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11574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离不开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环顾我们目前的科学课,虽然很多科学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至于科学探究的效率低下。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探究有效性?源于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作了以下思考。
  一、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好的课堂常规,就上不好课。这在科学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常规养不好,自然上不好课,闹哄哄的课堂甚至会让我们上不了课。因此,我很重视课堂常规的培养。期初,我会在始业教育课上给我的学生一个下马威。我为他们制定一系列的课堂“规矩”:不准偷偷摆弄材料;损坏实验材料要赔偿;要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在这么多“规矩”的限制下,学生自然会有所收敛。但是学生毕竟是孩子,好动的他们不可能乖乖就范,免不了还是有一些学生以身试法。因此,诸如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有人摆弄实验器材,刚到活动环节就有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等问题就出现在了我们科学课堂中。这个时候,不要急着上课,不要担心完不成课堂任务、担心打乱课堂教学计划,担心……。我们必须放下一切顾虑,停下来,指出学生的“不规矩”。也许在这节课上浪费了1分钟、5分钟、甚至10分钟,但是我们为此将赢得今后每堂课上宝贵的1分钟、5分钟……几次一来,班级的课堂常规就会大大改善。反之,如果一开始没有下“狠”劲,以后再去培养课堂常规,就会事倍功半了。也许就会出现老师扯着嗓子叫、拿着小棒敲桌子,学生充耳不闻的场面了。
  二、营造积极良好的小组氛围
  如何把一个小组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使每个成员各尽所长,都有动手的机会,避免上述情况再次发生,我的做法是:
  1、人人有任务。合作学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者地方领导能力。所以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让他(她)负责组织成员进行动手操作,开展讨论探究学习。记录员应选择笔头快,字迹清楚的,需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结果,动手操作、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等,同时还记录小组成员中不积极参与合作的现象,以便以后改正。汇报员应选择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
  2、人人要动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处境不利的对象的关系,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处境不利的对象更差。为此,我首先鼓励处境不利的对象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处境不利的对象优先发言,让处境不利的对象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处境不利的对象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进行指导时,应更多关注处境不利的对象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三、制定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因此,我努力从细节着手,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与重要性。
  期初,我会让每个小组给自己起一个亮堂堂的名字:先锋小组、标兵小组、红旗小组等。然后为每班制定一本记录本,把每堂探究课小组的表现记录下来,一个月之后进行评比,到了期末再进行最后的评比。评出进步奖、创新奖等小组奖项。这样组间的竞争氛围就被无形地营造起来了
  要让小组取得发展,组内竞争也是比不可少的。我每月都要对各小组内的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之间的角色进行互换。工作做得好的同学可以担任小组长,当然做得好的小组长也可以连任,做得不好的就可能被撤销职务。如果大家表现都很好就轮流担任。在期末的时候,我也将评比出最佳小组长、最佳记录员、最佳汇报员、全能小组员等称号,并颁发自制奖状。
  教师对于学生汇报的学习成果,必须明确而中肯地给予评价。既要有效鼓舞学生信心,又要形成正确的认知,还要善于存疑探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追求动手亦动脑的深层次探究
  虽然“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科学老师的心,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但是学生科学探究作表面功夫,多动手,少用脑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了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也缺乏组员之间思维的碰撞。这样虽然能保证较长的探究时间,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
  要改变这种表面上的热闹,让学生进行真正的、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针对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答辩,如何点拨学生去理解、去升华;讨论学习时,教师游走于各组之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小组活动,避免无效讨论。课堂上,针对个性差异,对几个已经完成讨论的小组采用正确引导,展开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避免讨论中学生放松自己。让学生真正地从探究中学到东西。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展现课堂活力,优化学习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效率。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广泛用于科学教学活动之中。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八坼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引言: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难以引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教学工作者实施富有激情的小学语文教学。当然,小学语文激情教学不仅需要富有激情的教师,还需要相应的好的教学方法,诸如用情感来打动学生、用兴趣来激发学生的热情,或者创造优美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引进相关的教学工具以及使用合适的肢体语言来对自己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教科书第64 -65 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分数。  2、解决问题能力: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与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交流。体验成功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
小学科学课是从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出发,把培养人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作为教学的目标,以引导学生“搞科学”为任务,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创新教育是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创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对科学课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作了初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