定要考虑运动对他们的身体、年龄要求。还要注意到游戏对场地需要,有些体育游戏可能会关系到信仰和风俗文体,一定要确保体育游戏与民族信仰、当地风俗习惯的关系。创造一些体育游戏一定要与体育运动项目教学相结合,不能偏离主题,确保动作的规范性、技术的标准性、规则的一致性,不能让游戏内容与体育运动动作和技术相抵触。还要含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娱乐性,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还要体现一定的高雅性,中学体育教学选编的体育游戏需要考虑到德育的需要。
3.3 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时更为高效。选择和设计体育游戏一定要体现教育性原则,体育游戏是服务体育教学的,是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的,教育性是本质属性。一方面,体育游戏立足专项体育教学,高效学习,保障学生能够使学习效率有所提升,身体素质得到更好的锻炼。另一方面,实现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融合,让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智力发展,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受到更为全面的锻炼和教育。比如,游戏能够让学生共同参与,能够培养他们的互助团结精神,能够强化他们的合作友爱意识,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每个学生都要依照游戏规则进行,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4 游戏选择与设计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笔者对体育游戏的选择与设计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综合文献的研究成果,目前体育游戏在选择与设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图3所示。
5 游戏选择与设计策略
5.1 根据教学对象选择与设计体育游戏
男生喜欢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和力量性的游戏,而女生则喜欢富有美感、韵律感且活动量较小的游戏。如果实行男女生分类上课,就要从根据性别需要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和设计,让学生能够真正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如果实行项目教学,有的学生选择的项目参与人数较少,则要根据学生的数量选择或者设计体育游戏。比如,人数较多,可以选择大渔网、贴烧饼等游戏;如果人数少,则可以选择双人对抗、跳绳游戏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女生排球教学则可以选择“自传接力”“叫号垫球”等游戏,让学生既能够参与游戏活动,又能够培养学生快速移动垫球以及在移动中传球的准确性,实现游戏为体育教学服务。
5.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在选择与设计上需要体育教师结合教学项目的实际。我们知道,不同的体育游戏适用于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学。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设计体育游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具体而言,体育游戏设计者要对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前期的分析与准备,做好游戏选择与设计上的分析和比对,从而实现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有效对接,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进入参与状态,提升参与积极性。
例如:篮球脚步移动教学。授课教师选择或设计的体育游戏一定要符合篮球教学内容的需要,要能够让参与学生的训练热情得以提高,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要能有利于通过游戏参与培养他们的配合能力与协同能力。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可以选择与设计踩线追逐游戏:游戏场地以篮球半场为限,游戏开始前要在参与的学生中选出一人追,游戏开始后其余在篮球半场所有的线上踩着线跑,事先选出的一人在线上追,捕捉住到的学生将进行角色转变。游戏的要求是跑到三分线与罚球线圆弧附近时,要求跑动者不许跨线;在直角转弯时也要踩按球场线路走,为了避免耍赖,游戏过程中不允许反捕。人数40人以上可以全场。这样的游戏根据篮球运动基本动作和运动规则来设计,有利于培养他们在篮球上的基本感觉。
再如,耐久跑教学。学生中绝大部分对耐久跑学习是没有兴趣的,对此教学内容进行游戏设计对于教学效率提升是非常至关重要的。笔者借助异性效应理论进行了几种游戏设计。其一,异性追逐法游戏。游戏设计师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进行男、女两人一组捆绑分组,游戏开始时第一次是女生追男生,第二次男生追女生,场地可以是直道也可以是弯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追逐的间距上分别是女追男时距离短一些,反之男追女则长一些。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游戏采用多次短距离修正法。其二,异性比赛游戏。游戏设计根据学生情况将分成4组,男、女搭配按班级实际情况设计。 当然,除了利用异性效应进行的游戏设计,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游戏加以改编。
如,田径的快速跑教学的游戏选择与设计上,我们可以选择有利于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的“鸭步走”“蛙跳比快”等游戏。对这些游戏进行适当改变,从而让其再现活力。如,我们可以改变鸭步走的方向、姿势以及通过添加道具增加趣味性、针对性。
5.3 根据教学环节选择与设计体育游戏
一般而言,学校体育教学每节课的时间是40或45min,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存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如,常见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4个教学环节。当然还有其他的划分标准和分类结果。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游戏的选择与设计。我们知道不同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身体和思维会处于不同的活跃状态,因此在选择与设计游戏时一定要加以谨慎。
开始部分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导入。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课教学,不仅仅需要语言类导入,还需要其他的导入策略,而游戏导入就是其中非常好的一种。体育教学开始阶段学生还不够兴奋,身体的各器官、关节、神经都还没有进入活跃状态,需要必要的热身准备。如果这时,我们能够设计一个既可以实现新课导入,又可以实现热身目的的游戏,可谓一箭双雕。如,选择拍肩、打手等游戏,就可以能够迅速地激活学生,让学生快速进入适应状态。
除了开始教学环节之外,课的基本部分环节可谓是重中之重。对于这一完成主要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我们如何选择与设计游戏是非常重要的。笔者的经验是选用与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接近的诱导性游戏。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难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兴趣,有效帮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找到运动的感觉。
在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其主要的目的是对课的总结和对疲惫身体的放松、整理。因此,此教学环节在游戏选择与设计上要重点于那些放松性的游戏。比如,“猜鼻子、耳朵、眼睛游戏”:游戏规则是猜输者为对方捶打、按摩腿部,这个游戏不仅能够放松学生的心理,还能通过相互的按摩放松增加学生间的感情。总之,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与设计游戏时必须要抓准不同教学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所选择的、所设计的游戏才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5.4 根据教学环境选择与设计体育游戏
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所用到的场地器材,也包括各种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体育游戏的选择和设计一定要结合教学环境实际,要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创新,做到不断丰富游戏形式,不断更新游戏内容,不断优化游戏组织。我们的体育教学不是上好一节观摩课之后就停止了,我们还要面对旷日持久的常规教学。有很多体育教师会从一年级一直跟到高三直至学生毕业离开学校,这期间的体育教学环境会有很多的相似性。为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改变教学环境。那么如何改变教学环境呢,笔者进行了很多次尝试。
例如,利用纸篓和废旧的羽毛球作为器材设计了投准游戏。游戏的目的是通过参与游戏提高自身的身体协调性,提高自己对力的控制,同时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游戏方法是:游戏时学生站到离纸篓3m(女生)或4m(男生)的位置,每个人3只羽毛球,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学生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投掷姿势,但要求是将球投进纸篓。
这个游戏就是改变了我们原有的教学环境,将场地、器材以及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纸篓和废旧的羽毛球极为常见,但是将其移到体育课堂不多见,而通过游戏的参与提高了投掷能力,了解了如何才能将羽毛球投得更远、更准。当然,上面的游戏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我们体育教师只有能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和善于践行,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6 体育游戏选择与设计研究心得
6.1 游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自己的研究与践行,笔者深深感悟到恰当地利用游戏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知道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类,游戏的介入就属于客观性的因素,通过游戏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最终在主观、客观上都为参与度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6.2 选择与设计是游戏功能发挥的关键
本文用较大篇幅阐述了体育游戏运用前的选择与设计,这也是筆者想证明的一个观点:选择与设计好游戏是游戏功能发挥的关键环节或者说步骤。对于一个固有游戏严格意义上没有好与坏之分,而在于你是否恰当地运用;而对于已知条件下的游戏运用,其选择与设计就非常重要了,因为它会导致你能否将游戏的功能发挥最大化。所以,关注游戏的选择与设计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事。
6.3 游戏创编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
笔者认为一个新游戏从无到有,或者对一个游戏进行改编,不仅仅需要理论上的支持,更需要理论上的加以验证、修正。本文中列举了一些游戏,在当时的课堂教学中似乎是有效的,但是是不是可以复制,需要经过实践加以验证。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笔者认为要不断地武装自己,充实自己的理论,提高自己的践行意识和践行能力。
总之,体育游戏的选择和设计是一门学问,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教学组织技能。每个体育教师都需要充分地加以重视体育游戏在教学的中积极作用,不断地实践中获取灵活、提高能力,从而让游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罗振峰.体育游戏在课堂的作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4):134-136.
[2] 张晓海.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62):145.
[3] 南楠.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68,70.
[4] 倪春辉.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6):72-73.
[5] 黄诗鹏.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J].考试周刊,2017(35):93.
[6] 季红梅.中小学体育游戏设计与运用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J].体育师友,2017,40(2):43-44.
关键词:体育教学 游戏 参与度 途径 选择 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a)-0145-04
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也能愉悦心理,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现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思想理念,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参与目的也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竞技思想之外融入了更多的健康、娱乐、享受等理念,现在人们从事体育更多的是健康和享受,是更好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是为了更好地获得体育运动的快乐,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体育教学思想也在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不断发展而积极创新,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快乐体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在锻炼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发展,成为新时期体育素质教育的新指导思想。中学体育教学引入游戏教学思想和内容,做好选择和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快乐体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1 体育游戏界定与特性
1.1 体育游戏界定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形式,是建立在体育运动项目基础上依照一定规则的娱乐性实践活动,是遵循一定规则并且有着非常明确目的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强的体育活动。
体育游戏不是新时期提出的概念,从体育运动项目诞生开始就有娱乐的成分在里面,最早的体育运动是娱神,是一种非常庄重的仪式,由娱神到娱人体现的是人类思想认识的进步。体育游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作为一门学科研究还相对较为年轻。我国从1988年才将体育游戏列为体育运动专业的必修内容,短短几十年间,体育游戏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非常推崇体育游戏,并对体育游戏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让体育游戏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体育游戏不同于体育运动,也不同于普通的娱乐或者智力游戏,而是依照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体育运动项目为基础的游戏活动为承载形式,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实践活动。体育游戏又是体育教学最为重要的辅助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1.2 体育游戏特性
体育游戏以体育运动活动方式为基本参与手段,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参与各种锻炼和游戏,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愉悦心理,陶冶性情。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规则或要求进行,这就是一种规则教育或者说纪律教育。兴趣对于学生参与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驱动力,而游戏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说体育游戏具有非常强的游戏性。而体力性就非常好理解,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要消耗一定的体力。智力性也非常容易懂,一种游戏在设计上肯定要分出谁高和谁低、谁快和谁慢,而要获取好的成绩就需要动脑筋(见图1)。
2 体育游戏分类与种类
根据游戏对场地、气候、器材以及教学任务的差异可以将体育游戏分为一般性游戏机、辅助性游戏和放松性游戏3种类型,如图2所示。
2.1 一般性游戏
一般性游戏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体育游戏,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敏感性,提升学生的兴奋度。从应用的时间段来看主要是开始阶段的准备运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身体灵动起来,快速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适应体育学习和训练的需要。例如,夏季体育课很多学生夜里休息时间相对较短,中午需要午休,学生起床后或者午休刚醒时,身体、心理以及精神都处于相对低潮。如果此时进行体育学习和训练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快速感知和适应运动技巧和状态。通过一般性游戏能够让学生身体得到活跃,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兴奋度,能够对各种体育知识和技巧更为敏感,能够快速领悟体育学习的要点,还能减少身体疲惫带来的节奏缓慢,活动学生的关节,让学生能够适应体育锻炼的需要。很多中学体育都是将体育课程安排在下午第一节,这是中学体育教学的课时安排现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游戏的客观原因所在。很多学生午休后立即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运动,如果学生准备运动不充分,积极性不高,就不能真正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进入运动状态,不仅不能学好知识和技巧,还有可能带来一定的伤害。冬天温度偏低,而体育教学又是户外运动,很多学生活动变少,冬天身体活动能力变弱,关节和骨骼都变得较为脆弱,学生运动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通过一般性体育游戏,能够提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身体运动起来,皮肤温度上升,他们的运动热情就会提升,关节活动起来,很好地伸展他们的韧带,为体育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2.2 辅助性游戏
辅助性游戏是围绕体育教学需要,结合不同的运动项目开展的相对应的体育游戏,该类游戏一般都有要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还要和专项体育学习相结合,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能够强化他們的专业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动作技巧的熟练程度。体育运动中的很多动作技巧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不断提升他们的熟练程度,增加训练频率,必然要增强训练强度。单一的动作技巧训练一定会让学生产生疲惫心理和厌倦情绪,此时采取一定的辅助性游戏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负面情绪,还能让锻炼更有趣味性,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例如,跳远运动,需要让学生反复训练,才能不断提升学生腿部的张力,增强上身和腰部对肢体的带动提升能力。单一的动作技巧训练学生感到非常累,而且相对枯燥,如果采用袋鼠跳游戏,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提升他们的兴奋指数。 2.3 放松性游戏
放松性游戏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体育游戏,一般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放松,消除他们的身体疲劳和心理紧张程度。体育学习是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运动与锻炼,一节体育课学生运动量非常大,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透支很多的體力;体育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在运动或者对抗性训练中,精神高度紧张。课堂结束时进行一定量的放松性游戏训练,能够让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很好的放松,调节他们的精神情绪,恢复他们的体力。
3 游戏选择与设计原则
3.1 安全性原则
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必须将安全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教师选择游戏活动首先应该考虑游戏的危险性,因为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单薄,防范能力不强,而且体育教学很多都是非常剧烈的运动,或者是对抗性非常强的项目,对身体的组织和器官的影响较大。如果游戏过程中不能做好防范,或者危险系数较高,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伤害。游戏活动中,很多学生非常投入,又需要在活动中做非常多的跑动、躲闪、对抗以及追逐等动作,这些动作很容易造成身体的剧烈冲撞,也会造成身体失去平衡滑倒或者跌倒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对各种游戏做好综合评估,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有充分的防范。同时,游戏的运动量一定要做到适度,体育游戏不同于普通的训练项目和游戏,运动量非常大,而且非常具有吸引力,学生很容易进入一种忘我状态,而造成运动量过大问题,不仅不利于体育项目教学,造成喧宾夺主,而且会对他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伤害。为此,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将安全性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观察学生的情绪和动作,综合分析他们的运动量与生理负荷,做好时间安排,减少伤害事故的出现,保障体育游戏能够很好地服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3.2 科学性原则
体育游戏选择和应用一定要体现科学性原则,既要保障游戏符合学生实际,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身体锻炼和心理历练,又能与体育项目教学相结合,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教学效率。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体基础和心理特点,男生与女生也有着非常大的身体心理差异,一定要考虑运动对他们的身体、年龄要求。还要注意到游戏对场地需要,有些体育游戏可能会关系到信仰和风俗文体,一定要确保体育游戏与民族信仰、当地风俗习惯的关系。创造一些体育游戏一定要与体育运动项目教学相结合,不能偏离主题,确保动作的规范性、技术的标准性、规则的一致性,不能让游戏内容与体育运动动作和技术相抵触。还要含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娱乐性,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还要体现一定的高雅性,中学体育教学选编的体育游戏需要考虑到德育的需要。
3.3 教育性原则
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时更为高效。选择和设计体育游戏一定要体现教育性原则,体育游戏是服务体育教学的,是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升的,教育性是本质属性。一方面,体育游戏立足专项体育教学,高效学习,保障学生能够使学习效率有所提升,身体素质得到更好的锻炼。另一方面,实现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融合,让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智力发展,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受到更为全面的锻炼和教育。比如,游戏能够让学生共同参与,能够培养他们的互助团结精神,能够强化他们的合作友爱意识,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每个学生都要依照游戏规则进行,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4 游戏选择与设计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笔者对体育游戏的选择与设计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综合文献的研究成果,目前体育游戏在选择与设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图3所示。
5 游戏选择与设计策略
5.1 根据教学对象选择与设计体育游戏
男生喜欢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和力量性的游戏,而女生则喜欢富有美感、韵律感且活动量较小的游戏。如果实行男女生分类上课,就要从根据性别需要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和设计,让学生能够真正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如果实行项目教学,有的学生选择的项目参与人数较少,则要根据学生的数量选择或者设计体育游戏。比如,人数较多,可以选择大渔网、贴烧饼等游戏;如果人数少,则可以选择双人对抗、跳绳游戏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女生排球教学则可以选择“自传接力”“叫号垫球”等游戏,让学生既能够参与游戏活动,又能够培养学生快速移动垫球以及在移动中传球的准确性,实现游戏为体育教学服务。
5.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教学服务的,在选择与设计上需要体育教师结合教学项目的实际。我们知道,不同的体育游戏适用于不同的体育项目教学。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设计体育游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具体而言,体育游戏设计者要对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前期的分析与准备,做好游戏选择与设计上的分析和比对,从而实现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有效对接,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进入参与状态,提升参与积极性。
例如:篮球脚步移动教学。授课教师选择或设计的体育游戏一定要符合篮球教学内容的需要,要能够让参与学生的训练热情得以提高,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要能有利于通过游戏参与培养他们的配合能力与协同能力。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可以选择与设计踩线追逐游戏:游戏场地以篮球半场为限,游戏开始前要在参与的学生中选出一人追,游戏开始后其余在篮球半场所有的线上踩着线跑,事先选出的一人在线上追,捕捉住到的学生将进行角色转变。游戏的要求是跑到三分线与罚球线圆弧附近时,要求跑动者不许跨线;在直角转弯时也要踩按球场线路走,为了避免耍赖,游戏过程中不允许反捕。人数40人以上可以全场。这样的游戏根据篮球运动基本动作和运动规则来设计,有利于培养他们在篮球上的基本感觉。
再如,耐久跑教学。学生中绝大部分对耐久跑学习是没有兴趣的,对此教学内容进行游戏设计对于教学效率提升是非常至关重要的。笔者借助异性效应理论进行了几种游戏设计。其一,异性追逐法游戏。游戏设计师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进行男、女两人一组捆绑分组,游戏开始时第一次是女生追男生,第二次男生追女生,场地可以是直道也可以是弯道,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追逐的间距上分别是女追男时距离短一些,反之男追女则长一些。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游戏采用多次短距离修正法。其二,异性比赛游戏。游戏设计根据学生情况将分成4组,男、女搭配按班级实际情况设计。 当然,除了利用异性效应进行的游戏设计,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游戏加以改编。
如,田径的快速跑教学的游戏选择与设计上,我们可以选择有利于发展学生下肢力量的“鸭步走”“蛙跳比快”等游戏。对这些游戏进行适当改变,从而让其再现活力。如,我们可以改变鸭步走的方向、姿势以及通过添加道具增加趣味性、针对性。
5.3 根据教学环节选择与设计体育游戏
一般而言,学校体育教学每节课的时间是40或45min,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存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如,常见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4个教学环节。当然还有其他的划分标准和分类结果。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游戏的选择与设计。我们知道不同的教学环节,学生的身体和思维会处于不同的活跃状态,因此在选择与设计游戏时一定要加以谨慎。
开始部分教学环节中的新课导入。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课教学,不仅仅需要语言类导入,还需要其他的导入策略,而游戏导入就是其中非常好的一种。体育教学开始阶段学生还不够兴奋,身体的各器官、关节、神经都还没有进入活跃状态,需要必要的热身准备。如果这时,我们能够设计一个既可以实现新课导入,又可以实现热身目的的游戏,可谓一箭双雕。如,选择拍肩、打手等游戏,就可以能够迅速地激活学生,让学生快速进入适应状态。
除了开始教学环节之外,课的基本部分环节可谓是重中之重。对于这一完成主要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我们如何选择与设计游戏是非常重要的。笔者的经验是选用与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接近的诱导性游戏。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难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兴趣,有效帮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找到运动的感觉。
在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其主要的目的是对课的总结和对疲惫身体的放松、整理。因此,此教学环节在游戏选择与设计上要重点于那些放松性的游戏。比如,“猜鼻子、耳朵、眼睛游戏”:游戏规则是猜输者为对方捶打、按摩腿部,这个游戏不仅能够放松学生的心理,还能通过相互的按摩放松增加学生间的感情。总之,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与设计游戏时必须要抓准不同教学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所选择的、所设计的游戏才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5.4 根据教学环境选择与设计体育游戏
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所用到的场地器材,也包括各种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体育游戏的选择和设计一定要结合教学环境实际,要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创新,做到不断丰富游戏形式,不断更新游戏内容,不断优化游戏组织。我们的体育教学不是上好一节观摩课之后就停止了,我们还要面对旷日持久的常规教学。有很多体育教师会从一年级一直跟到高三直至学生毕业离开学校,这期间的体育教学环境会有很多的相似性。为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改变教学环境。那么如何改变教学环境呢,笔者进行了很多次尝试。
例如,利用纸篓和废旧的羽毛球作为器材设计了投准游戏。游戏的目的是通过参与游戏提高自身的身体协调性,提高自己对力的控制,同时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游戏方法是:游戏时学生站到离纸篓3m(女生)或4m(男生)的位置,每个人3只羽毛球,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学生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投掷姿势,但要求是将球投进纸篓。
这个游戏就是改变了我们原有的教学环境,将场地、器材以及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纸篓和废旧的羽毛球极为常见,但是将其移到体育课堂不多见,而通过游戏的参与提高了投掷能力,了解了如何才能将羽毛球投得更远、更准。当然,上面的游戏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我们体育教师只有能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和善于践行,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6 体育游戏选择与设计研究心得
6.1 游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通过自己的研究与践行,笔者深深感悟到恰当地利用游戏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知道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类,游戏的介入就属于客观性的因素,通过游戏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最终在主观、客观上都为参与度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6.2 选择与设计是游戏功能发挥的关键
本文用较大篇幅阐述了体育游戏运用前的选择与设计,这也是筆者想证明的一个观点:选择与设计好游戏是游戏功能发挥的关键环节或者说步骤。对于一个固有游戏严格意义上没有好与坏之分,而在于你是否恰当地运用;而对于已知条件下的游戏运用,其选择与设计就非常重要了,因为它会导致你能否将游戏的功能发挥最大化。所以,关注游戏的选择与设计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事。
6.3 游戏创编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
笔者认为一个新游戏从无到有,或者对一个游戏进行改编,不仅仅需要理论上的支持,更需要理论上的加以验证、修正。本文中列举了一些游戏,在当时的课堂教学中似乎是有效的,但是是不是可以复制,需要经过实践加以验证。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笔者认为要不断地武装自己,充实自己的理论,提高自己的践行意识和践行能力。
总之,体育游戏的选择和设计是一门学问,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教学组织技能。每个体育教师都需要充分地加以重视体育游戏在教学的中积极作用,不断地实践中获取灵活、提高能力,从而让游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罗振峰.体育游戏在课堂的作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4):134-136.
[2] 张晓海.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62):145.
[3] 南楠.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68,70.
[4] 倪春辉.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6):72-73.
[5] 黄诗鹏.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述[J].考试周刊,2017(35):93.
[6] 季红梅.中小学体育游戏设计与运用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J].体育师友,2017,40(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