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浅析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68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倡导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真正领略生活的天地。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兴趣,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因此,必须把师生互动、学生的需要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紧紧地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文就是以上述理念为指导,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把语文融入生活,在作文中再现生活。
  【关键词】小学  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  学习情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11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學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有人把语文素养分为了三个层次,即操作层面、实施层面和基础层面。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我们的实践中认为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因生活需要而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能力的综合。
   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非物质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应该具备本学段相应的语文素养。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和语文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而且也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内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显而易见,语文素养,不仅是语文的素养,也是整合的素养。
   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根据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要求、现状和将来社会的要求,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本人作如下探析:
   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从宏观到微观,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美的世界。多种体裁的课文以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多方面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深入地刻画了社会生活美,具体地体现了语言艺术的美,散发出时代气息美。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1782-1852)在其《人的教育》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忠诚的、纯洁的、宁静的也便是神圣的人生”。生活是人生经历的自主积累和人性情感的真实体验,生活中有许多感动人的元素,它就好比是习作的数据库。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实际,作文就只剩一个躯壳,没有意义,没有内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当如此,要知道生活充实精彩,学生语言表达才可畅快淋漓,从生活中感受学习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从课堂走向生活,是生活中的场景在生活的再现。不少儿童具有活动的天性,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只有尊重儿童爱玩、爱动的天性,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设置情景进行了教学。
   为了再现语文课文中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每次教授新课,我都准备好所有物品并扮成相应的人物。记得上过一堂看图写话的作文课,是关于春天风景的,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感受,进而联想,然后在有所悟之中提笔写作。
   然而让我惊讶的是,居然有个学生在动笔画画,在努力压制住对学生如此“不认真”的气恼后,倾听了学生平心静气的解释,才豁然开朗,原来,这个孩子特别喜欢美术,甚至每次写日记都会配上插图和花边,平时看她的日记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次习作,她对春天的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感悟很深,所以情不自禁地画起画来,我想:以画代写,以写描画,这不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看图写作吗?想到这里,我便提议班上一个歌声甜美的女孩子为大家领唱了一曲《春天在哪里》,和着轻松的纯音乐,孩子们顿时文思泉涌,奋笔疾书,整个课堂也变得“鸟语花香”起来。那堂课给我感触极深,原来,语文并不是文字的语文,还可以变得如此“绘声绘色”,正是通过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的内容相互融合促进,这样轻松活泼的气氛,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快乐学习的情绪,才有了那堂别开生面的生动的语文写作课。
其他文献
摘 要:乐理作为一门音乐学科的基础理论课,被列为音乐类高考必考科目,而随着此类高考生的增多,重技巧轻理论的同学不在少数,再加上许多对音乐知识方面“零”基础的学生也夹杂其中,所以学习乐理是一件较为吃力的事情。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乐理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举例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乐理教学;方法;掌握  乐理这门科目的全称为音乐基本理论,是音乐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所以是音乐类学生必修的一门
【摘 要】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自学生进入学习生涯开始,就已经开始系统化地学习数学了。小学作为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数学的第一步,我们教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成为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当重视的工作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应用,在学校教学中也逐渐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更加关注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个人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结合美术教学的内容,创设有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美术的学习和体验,实现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本文先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简
摘 要:素描在现代绘画中发生了演变。具体表现在素描观念的变化,素描表达方式的变化以及素描实用功能性的变化等方面。这些变化对当代视觉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从艺术的角度去学习和欣赏它,使素描艺术具有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素描;现代绘画;观念;表达方式;功能性  素描作为一种绘画基础学科,经历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其艺术语言与表达形式以及艺术欣赏价值和实用功能性等都发生很大的
【摘 要】中学音乐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中学音乐教学能够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其中,德育教育是重要的内容。音乐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够起到良好的隐性教育目的是当前显性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探讨了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为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音乐 德育教育 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
【摘 要】语文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课程,也是学生们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前提。语文不仅记录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变迁,也是学生们了解这个变迁的唯一途径。而小学语文的学习虽然不要求学生们能够非常深入透彻地了解中国文学的魅力,但是也需要学生们能够勇敢地跨出第一步,而儿童文学正好可以成为小学生们步入“中国文学天堂”的第一个台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无论在任何阶段的学习,数学内容总是具有系统性、严密性以及抽象性的特点,所以数学对学生来学习是十分吃力的。老师要想促进学生对课堂传授知识的加深准确记忆,就需要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自己思考,激发创新思维。而有效问题情境模式的创设教学模式就实现了这样的目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下面本文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的优势以及其创设的相关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林风眠作为中国近代画坛的一位杰出艺术家,他的艺术态度单纯而专注,他的艺术精神温柔而坚强,他的艺术方式简洁而有力,他深受中西方艺术的影响,不落于俗套,不居于形式,坚持自
孩子从小多用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简笔画这门课程深受小孩子的喜爱,而作为师范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后会走向教学这个工作岗位上。因此在师范生的教育中探索简笔画课程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