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源头,它决定了档案机构对公众的服务能力,本文从提高档案意识、健全档案管理体制、完善档案收集制度的角度,探讨如何开展档案收集及确保档案材料完整的方法。
关键词:档案收集方法;档案意识;管理档案
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全和真”,即力求全面,刻求真实,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既能指导现实工作,又能为查考历史提供重要依据。
如何做好档案收集工作这一历史责任,笔者通过档案工作的实践体会,结合实际工作就档案收集工作谈几点体会:
1.提高档案意识,树立档案观念
档案意识淡薄是档案收集工作中的大敌。有些人因为缺泛档案意识,认为档案工作不是主要部门,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致使部分在本单位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资料没有归档,造成档案流失,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档案利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本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外出参加各种会议带回的有关资料、一些人员的科研成果、合理化建议、出席各种学术研讨的论文、图片等,不愿或不及时移交档案室;②有些上(下)级机关及外单位直接寄送给领导人“亲启”文件或直接寄给所属业务对口部门和有关人员的文件材料,各部门往往会留在本部门或个人手中的而未向收发员和档案室移交,既使有的移交了也是留复印件,而未留原件,失去了档案的原始性;③城网资料设备如三证的收集不全,就往往是设备资料开箱时未及时移交和保管不善而流失,造成日后查考无利用价值。
因此,我们通过学习档案法规,大力宣传档案知识和组织全员参加档案知识竞赛等形成,增强企业档案法制观念和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努力实现从档案法制到档案法治的转变。
2.健全管理体制,发挥网络作用
要结合单位自身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的设置、档案材料的形成建立一个纵横交织的管理网络体系,从而做到从上而下,层层有人负责、形成上下配合,左右协作的档案传递网络,这是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基础。专职档案管理员应与各部门信息员经常联系,负责做好本部门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这样做不仅拓宽了档案的收集范围,还丰富了室藏,促进了收集工作的开展。
3.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部门
档案收集工作既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成、各种场合适时宣传档案知识和档案法规,增强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使其自觉的配合好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又要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确保档案资料收集的齐全性、完整性,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制定档案移交归档制度,明确档案归档范围、内容及时间;制定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档案岗位规范和责任落实等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负责人,责任部门和考核标准,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
4.积极主动上门收集,提高归档率
档案收集工作除了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制度,取得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外,更重要的是专职档案人员要做到“三勤”即脑勤、手勤、脚勤,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档案员应根据档案资料来源广,范围大的特点,不厌其烦主动上门,跟踪收集。对于个别不按规定移交的部门,档案员只要有耐心,经常上门催交,与他们沟通,往往都能收到效果。
5.提高服务质量,改变以往被动服务的局面
档案室是档案的管理者,同时也是档案利用者的服务者。档案管理员要从思想上树立高度的服务观念,克服“守摊式”的被动服务观念,充分发挥助手作用,利用现代化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加强编研工作,档案员应熟悉室藏档案情况,通过对档案分析研究,对档案存在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归纳、综合、摘编等步骤,编印成各种档案参考资料,使利用者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价值和重要性。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使检索多样化,使利用者感受方便,为单位的安全生产提供服务。
6.制定档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从业者的道德水准
当前科学理性的发展对档案从业者的职业活动与职业行为有了新的要求,职业行为规范化和理性化,因而,建立一种规则性的职业道德体系就成为各行业的迫切需要。为使档案职业道德在从业者活动与职业行为中得以落实,档案部门通常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守则等纪律来约束从业者。这些条款告诉从业者哪些行为符合职业道德,哪些行为不符合职业道德,同时会说明违反这些规定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或将给予失职者的处罚措施。在这里除了考虑将外在的档案职业道德规范强制性地灌输到从业者的职业活动中外,还应当关注档案职业人员的内心需要:他们不仅仅是单调枯燥的“办公室+库房”的生活,他们也需要融入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中,职业的价值要在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体现,一旦从业者的社会满足感建立起来,他就能看到所从事的档案职业的价值,并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正是在这个时候,档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更好的落实。
档案作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历史凭证,在各项工作中起着越来越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我们应重视这项工作,使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档案收集方法;档案意识;管理档案
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全和真”,即力求全面,刻求真实,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既能指导现实工作,又能为查考历史提供重要依据。
如何做好档案收集工作这一历史责任,笔者通过档案工作的实践体会,结合实际工作就档案收集工作谈几点体会:
1.提高档案意识,树立档案观念
档案意识淡薄是档案收集工作中的大敌。有些人因为缺泛档案意识,认为档案工作不是主要部门,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致使部分在本单位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资料没有归档,造成档案流失,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档案利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本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外出参加各种会议带回的有关资料、一些人员的科研成果、合理化建议、出席各种学术研讨的论文、图片等,不愿或不及时移交档案室;②有些上(下)级机关及外单位直接寄送给领导人“亲启”文件或直接寄给所属业务对口部门和有关人员的文件材料,各部门往往会留在本部门或个人手中的而未向收发员和档案室移交,既使有的移交了也是留复印件,而未留原件,失去了档案的原始性;③城网资料设备如三证的收集不全,就往往是设备资料开箱时未及时移交和保管不善而流失,造成日后查考无利用价值。
因此,我们通过学习档案法规,大力宣传档案知识和组织全员参加档案知识竞赛等形成,增强企业档案法制观念和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努力实现从档案法制到档案法治的转变。
2.健全管理体制,发挥网络作用
要结合单位自身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的设置、档案材料的形成建立一个纵横交织的管理网络体系,从而做到从上而下,层层有人负责、形成上下配合,左右协作的档案传递网络,这是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基础。专职档案管理员应与各部门信息员经常联系,负责做好本部门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这样做不仅拓宽了档案的收集范围,还丰富了室藏,促进了收集工作的开展。
3.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部门
档案收集工作既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成、各种场合适时宣传档案知识和档案法规,增强全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使其自觉的配合好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又要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确保档案资料收集的齐全性、完整性,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制定档案移交归档制度,明确档案归档范围、内容及时间;制定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档案岗位规范和责任落实等制度,明确各项工作的负责人,责任部门和考核标准,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
4.积极主动上门收集,提高归档率
档案收集工作除了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制度,取得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外,更重要的是专职档案人员要做到“三勤”即脑勤、手勤、脚勤,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档案员应根据档案资料来源广,范围大的特点,不厌其烦主动上门,跟踪收集。对于个别不按规定移交的部门,档案员只要有耐心,经常上门催交,与他们沟通,往往都能收到效果。
5.提高服务质量,改变以往被动服务的局面
档案室是档案的管理者,同时也是档案利用者的服务者。档案管理员要从思想上树立高度的服务观念,克服“守摊式”的被动服务观念,充分发挥助手作用,利用现代化技术提供远程服务,利用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加强编研工作,档案员应熟悉室藏档案情况,通过对档案分析研究,对档案存在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归纳、综合、摘编等步骤,编印成各种档案参考资料,使利用者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价值和重要性。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使检索多样化,使利用者感受方便,为单位的安全生产提供服务。
6.制定档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从业者的道德水准
当前科学理性的发展对档案从业者的职业活动与职业行为有了新的要求,职业行为规范化和理性化,因而,建立一种规则性的职业道德体系就成为各行业的迫切需要。为使档案职业道德在从业者活动与职业行为中得以落实,档案部门通常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守则等纪律来约束从业者。这些条款告诉从业者哪些行为符合职业道德,哪些行为不符合职业道德,同时会说明违反这些规定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或将给予失职者的处罚措施。在这里除了考虑将外在的档案职业道德规范强制性地灌输到从业者的职业活动中外,还应当关注档案职业人员的内心需要:他们不仅仅是单调枯燥的“办公室+库房”的生活,他们也需要融入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中,职业的价值要在与社会的交往过程中体现,一旦从业者的社会满足感建立起来,他就能看到所从事的档案职业的价值,并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正是在这个时候,档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更好的落实。
档案作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历史凭证,在各项工作中起着越来越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我们应重视这项工作,使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