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课加强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意识融合培育的意义及路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in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意识是贯穿于思政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两者存在彼此相通、要素相容的内在一体性.推进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意识的融合培育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地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青年、引导青年,要立足课程特点,坚持价值培育与知识传授相统一,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培育内容、培育路径上守正创新,使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意识融入学生的社会生活,在日常行为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公民品格.
其他文献
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起源比较早,中医药传承至今,在医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就中医药的传承来看,能够发展至今,重要还是通过师承的模式传承下来,这种传承模式和西医的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但是和现代医学教育也逐渐实现融合共存.随着现代中医药的教育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对于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要求在中医药方面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而一味地师承模式很难实现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所以,需要探索师承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的融合,促进重要人才规模化、高效化培养.对此,文章介绍“师承+院校”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分析中药人才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以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和微网站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迅猛之势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昭示着“微时代”的到来.这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文章从“微时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特征出发,分析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思政工作者深刻认识和把握“微时代”下教育、传播的特点与规律,主动占领“微媒体”这一思政教育新阵地,提出新思路,提供新方法,开创新格局.
新时代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从学生、辅导员以及职业发展的三个维度来说,新时代辅导员的角色应突出以教育和研究为主,从而实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向事业化的发展道路.通过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养成,树立专业理想和教育观念意识,增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全面提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从而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责任.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是书证融通、育训协同1+X证书制度实施试点的关键,职业院校要以促进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突破口,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分析书证融通、育训协同视角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实需求,诠释该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关键要求,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从教师角色自我认同、校企合作、互联网+教育、反思教学、专业学习共同体等途径出发,构建教师专业能力自觉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丰富、教学实践能力强、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双师型”教学团队,
充分挖掘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起伟大的报国理想,对于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为例,从强化历史意识、弘扬创新精神、宣扬榜样力量、践行高尚品德、传播先进事迹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新型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刻苦钻研、敢于创新、敬业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报效祖国的理想,实现集知识教育、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相统一的育人目标.
为了响应国家课程思政的号召,以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的课程思政为基础,从教师角度探讨工科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需要做的工作.首先要深入理解课程思政意蕴内涵及其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并以此为根基,教师为了做好思政工作,需要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后,以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思政为例,得出专业课的思政工作可以于点滴之处体现,并与教师个人优势相结合,利用时事和网络用语辅助思政的结论.
科研实践和教学工作紧密相连,前者为后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为充分掌握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工作实际状况,文章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校内进行了学校教师科研工作的现状调研.通过问卷作答的方式,从调研样本的基本信息、科研工作现状、科研工作目的、科研工作困难和需求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对应的调研结论,并提出提升教师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径.
时事新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随着新闻网络信息化高度发达与新闻教育改革创新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高校时事新闻教育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形势政策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综合培养,对高校大学生这一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益成熟时期的特殊重点人群进行卓有成效的时事新闻教育,使其不断积累时政知识,开拓国际视野,强化分辨时事真伪、善恶的能力,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待开发的“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潜在的思想政治元素,需要专业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出来.这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有思政教育的能力,这是现阶段绝大多数专业类教师所欠缺的,因此利用专业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和思政辅导员思政教育优势,加强两者协作育人,能更
为充分挖掘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环境监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发挥环境监测在专业课程教授环节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对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分析环境监测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实践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方法路径,以满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素质提升的育人目标,同时结合环境监测课程特点,探索“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