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法学思考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iao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是对当下国际社会或国际关系的最新概括,也隐含着中国政府对全球治理和国际法治走向的判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仍然为国家,国际法的"国家本位"特征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但安危与共的意识会引导国际法向"国际社会本位"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只有转化为国际法律制度才能更易于实现其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话语的普及、国内立法的转化、国际组织造法功能的运用以及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其他文献
为实现将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翻10倍的目标,丰田已决定在新的本社(Honsha)工厂建造更多的燃料电池堆。该厂位于日本丰田市,设施面积75万平方英尺(约6.97万平米)。此外,丰田会在下山(S
"法理中国"的实现有赖于中国法理学主体性的构建,而这种主体性构建取决于其如何面向中国的场域来寻求法之理。因为法之理在法外,所以自主性中国法理学更多地是由生长于中国场
在当代哲学界中,学者越来越关注马克思哲学中的"正义"问题,并从不同视角和向度来研究马克思"正义"的深层内涵,主要侧重于马克思的劳动正义、交换正义与分配正义的研究。这些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