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言行一致,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一道美丽的教育教学风景。如何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心、言、行一致很重要。在与学生交往、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言行举止中所散发的感召力和亲和力,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而认同与信任是师生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教育有效落实的基本保障。
  方小芹,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副校长。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市人民政府表彰的优秀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广州市十佳高中数学青年教师、番禺区名教师、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番禺区责任督学。主持政府资助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强师工程”课题1个、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发展规划课题1个、番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个。研究成果《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获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广州市优秀教学成果“培优项目”资金资助并参评2017年度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期刊《高中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在育人工作中秉承“心言行一致”的教育理念,教学上形成“激趣、导学、三元”教学特色。2008年培养出广东省前100名、番禺区文科数学状元。
  方主编:在您的成长中,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对您影响至深?
  方老师:在专业成长中,对我影响至深的事情是作为广州市第五期卓越中学校长培养对象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接受的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在培训期间,我参加了专题理论学习、问题研讨、教育考察、经验分享、读书交流、学校改进计划撰写等研修活动;一有空就待在图书馆,读了50余本书,写了8万字的培训日志和读书心得;还享受了上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可谓收获颇丰,特别是在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立场、教育的实践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教育立场上更加坚定,思维方式上更加多元。除此之外,我还非常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学名教师”培训、广州市番禺区“名师培养工程”培训,这些学习与培训不仅让我提升了教育教学管理技艺,更引发了我思考教育本质,从哲学角度思考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原理、育人内涵和教育价值。
  在专业成长中,我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和帮助,我要怀着感恩的心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近三年来对我影响至深的人是广州市教育名家刘仕森校长。2014年9月,我有幸成为广州市首批教育名家刘仕森校长工作室一名成员,与我敬仰的前辈第一次面对面接触,从而开启了我精神与专业又一次成长之旅。在学校教学管理上,刘校长建议我以团队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三方面作为突破口开展工作。这三年来,我也一直按这样的思路践行,学校教学成绩一年一个台阶,2015年本科增长率为19.72%,位居广州市第一名,2016年毕业班综合评价位居广州市第17名。在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兼顾问题上,刘校长结合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专业发展与学校管理兼顾具备可能性;并且专业是立命之本,要牢牢把握专业不放松,因此在副校长岗位上搞好专业具有必要性。从他的现身说法中,我增强了专业发展的信心和勇气。除了教学和管理上专业化的指导和引领外,刘校长对我影響最大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让我在精神上有归宿感。刘校长主持的教育名家工作室让我有找到组织的感觉,实实在在感受到被无私关心和不遗余力帮助的幸福感。二是让我人格上不断完善。刘仕森校长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对后辈无私的指导和提挈让人感动和折服!也激发我观照内心、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并立志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要像他一样帮助更多的人,将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情怀传承下去。
  方主编:在老师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碰到“高原期”“瓶颈期”。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您又是如何走出“高原期”“瓶颈期”的?
  方老师: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非直线性发展是一条普遍规律,因为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新的教育理念、知识、能力对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所谓“高原期”“瓶颈期”不仅是对以往知识与能力的一种扬弃,更是一次发展与提升的信号。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新理论与实践的再次融合,逾越高原期。
  我也有遇到“高原期”的经历:2006年,在我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我评上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和广州市第二届十佳青年数学教师,感觉自己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学生也喜欢我,在专业上就有些不思进取,表现为除了上好课不想多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提升的竞赛与研究,再加上行政工作的繁杂也给自己放松专业上的要求提供了借口。这样的专业停滞期持续了三年。2009年,我有幸参与了谭国华教授国家级课题《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研究》,在他的指导下,我有机会接触到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皮连生教授倡导的科学取向教学论思想,同时我系统学习了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皮连生教授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等专著,然后在谭国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从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进行任务分析、设置教学目标、创设最契合学生学习的外部事件(教学策略的选择)等,让我逐渐掌握了系统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熟练运用到教学中,学会理性分析隐藏在教育行为背后的心理学依据和教育规律,将教学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从“教得好”提升到知道“为什么教得好”。接触了科学取向教学论后我如获至宝,通过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强师工程”课题《基于知识分类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实证研究》、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发展规划课题《高中数学不同类型知识教学策略研究》继续深入研究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由此可见,我突破专业发展瓶颈的方法是学习新理论,通过课题带动,将新理论与教学相结合,实现实践智慧与理论素养的双重提升。
  方主编:如果您认同教师需要有一些“必读书”,您会推荐哪些书?
  方老师:首先,教师一定要读书,因为“我们立足于昨天知识的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教书育人需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如果教师自己没有精神的富足与充盈,要实现教学的道德目标——对学生一生有影响简直是不可能的。其次,教师要读经典,反复研读并且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用经典和规律来指导实践,这些经典常读常新,当我们遇到疑惑时翻开书本,它们会在不经意间解决我们的问题,也会激发我们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信念。最后,教师要读专著,专著可以让我们系统了解相关理论;要读专业杂志、上中国知网等资源库查资料,杂志和数据库资源可以让我们把握学科最新动态。我推荐三种类型的专著: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论。这些书籍将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从而增长我们的教育智慧。   我最喜欢的哲学书籍是儒家哲学类的,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梁漱溟的《人生的三路向:道德、宗教、人生》、钱穆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林语堂的《吾国吾民》、胡适的《不受人惑》、梁启超的《拈花笑佛》、熊十力的《境由心生》等,从这些书中可以找寻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品味儒家文化的精微与博大,追寻中华千年文明的精髓与本真。专业方面的如石中英的《教育哲学》、郑毓信的《新数学教育哲学》等能激发我思考与追问教育的本质、目标和价值等本源性的问题的书籍。
  学与教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曹才翰、章建跃的《数学教育心理学》,王小明的《学习心理学》,张大均的《教与学的策略》,喻平的《数学教学心理学》,鲍建生、周超的《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孔凡哲、曾峥的《数学学习心理学》等。
  教育教学论方面的书籍:加涅的《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裴娣娜的《教学论》、皮连生的《教学设计》、崔允漷的《有效教学》、安德森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谭国华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章建跃的《数学教育随想录》、苏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教师的谈话》、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等。
  方主编:您对年轻教师有什么建议?
  方老师:我对年轻教师的建议有三点:首先,在教育信念方面,要对教育有敬畏之心。孔子主张“执事敬”,对学生、对工作,我们应怀着虔诚与敬畏之心,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孩子,我们从事的是塑造人精神与灵魂的工作。教师的底线是不能误人子弟,不能因为我们的不用心而耽误孩子的前程。各位青年朋友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要认识到肩上的神圣职责,把教书育人当成一份事业,潜心研究、遵循、运用教育教学规律,辛勤耕耘,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其次,在教书育人方面,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养成、个性发展和思维品质培育。因为思维品质上的创新性与人格品质上的道德性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我倡导“心言行一致”的教育,正心、正言、正行。在教书育人中传授知识、完善人格、滋养心灵;让年轻一代心中有信仰、言语谦逊有内涵、行动上光明磊落自强不息,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张扬學生个性、展示学生特长,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品位和兴趣的人。教学上关注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创新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最后,在专业成长方面,要养成反思的习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叶澜教授说:“写三年教案还是一个教书匠,写三年反思却有可能成为名师。”因为反思可以提炼经验,总结归纳出带有教师个性的教学规律。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反思、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对年轻教师的成长至为重要。另外,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实验,对个人能否继续发展,成长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最为关键。年轻老师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一步步踏实向前,做一个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老师!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合理地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前热身,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向他们呈现对话内容,让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设真实的对话语言情境,为他们营造生活化的对话氛围;可以实现轻松拓展对话,加大课堂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的机会,进一步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对话;英语教学;情境拓展  在信息技术飞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词汇的记忆与积累是学习英语的关键,但是在初中阶段,背单词是令学生们颇为头痛的一件事,造成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本文从中学生基本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例子对相关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人们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商行业开始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很多传统企业开始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文章以瑞幸咖啡公司为例,剖析新商业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商业模式;财务风险;瑞幸咖啡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商企业迅速成长和壮大起来。与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互
【摘要】幼儿语言教育是一项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为己任的教学任务。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的思维及心理特点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并且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从自身的求知欲出发,真正对语言和语言应用产生兴趣。所以,本文就针对幼儿语言教育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幼儿语言教师今后更好地授课。  【关键词】幼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凸显了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巨大力量。它改变语文学科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朗读、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真正实现课堂高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语文素养。  【
我运用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情境想象、动手实践四个方面来学习“地球上的水体”这部分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纵向思维,串起前后知识  水汽输送是水循环的重要环節,它将水汽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如何理解这知识点呢?于是我就联想到了以前学习过的季风和海陆风知识,比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东南部夏季盛行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降水多,冬季盛行来自于蒙古西伯利亚的西北季风,降水少
为加快落实《广州市教育局与清远市教育局教育帮扶协议》强师兴教帮扶的相关项目,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与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近日围绕广清教研帮扶模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确定并提出了两市共同打造“教研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教研帮扶的创新模式。  2017年9月15日,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方晓波院长率领院长助理谭健文、办公室副主任李渊浩及高中教研室副主任张云平等同志莅临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与院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创新创业课”课程运行情况的介绍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技术上,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课”改革思路,从教学目标、教学团队、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成果转化5个方面进行改革,并在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两年的改革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双创精神和意识,有效提升了职业技能和双创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doi:10.3969
【摘要】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本文通过观察与思考、折一折、画一画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引领学生逐步认识圆,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有所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实践活动;引领;自主学习  我们都知道,动手操作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偏重于这一点。
【摘要】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广大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之路,我发现原来向时间要效果的观念已经慢慢被我们所抛弃,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而快乐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减轻课余的负担?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吸收更多的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回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大问题上来。本人在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