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水电站的发展速度逐渐的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有利的环境。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小型水电站采取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有效的利用,以确保小型水电站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稳定的运行。本文分析了水电站生产运行管理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水电站;生产运行;管理效率
1.电站生产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流程在执行中不具体
很多时候,水电站在刚开始投产的时候,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投资回收,从而尽早的发电。所以,在水电站建设前,为了能够提高建设的速度,而忽略了建设过程中的环保与节能的问题,同时,也没有全面的、充分的考虑建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导致在水电站建设中,使用大量的材料资源,致使出现了严重浪费的现象。另外,在水电站运行期间,一味的追求高效益、高收益,完全的忽视了水电站运行的质量,这为水电站日后运行管理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这些种种的不足,我们都可以视为水电站在运行中,施工流程执行的不够具体完善,从而给水电站的发展带来了麻烦。
1.2水电站监控制度与管理制度不全面
从我国当前小型水电站运行管理体系上看,我国的小型水电站运行管理体系的发展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尤其在水电站监控制度与管理制度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水电站监控技术上存有一定的缺陷,导致了水电站的管理制度出现了漏洞,最后导致水电站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水电站在监督管理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局面。
1.3应急能力差
我国大部分的水电站中的运行管理体系都存有一定的漏洞,有的问题是水电站的运行规程发展不完善,也有的问题是水电站无法及时更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水电站中一旦有事故发生,相关人员的处理方法无法达到处理生产事故的要求,导致水电站整体的应急处理能力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水电站建成以后,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部分水电站周围的水位迅速下降,出现下游水量减少等问题,这给水电站的平稳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2.提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效率的对策
2.1电站企业要建立科学经营管理模式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科学经营的管理模式都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水电站要平稳健康的运行发展,那么就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处理好自身发展与国家以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为此,小型水电站在发展中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水库水情预报系统,按照国家防汛以及抗旱的一些规定进去执行水库调度与发电,合理的运用水资源,处理好用水、发电以及灌溉等之间的关系,使得各方利益能够最大限度的平衡发展。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与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相结合,与专业性比较强的公司合作,让这些公司参与到本公司的管理当中,节约建设成本,从而真正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好局面。
2.2加强对电站设备的检修工作
电站之所以能够在近几年里快速的发展起来,不仅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企业内先进设备的使用有关。设备的有效使用,可以为电站健康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对电站设备的检修工作,定期的对设备进行保养与检查,一旦设备使用过程中存有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保证电站健康的发展。电站所属区域一般为地方电网,网内负变化幅度很大,因此机组调整负荷和启停比较频繁。为实现发电量的最大化,就必须保证电站设备能够不间断地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又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电站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工作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①加强设备缺陷、设备维护检修管理。电站要求值班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无论当场消除与否,均要由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当出现重大缺陷时,值班负责人应及时上报安全生产部门组织人员进行消除或采取其他积极措施防止造成事故;对于一般缺陷,要列入计划尽快进行处理。根据缺陷检查记录,每年举行一次小修处理工作,根据小修及日常维护中的记录分析再安排大修。要求做到维护检修开始有计划、过程有记录、完成有评价,大大缩短了检修工期,保证了设备的检修质量。②加强技术监督管理。电站的技术监督是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以期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行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技术监督主要包括仪表、绝缘、金属、化学等监督,关键对仪表、绝缘、金属三项的监督。仪表的监督是对各类电器仪表定期进行校验、调整、修理,保证各类仪表和计量的完整性和精确性。绝缘监督是为了防止电气绝缘损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电气设备、防雷和接地等进行预防性检测和试验,并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督。金属监督是监督各种金属部件在运行中的性能变化,特别是水轮机的气蚀和泥沙对转轮的破坏和磨损,易磨部位的磨损情况等。但是电站专业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相应缺乏,这部分工作可以考虑外委进行,待电站运营到一定规模后再考虑进一步的自我完善。③定期切换设备试验管理。根据电站编制的设备定期切换要求,督促值班人员严格做好设备的定期切换试验工作,保证设备能快速及时按调度及来水要求并入电网。④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值班人员每小时对主要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并监视记录数据变化,每班对设备及环境卫生进行一次清扫。安全员每周对全站设备进行熄灯检查一次,每月初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维护检查,加注润滑油、黄油。在设备运行中要做好各种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⑤严密监管水工设施。对水工设施的管理维护是水电站管理的重要组织成部分。电站为了管理好渠道、前池等设施,设有专门水工运行班,其主要职能就是管理渠道沿线的日常巡视维护工作,防止外部人员破坏水工设备,监视地质地形变化;定期给启闭机室里的卷扬机进行日常维护,在运行中正确处理好发电、用水、灌溉、防洪等关系。
2.3建立健全档案制度确保技术资料系统性
电站历来重视建设期间和运行管理期间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主要是由人事管理、技术档案管理和物资备品备件及公用工器具管理组成。人事管理主要是建立职工的个人档案,根据每个职工的学历、培训经历及特长做到知人善任,及时办理各项职称评定、人事任免、待遇调整等,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技术档案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技术资料不因人员变动而混乱。负责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收集整理归类各种设备的有关说明书、数据、图表等,以及维护检修过程中现场试验测量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建立健全了文档查阅借阅制度。物资备品备件及公用工器具管理主要有,备品备件实行专管,并建立电子档案,便于查找及补充;备品备件的采购,由安全生产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材料管理人员负责整理确认,书面汇报站领导进行审批购买;备品备件采购到站后,须经材料保管人员进行验收入库;设备的领用要由使用人员签字履行领用手续;公用器具有专用位置,用后放回原位,交接班时交接清楚。
3.结语
电站的管理本着从资源开发、利用出发,同时兼顾到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在确保电站能够安全、高效、经济、可靠运行的情况下,拓展了员工的工作能力,做到运维合一,以管理促发展,更好地发挥了电站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峰.水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硅谷,2014(17).
[2]左燕霞,骆连强.石津灌区梯级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初探[J].小水电,2014(04).
【关键词】水电站;生产运行;管理效率
1.电站生产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施工流程在执行中不具体
很多时候,水电站在刚开始投产的时候,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投资回收,从而尽早的发电。所以,在水电站建设前,为了能够提高建设的速度,而忽略了建设过程中的环保与节能的问题,同时,也没有全面的、充分的考虑建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导致在水电站建设中,使用大量的材料资源,致使出现了严重浪费的现象。另外,在水电站运行期间,一味的追求高效益、高收益,完全的忽视了水电站运行的质量,这为水电站日后运行管理工作留下了极大的隐患。这些种种的不足,我们都可以视为水电站在运行中,施工流程执行的不够具体完善,从而给水电站的发展带来了麻烦。
1.2水电站监控制度与管理制度不全面
从我国当前小型水电站运行管理体系上看,我国的小型水电站运行管理体系的发展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尤其在水电站监控制度与管理制度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水电站监控技术上存有一定的缺陷,导致了水电站的管理制度出现了漏洞,最后导致水电站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水电站在监督管理一直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局面。
1.3应急能力差
我国大部分的水电站中的运行管理体系都存有一定的漏洞,有的问题是水电站的运行规程发展不完善,也有的问题是水电站无法及时更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水电站中一旦有事故发生,相关人员的处理方法无法达到处理生产事故的要求,导致水电站整体的应急处理能力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水电站建成以后,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得部分水电站周围的水位迅速下降,出现下游水量减少等问题,这给水电站的平稳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2.提高电站生产运行管理效率的对策
2.1电站企业要建立科学经营管理模式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科学经营的管理模式都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水电站要平稳健康的运行发展,那么就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处理好自身发展与国家以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为此,小型水电站在发展中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水库水情预报系统,按照国家防汛以及抗旱的一些规定进去执行水库调度与发电,合理的运用水资源,处理好用水、发电以及灌溉等之间的关系,使得各方利益能够最大限度的平衡发展。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与国外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相结合,与专业性比较强的公司合作,让这些公司参与到本公司的管理当中,节约建设成本,从而真正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好局面。
2.2加强对电站设备的检修工作
电站之所以能够在近几年里快速的发展起来,不仅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企业内先进设备的使用有关。设备的有效使用,可以为电站健康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对电站设备的检修工作,定期的对设备进行保养与检查,一旦设备使用过程中存有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保证电站健康的发展。电站所属区域一般为地方电网,网内负变化幅度很大,因此机组调整负荷和启停比较频繁。为实现发电量的最大化,就必须保证电站设备能够不间断地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又要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电站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工作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①加强设备缺陷、设备维护检修管理。电站要求值班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无论当场消除与否,均要由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当出现重大缺陷时,值班负责人应及时上报安全生产部门组织人员进行消除或采取其他积极措施防止造成事故;对于一般缺陷,要列入计划尽快进行处理。根据缺陷检查记录,每年举行一次小修处理工作,根据小修及日常维护中的记录分析再安排大修。要求做到维护检修开始有计划、过程有记录、完成有评价,大大缩短了检修工期,保证了设备的检修质量。②加强技术监督管理。电站的技术监督是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以期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行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技术监督主要包括仪表、绝缘、金属、化学等监督,关键对仪表、绝缘、金属三项的监督。仪表的监督是对各类电器仪表定期进行校验、调整、修理,保证各类仪表和计量的完整性和精确性。绝缘监督是为了防止电气绝缘损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电气设备、防雷和接地等进行预防性检测和试验,并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监督。金属监督是监督各种金属部件在运行中的性能变化,特别是水轮机的气蚀和泥沙对转轮的破坏和磨损,易磨部位的磨损情况等。但是电站专业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相应缺乏,这部分工作可以考虑外委进行,待电站运营到一定规模后再考虑进一步的自我完善。③定期切换设备试验管理。根据电站编制的设备定期切换要求,督促值班人员严格做好设备的定期切换试验工作,保证设备能快速及时按调度及来水要求并入电网。④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值班人员每小时对主要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并监视记录数据变化,每班对设备及环境卫生进行一次清扫。安全员每周对全站设备进行熄灯检查一次,每月初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维护检查,加注润滑油、黄油。在设备运行中要做好各种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⑤严密监管水工设施。对水工设施的管理维护是水电站管理的重要组织成部分。电站为了管理好渠道、前池等设施,设有专门水工运行班,其主要职能就是管理渠道沿线的日常巡视维护工作,防止外部人员破坏水工设备,监视地质地形变化;定期给启闭机室里的卷扬机进行日常维护,在运行中正确处理好发电、用水、灌溉、防洪等关系。
2.3建立健全档案制度确保技术资料系统性
电站历来重视建设期间和运行管理期间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主要是由人事管理、技术档案管理和物资备品备件及公用工器具管理组成。人事管理主要是建立职工的个人档案,根据每个职工的学历、培训经历及特长做到知人善任,及时办理各项职称评定、人事任免、待遇调整等,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技术档案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技术资料不因人员变动而混乱。负责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收集整理归类各种设备的有关说明书、数据、图表等,以及维护检修过程中现场试验测量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建立健全了文档查阅借阅制度。物资备品备件及公用工器具管理主要有,备品备件实行专管,并建立电子档案,便于查找及补充;备品备件的采购,由安全生产部门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材料管理人员负责整理确认,书面汇报站领导进行审批购买;备品备件采购到站后,须经材料保管人员进行验收入库;设备的领用要由使用人员签字履行领用手续;公用器具有专用位置,用后放回原位,交接班时交接清楚。
3.结语
电站的管理本着从资源开发、利用出发,同时兼顾到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在确保电站能够安全、高效、经济、可靠运行的情况下,拓展了员工的工作能力,做到运维合一,以管理促发展,更好地发挥了电站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峰.水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硅谷,2014(17).
[2]左燕霞,骆连强.石津灌区梯级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初探[J].小水电,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