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级教研机构 推进农村教研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uyan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办学的一个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抓好教研工作,而健全的教研机构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目前,农村小学教研机构建设的情况如何呢?我们以此为专题开展了调研活动。以某县(区)为例:县(区)教研室设小学专职教研员4人,兼职教研员3人,协职教研员4人;各乡(镇、街)中心校设专职教研员(即业务校长)1人;各完小设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各科教研组长等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若干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县(区)级和校级教研人员齐备、科目齐全,而中心校仅有的一名教研人员,对上要配合完成上级多个科目的教研工作任务;对下要承担多所学校、多个科目所有教研工作指导和监管的重任。这样,很可能连基本的任务都无法完成,更别说创造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了。而以县(区)级教研员的人力又无法满足全县(区)百多所学校的教研需求。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所形成的“自下而上”形成课题、“自上而下”推动教研的形式越来越呼唤上下畅通。现有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瓶颈”式教研机构,严重制约了教研改革的发展。要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应该是不断健全教研机构,逐步形成县(区)、片县(区)、辅导县(区)、学校共四级教研机构。县(区)级和学校级教研机构自不必说,重点要说的是片县(区)和辅导县(区)教研机构。片区教研机构是指区级教研主管部门按地域分布、教研能力等情况将全区范围内的各乡(镇、街)中心校、区直小学分成2~4个片区。由片区内教研能力较强、教师整体素质较高的中心校的领导为片区教研室主任,再由主任聘请片区内各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强组织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由他们组织片区内相应学科的教研活动。辅导县(区)教研机构也与此相同,由中心校校长或业务校长任主任,再由主任在中心校所辖范围内聘请各学科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兼职教研员,负责中心校范围内相应学科教研教改活动。
  四级教研机构形成后,从县(区)级到学校各个科目都有专人负责,上下级联系简单而灵活,针对性也更强。如县(区)级某学科布置教研任务,不再需要十几个中心校都派人参加,只需每个片县(区)相应学科兼职教研员参加即可;县(区)级教研室布置教研任务,也只需召开县(区)级教研员会议,再由各教研员分科联系片县(区)、辅导县(区)的兼职教研员布置任务即可。这样,会议人员减少了,会议时间也缩短了,工作效率却会明显提高,教研力度也会明显加强。而且,这种教研机构更便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便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有效促进片县(区)、辅导县(区)内教研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最终促成全县(区)范围内的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教研机构健全后,形成的县(区)级策划、片县(区)导演、辅导县(区)搭台、各校唱戏的教研管理模式将有力促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教研新格局。这势必唤醒并点燃教师的热情,浓厚教研的氛围,迎来人人争上教研课、周周都有公开课、月月都有示范课的“好一派山花烂漫”的繁荣景象。(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教研室)■
其他文献
当今,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期望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我们力求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以九江市双峰小学原校名“儒励女中模范附设小学校”当中的“儒励”两字为主旨,从内容与方法两个角度剖析这所百年老校,总结既传承历史又有创新的办学模式——“以儒为本、以励为法”的儒励教育,即将儒家文化与时代办学追求对接,凝练出儒励教育所蕴涵的精神实质——“以儒行立德而成人、以励志好学而成才”,然后在考
所谓教学活动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学会学习、交流、做人,在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识规律,能够唤起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使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演绎精彩课堂。    一、教学活动化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