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日益开放的今天,就一国而言,技术进步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研发投入,而且国外研发投入也会通过各类传播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本国的技术进步。如何更快更好的利用这种正外部性,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今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这一研究动机,本文考察了基于物化形式(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国外研发溢出存量对于我国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全文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概括为如下几个部分:本文首先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这三大物化形式的国外R & D溢出渠道的发展概况,作为本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使我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三者的演变趋势。接着,运用近年来比较前沿的非参数方法对中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为以后的实证分析章节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尽管如云南等个别省份增长速度较慢。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Lichtenberg和Van Pottelsberghe计算国外R&D溢出存量的方法和中国相关数据,对中国1985-2006年分别基于进口贸易、FDI和ODI三大路径的国外R&D溢出效果差异进行了经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进口路径的溢出效果最大,且随着时期的推移,影响效果逐渐在加强;FDI路径的溢出虽然短期效果比较大,但其长期效果要小于短期效果;ODI路径的溢出效果尽管短期效果为负,但从长期效果来看,仍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进一步,本文以中国各个省市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2003-2006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首次考察了国外R & D对我国技术进步溢出的动态效应及对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基于进口贸易还是FDI亦或ODI渠道的国外R&D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溢出的动态效应有显著差异。最后本文基于我国1990-2006年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首次考察了国外R & D对我国及东中西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进口贸易渠道和FDI渠道的国外R & D对我国创新能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并且进口贸易渠道的R & D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的格局,而ODI和FDI渠道的R & D溢出对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则呈现出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小的格局。其中进口贸易和FDI渠道的R & D溢出对各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均为正,ODI渠道的R & D溢出除了对西部地区创新能力为正之外,对其他地区则为负。基于以上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为:(1)本文同时对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国外R & D溢出效应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内,扩展了现有的研究。(2)本文以中国各个省市作为基础横截面单元,进而将其归并入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形成区域性横截面单元,考察了我国典型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下国外R & D溢出效应在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异质性。(3)本文借助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了国外R & D溢出的动态效应。(4)本文还首次考察了国外R & D溢出存量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