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s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今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滨江学院(独立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必须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从实验项目、课程整合、实验考核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今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是滨江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致上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型人才,二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学术型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或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1]。大学是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促进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3],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量和质的需求。
  二 实验教学环节在工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提高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验教学环节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4]。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实验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要适应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挑战,就必须不断地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完善和优化实验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 目前实验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压缩了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实验依附于理论课,实验项目零散、陈旧,且滞后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重复被“灌输”的实验步骤,被动地“验证”实验,缺乏实验兴趣和主动性,盲目完成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没有深入思考实验目的、现象和结果;课程实验间多存在交叉重复,缺乏整合;尚缺乏实验考核体系,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实验操作的要点。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自身创造性发挥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6]。
  1 课程之间实验项目交叉、分散、陈旧,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校的专业基础或专业实验课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实验课上传授知识多,培养能力少;验证性、重复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课程体系庞大,课程之间实验项目和实验操作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实验项目零散,缺乏专业系统性;实验项目较为陈旧,滞后于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依赖于老师这一“权威”,不利于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对学生实验主动性的发挥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缺乏系统的实验分级考核体系
  实验考核是实验改革的指挥棒。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主要是评定学生实验报告的成绩,造成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不认真,实验报告照搬,没有真正起到锻炼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目的,也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情况、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应改变传统实验考核模式,切实加强工科人才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我院一直注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多种途径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但尚缺乏一种合理的实验分级考核体系。有些实验课程设置了课程实验考试,但单个课程实验不够系统,不能很好体现专业人才技能。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明确学生需掌握的实验环节,通过对实验课程进行归类,实行实验分级考核,这会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工科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 适合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 依据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对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进行重新取舍和整合,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与制药工程专业都属于多学科交叉专业,学科门类涉及生物学、药学、化学、数学、医学、工学等,课程门类繁多,实验课程体系难免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为此,需要依据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对专业基础和方向课程及实验进行重新取舍和整合。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改革中,已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滨江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打破课程壁垒,对课程间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零散的课程实验整合为专业大实验
  将各专业课的实验课程综合起来系统考虑,有效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打破课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全方位制定实验课程框架,加大实验课程权重,科学安排课程设置顺序,必要时将实验从课程中剥离出来,开设专门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实验教学更具有系统性,有利于拓展学生思路,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3 结合教师科研实验,更新实验项目
  目前实验项目多为技术方案明确的成熟项目,实验项目过于陈旧,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需要进行更新。可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将科研实验融入教学实验,以科研促教学,这会有利于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 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少量的验证性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操作,但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在少量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并采用参与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7]。
  综合性实验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专业实验技能,其应在实验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8]。按照互补性、交融性、渗透性、递进式、平行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等原则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可通过减少验证性实验数量、实验教学课程的整合、开设制药工程专业大实验等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量。
  5 实验分级考核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目前,课程实验成绩主要是按照学校的实验考核方法进行,制作学生实验成绩登记册,每次实验要考核学生的到课情况、实验态度(10%)、实验理论(15%)、实验操作技能(50%)、实验报告(25%)四项,其中实验操作技能所占比例最大,所以必须建立课程实验分级考核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在对课程划分的基础上,以课程群为单位,完善、改进、更新现有的实验项目,增加实验考核环节,突出学生要掌握的专业实验操作的技能。采用学院、系、教研室、主讲教师负责制,由教研室统筹协调各门课程,进行实验间的整合,确定的培养计划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由主讲教师负责将其分解到具体实验中,并制定考核细则。
  总之,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应用型人才与社会生产实践直接相关。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从减少实验项目的交叉重复、整合专业大实验、开设单独的实验课、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更新教学实验项目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独立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 现代教育科学, 2005(1): 11.
  [2]李伯奎,左晓明.论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3(2):137-138.
  [2]钱波.应用型工科院校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121-124.
  [3]陈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8): 1-3;38.
  [4]张继红, 国秀琴, 周红. 完善工科本科实践类课程设置[J]. 理工高教研究,2007(3): 115-116.
  [5]柳艳杰, 胡焜, 丁琳, 等. 工科专业基础实验室开放管理运用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8(2): 136-137.
  [6]王利琳, 季诚钧, 徐青.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 2012(5): 39-41.
  [7]曹爱红, 黄其秀.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与设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4):81-83.
其他文献
无线网络控制系统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以无线传输通信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它利用无线网络把分布在不同位置的系统节点连接起来,摆脱了控制系统对金属传输介质的依赖,
道路检测作为智能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研究了非结构化道路的检测问题,实现了多种环境下的道路检测。   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颜色、边缘和纹理三种特
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许多高校将研究生助教制度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成为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的重点内容。研究生助教制度,是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为增加学识,提高技能,按照有关规定受聘协助主讲教师完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或教学辅助工作的制度。研究生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各类综合素质,包括教学能力。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参加本科实验、实习课的教学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对一个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多方面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功能的日趋完善,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声、光及动画特性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问题的处理过程,而且通过对学生感官、视觉的有效刺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创新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数据结构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下个人的教学体会。
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体育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我国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直针对体育教育改革在进行研究,希望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体育教育发展之路。虽然我国的体育教育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走过很多的弯路,遇到过很多的困难与挫折,正是这些困难与挫折让我们积累更多的教训和经验,为我国以后的体育教育改革之路提供了正